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国时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蕴育出了三国时期鲜明的艺术思想.在书法史上主要表现为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具有时代特色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在隋唐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备受后人推崇的书法名家.孙过庭在书法创作方面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在唐代的众多书法家中,他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人物.通过分析和研究孙过庭的草书作品及其书法理论论著<书谱>,探寻孙过庭在书法创作和研究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吴林田 《航空港》2011,(4):84-85
艺术的成就来自于对艺术本质的苦苦探索,探索的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中的艰辛非常人能解。书法创作更是一种寂寞之道,一种一日也不可荒芜的学问,一种笃诚躬行的生命体验。在之前与张伟舫的交流中,我感觉他是一位热爱艺术的票友,但当我第一次一下子看到他的几十幅书法作品时,我从惊讶之中明白过来,他不仅是一个相当懂行的票友,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书法耕耘者。他能日日临池不辍,创作出那么多的书法作品,这种毅力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执著是令人饮佩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从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解读,阐述了古今书法大家的文化精神与人格魅力;审视了当代书坛现状,提出了重塑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与人格魅力的方向,诠释了书学的道德精神修养和学问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5.
书法与音乐是中国古代艺术门类中两种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皆以各自独特的形式表达对美、自由、和谐无限的理解和追求。本文从二者的实质、形式和创作原则三方面阐述了书法与音乐一脉相通;又从二者对美、自由、和谐追求上具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出了二者和而不同;由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内,书法比音乐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英民 《航空港》2011,(6):80-81
季金龙1959年生,上海人,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铁道书协理事,浙江省钱江书画院书画师。季金龙是我国当代著名篆刻大师韩天衡的入室弟子。1995年,季金龙投师到韩天衡先生的门下拜师学艺。在韩老师的点拨、言传身教之下,他技艺益发精进,刀法日益流畅,线条愈显生动活泼、古朴苍劲,印面布局匀整和谐、疏密有致、跌宕多姿、富有变化。篆刻艺术以书法为基础,是以刻刀表现的艺术。季金龙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尤钟情于颜体书法的研习和创作。数十年来,  相似文献   

7.
书法与绘画     
书法与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门类中两种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强劲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延续至今。本文从书画同源、书画相通、书画互补、书画尚韵、书画传神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为理解以及把握这两种文化形态的内涵与实质理清了头绪和脉络。  相似文献   

8.
陈志宏 《航空港》2012,(8):118-119
祝捷兄生于1951年,1968年参军,他酷爱书法,至今已在墨海潜心耕耘四十载。他的字骨力矫健,结体严谨,气势宏贯,书体给人清静淡雅、远离尘俗的感觉。祝捷将多年笔墨心得简单概括为一句话:"书法黑白线条能悟出大道。"祝捷的书法深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他曾苦练楷书,尤以颜体勤礼碑为主,后转为草书,悉心体验张旭、怀素书法之精髓。1973年,祝捷就卖于第二军医大学,节假日常流连于西安的古碑林,汲取前人用笔精华,为日后的书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5年,祝捷随二军大迁到上海,在上海海派文化沃土之中,汲取海派著名书法家的精髓,曾向胡问遂、周志高、刘小晴、吴建贤等名家虚心学习请教。  相似文献   

9.
学念 《航空港》2015,(4):80-83
<正>中国书法史是一部源远流长、跌宕起伏、笔墨如歌的文脉传承史,而具体来看,中国的书法史更是一部类似于卫夫人与王羲之、智永禅师与虞世南、张旭与颜真卿等一代代先生与学生之间的传承史。摹习师体提到恩师启功先生,李洪海这样解释:"我走上书法之路,全靠恩师的指引。"1970年的夏天,在为启功先生装裱字画的战友引荐下,李洪海敲开了启功先生位于北京小乘巷的家门。当时,启功先生正在用早餐,吃的是桃酥蘸开水,见到年轻率真的李洪海,甚是喜爱。李洪海鼓起勇气表达了拜师学书的愿望,启功先生当  相似文献   

10.
编与读     
读者朋友们:《读者园地》是广大航空爱好者畅谈理想,抒发对航空航天的热爱之情,广交朋友的平台。您可以将自己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所想所感,对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设想,航空航天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和收藏品以及需要我们解答的各种问题,通过邮箱传递给我们。我们也会根据来信内容的不同,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回复或摘登。E-Mail:hkzszz@163.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