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尾蛇NG型面空导弹系统是法国汤姆逊-CSF公司1985年开始研制的,当时称自由导弹系统。它与过去的响尾蛇导弹系统没有多少相同之处。过去的导弹全部由雷达控制,即配备一部E波段多普勒监视雷达和一部Ku波段单脉冲雷达。响尾蛇NG型系统实际上与模块式海响尾蛇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2.
介绍休斯/康斯堡军火公司(HKV)的ARCS和荷兰信号设备公司的Falconer/“前卫”这两种新的雷达/C~3系统.ARCS由射击指挥中心和低空监视雷达组成.它还可用来控制近程防空武器.该系统的特点是采用三个连为一组的布局方式,每个连又各有自己的监视雷达和全自动C~2设施.详细介绍低空监视雷达的工作原理、作战过程和性能.Falconer系统由“前卫”三维多功能监视雷达和地空导弹控制系统、C~2中心和其他有源、无源传感器组成.该系统的防御布局有区域.状、带状和群点防御三种,可控制各种类型的半主动或主动导引地空导弹.叙述该系统和“前卫”雷达的原理和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配“阿斯派德”导弹的地(舰)空导弹系统用的制导雷达.文中列举了这些雷达的特性及主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4.
ADS-B(自动相关监视广播)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和地/空数据链通信的航空器运行监控技术。ADS-B系统应用于无雷达地区的远程运行监视,与传统的雷达监视技术相比,ADS-B技术具有使用成本低,精度误差小,监视能力强等明  相似文献   

5.
美国研制的AGM-136A静默彩虹导弹是一种新型的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主要用来补充AGM-88高速反雷达导弹,攻击面空导弹的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和警戒雷达。该导弹的计划是由美国空军负责实施的,但导弹也将装备在海军的飞机上。这种导弹的空射型计划从1983年初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向以色列购买导弹技术作为研制一种新的舰防空系统的基础,但目前未见合同签约的报道.这种新型舰空系统,包括715-Ⅰ型双管37mm高射炮,PL-8H舰空导弹以及火控系统和跟踪雷达.PL-8H可能就是以色列的Pnthon-3防空导弹,是凭许可证生产或是仿  相似文献   

7.
对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目标监视与气象探测兼容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针对多功能相控阵低空监视雷达集成气象探测功能的需求,从系统工作兼容性角度出发介绍了一种雷达工作模式折中设计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目标监视和气象探测在数据率、波形设计、波束驻留时间分配等的矛盾,实现两种功能的兼容。此外,还对该兼容模式的工程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已经为Barak 垂直发射导弹(正在研制中的点防御导弹)研制了一种先进的导弹探测雷达(AMDR)。这种雷达计划用以探测10公里以外的掠海飞行的小型反舰导弹。据 IAI 负责飞机和系统销售的付总经理讲,这种雷达能探测到15公里以外的、雷达截面积小到0.1平方米的掠海飞行导弹。目前这种先进的雷达和 Barak 导弹正在进行研制,其目的是要建立一种高度灵活的  相似文献   

9.
据《JED》2 0 0 0年 6月报道 ,美国已同意向中国台湾出售AN/FPS - 115PavePaws远距离预警雷达。这是一种相控阵预警雷达系统 ,专用于跟踪弹道导弹 ,可并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作用距离为 5 5 0 0km。中国台湾近几个月来一直在改进其防空系统 ,从制造厂商LockheedMartin公司订购可运式搜索与目标获取雷达 (PSTAR)系统 ,还从NorthropGrumman公司的电子与系统总体部订购了改进用的部件以便将现有TPS - 43F空中监视雷达改进为现代的TSP - 75V型雷达。克林顿总统已延缓决定台湾申请…  相似文献   

10.
自越南战争以来,反雷达导弹就用于压制监视雷达和地空导弹,以支援战斗任务,但反雷达导弹的飞行时间较短,而且只有当雷达在那一时刻辐射时才能袭击雷达.显然,空军需要一种能替代反雷达导弹的成本低、持续时间长的反雷达武器,这和武器能隐蔽在目标雷达附近,等待雷达辐射.这种武器能被大批量地用来压制地空导弹的防空  相似文献   

11.
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如在无雷达覆盖地区提供ATC监视,机场场面监视及未来空一空监视等应用服务。中国西部地区地势情况复杂,不可能用传统的一二次雷达对整个区域进行覆盖。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迅猛增长,对空管监视能力及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ADS-B技术在中国民航未来空管监视系统中的地位将越发重要。下面将首先介绍三种ADS-B技术,随后介绍基于1090ES的ADS-B在成都九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雷达组网中的两点源反辐射导弹诱骗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辐射导弹(ARM)是现代防空系统面临的五大威胁之一,它能直接摧毁雷达设施并杀伤操作人员,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在反辐射导弹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提高防空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意义十分重大。文章主要介绍了雷达组网中,采用两点源原理,利用两部雷达组网抗反辐射导弹,得出在不同情况下诱骗反辐射导弹成功的概率,由此推断如何更好地安排雷达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效果。最后给出了两部联网雷达距离不同时,对反辐射导弹诱骗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会庭 《中国航天》1995,(9):41-42
英国的长剑2000即将服役英国最新的低空防御系统长剑2000即将在英国皇家炮兵和空军服役。长剑导弹系统最早于1973年服役,当时使用的是一部4联装发射装置和一部监视雷达,通过一台旋座式光学跟踪装置向导弹传输指令,导引导弹飞向目标。后来,马可尼雷达和控...  相似文献   

14.
美国空军F-15C战斗机已装备先进的APG-63(V)2有源相控阵雷达进行值班飞行。该雷达可以 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小型目标,需要时可引导机载空-空导弹对其进行攻击。 1986年由雷声公司制造的APG-63(V)脉冲-多卜勒系统多模雷达,工作频率在I/J频段(8~ 20GHz)。在基准雷达APG-63(V)基础上,雷声公司开发了两种雷达(V)1和(V)2。(V)1是为F-15 设计的,采用机械扫描相控阵天线,接收机/发射机信/噪比高,发射机频带宽。工作模式包括边扫描边跟 踪,边扫描边测距,检测地面移动目标等。(V)2雷达的特点是有源电扫描相控阵天线,且具有引导机载 AMRA…  相似文献   

15.
何庭 《中国航天》1992,(10):37-38
Laserfire是一种低成本、低空防御面空导弹系统,它是80年代初期英国宇航公司为满足中近东和拉美等国家需要而研制的长剑导弹系统的出口型,过去也称激光型长剑,具有全天时对付低空飞行目标能力,其射程为10公里。该武器系统由毫米波监视雷达、激光跟踪器、电视跟踪器和4枚长剑导弹组成。 Laserfire系统在晴天时作战性能最佳,因为大雨、高湿度和低能见度都会影响探测和跟踪系统的性能。但该系统在大多数气候条件下性能可靠。1990年在中  相似文献   

16.
简讯     
《航天》2012,(1):54-55
俄罗斯启动反导雷达系统应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近期启动了一部最先进的反导雷达系统,以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该反导雷达位于波罗的海海岸,北约成员国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监视范围达6000千米。  相似文献   

17.
便携式系统便携式面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市场在今后十年内将不断扩大。据预测,这一市场将占整个面空导弹销售量的40.66%左右,占销售金额的12.98%。这些系统,特别是 POST 尾刺集中体现了精确制导导弹的特点——精度高、作战效果好、价格便宜。由于这些武器系统价格十分便宜,用一枚价格为8.8万美元的尾刺导弹可以摧毁一架价值2500万美元的飞机,所以许多国家及恐怖主义集团需要大量购买这种导弹。到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完全有可能在面空武器市场上出现一、两种新的便携式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一般的有源、无源干扰等软杀伤手段只能使防空雷达暂时失效,而反辐射导弹作为一种硬杀伤手段能利用敌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雷达信号,攻击并摧毁雷达.反辐射导弹和抗反辐射导弹的斗争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电子对抗的重要形式.介绍反辐射导弹的特点、战术使用方法以及发展趋势;详细论述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战术技术措施,包括使反辐射导弹导引头难以截获和跟踪雷达信号、干扰和破坏反辐射导弹雷达信号以及用导弹拦截反辐射导弹等多达19种战术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罗兰特3导弹     
到目前为止,欧导公司总共向九个国家销售了520套罗兰特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20500枚导弹,这些国家是法国、西德、美国(国民警卫队)、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亚、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罗兰特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罗兰特1,它是睛天型的,不带火控雷达;另一种是罗兰特2,全天候型,带有火控雷达并在弹上装有跟踪信标。这两种罗兰特都可装在履带车上与装甲部队协同作战;也可装在卡车或拖车上的装甲箱体内,用于固定阵地的防空。从1989年开始,罗兰特系统将用于西德美国空军和西德空军机场防空。这两种型号一直将服役到2000年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准备服役的法国面空导弹计划SYRINX,该计划包括SAAM,SAMP陆军型和SAMP海军型三种系统。另外还介绍了该计划的两种主要的通用部件阿斯特导弹和阿拉贝尔火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