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镍基合金激光超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能激光束作为定向凝固的热源,研究了镍基合金在超高温度梯度(1.0×104K/cm)定向凝固下的组织结构特征。在定向凝固组织中得到了平均一次枝晶间距仅为10.6μm的细枝晶和完全无侧向分枝的“超细胞晶”.对合金元素在不同组织中偏析行为的分析表明:传统的定向凝固组织中存在严重的微观偏析,而激光超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组织中,元素的微观偏析大大改善甚至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2.
单晶高温合金固液界面形状及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D8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度梯度宽变速定向凝固装置上进行了单晶定向凝固实验,并在实验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凝固条件对固液界面形状及凝固组织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冷却速率,限制凝固速率在特定临界速率V*以下,可以保持平直的固液界面;当超过这一临界速率V*时,固液界面出现下凹,下凹的间液界面将导致形成小角度晶界、显微组织疏松及发散凝固组织,高凝固速率将导致定向凝固过程的个稳定性,制造冷却速率的定向凝固装置是实现快速定向凝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超高速定向凝固K10合金组织与碳化物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装置,其液固界面前沿温度梯度达1000~1300K/cm,研究了超高速定向凝固条件下,K10合金的超细柱晶组织,碳化物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经试验表明:定向凝固柱晶组织中,一次枝晶高度细化,二次枝晶退化甚至消失。碳化物呈方向性排列,形态由普通铸态下的岛状变成蠕虫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温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发现外加轴向、径向温度梯度能够提高界面稳定性,减小熔体热对流,有利提高晶体的生长质量.根据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的温场要求,对常规的GOI法晶体生长炉进行了改造,并设计了独特的加热体形状和隔热屏结构,能够为晶体生长系统提供可控的轴向、径向温度梯度.通过试验比较也证明了改造温场后的单晶炉能够生长出性能较好的大尺寸蓝宝石晶体.  相似文献   

5.
在高温度梯度真空定向凝固炉中,制备不同C含量的单晶高温合金,研究不同C含量对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含量对合金枝晶间距的影响较小;随着C含量增加,共晶含量和尺寸减小,碳化物含量增加,其形貌由块状向骨架状、汉字状转变;随着C含量增加,Ta元素枝晶偏析减轻,Re,W,Mo,Nb元素枝晶偏析加重;C含量对铸态和热处理γ'相尺寸和形貌影响较小;热处理后碳化物的形貌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凝固速度对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与溶质再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凝固速度对一种新研制的抗热腐蚀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与溶质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凝固速度的增加,枝晶间距显著降低,显微疏松大大减少,溶质元素偏析程度明显减轻,γ/γ′共晶尺寸减小,共晶形态从几乎全由粗大初生γ′团块组成的大板团或长条板状逐渐向内部组织极其精细均匀的层片状或筛网状转化。最后指出,要获得枝晶细小、组织致密、元素偏析小且易于均匀化的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应尽可能加快凝固速度。  相似文献   

7.
电磁搅拌对铸锭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疏松和偏析是铝合金铸锭中的常见缺陷,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获得致密、均匀的凝固组织是提高金属材料综合机械性能的重要途径,旋转型电磁搅拌在钢的连铸工艺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了旋转型电磁搅拌对铝合金铸锭凝固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施加电磁搅拌,能明显细化晶粒,增加铸锭断面上的等轴晶区宽度,减轻疏松,抑制铝合金铸锭中铜的逆偏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铪含量对定向凝固高温合金DZ22的元素偏析行为和相组织以及中温持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铪是一个强烈的偏析元素。在DZ22合金中加入铪,使元素的偏析减少,而且改变了Ti,W,Nb,Cr在各相中的相对含量。铪的加入,增加了共晶γ/γ′的体积分数,扩大了凝固范围,改善了合金凝固后期的毛细补缩通道的联系,从而减轻了热裂倾向性。随着铪含量的提高,合金的中温持久性能,特别是中温横向持久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用于模拟Al-4.7% Cu(质量分数)单相固溶体合金凝固过程温度场、流场、溶质场以及微观组织模拟的元胞自动机-格子玻尔兹曼方法(CA-LBM)数值模型,分析对流作用下枝晶生长的形貌与成分变化.模型处理溶质场计算中固液(S/L)界面处溶质的分配过程,使浓度场的变化和实际的传输过程更加相符.计算结果表明,与不计入流动过程的纯扩散型合金凝固过程相比较,对流对合金枝晶形貌的影响显著,呈现非对称生长形貌.在强制对流条件下,枝晶晶粒大小呈均匀化趋势,枝晶间的局部区域的成分更加均匀,在整体凝固区域内的成分呈现出上游到下游的一定的梯度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喻秋平  周尧和 《航空学报》1984,5(3):313-320
 本文探讨大温度梯度下铸件定向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一些规律性。 为了提高计算精度,讨论了在大温度梯度条件下热传导方程中项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如何处理凝固潜热,铸件-铸型界面热性质和初始条件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对同一铸件,在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热物理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120 mm厚的45#钢轧制板材经粗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热处理后超声探伤发现钢板厚度方向中部存在缺陷。通过失效分析认为,钢板内部的缺陷为沿变形方向分布的带状组织,部分带状组织中存在沿晶裂纹。形成带状组织及裂纹的机理是原材料钢锭浇铸过程中心部形成枝晶偏析,轧制过程中偏析区被拉长因而形成偏析条带,条带区因富含Mn、S、P等元素形成硬度较高的马氏体组织,调质热处理过程中在组织应力及热应力作用下马氏体条带组织区域发生沿晶脆性开裂。  相似文献   

12.
介万奇  周尧和 《航空学报》1987,8(11):605-612
通过NH_4C1水溶液二维凝固过程的模拟实验,研究了凝固过程中液相区内的晶体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随凝固条件和时间的不同,型壁上晶体的游离、表面凝固产生“晶雨”及枝晶熔断均可在液相区形成晶体。  相似文献   

13.
叶尖间隙分布对内燃机增压压气机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三维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两种相反叶尖间隙分布方式的无叶扩压器压气机级进行了详细流场分析,研究了叶尖间隙分布对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叶轮及扩压器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非均匀分布弦向间隙分布叶轮有较宽的稳定工作范围;出口轴向间隙小于进口径向间隙的压气机级压比和效率明显高于出口轴向间隙大于进口径向间隙的压气机级.较小的出口轴向间隙削弱了叶轮通道后半段间隙流动,显著提高了叶轮后部做功能力,获得更高的级压比;并使叶轮后部间隙涡强度及涡在叶轮通道和扩压器通道内耗散损失小,压气机级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为将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RQL)用于高温升燃烧室设计,以实现温升与排放的良好统一,对不同主燃孔位置下 的单头部矩形燃烧室流动、淬熄区气流混合、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燃烧室中心回流区的长度和高度随着主 燃孔轴向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主燃孔轴向距离的增大,主燃孔射流深度增加,射流角度逐渐向下游偏转,导致淬熄区内气流 的混合效果减弱;随着主燃孔位置的后移,富油区内的当量比显著增大,导致CO和碳烟的生成量迅速增加,淬熄区内的沿程高温 区域面积逐渐缩小,燃烧效率逐渐降低。当X/H=0.7时,燃烧室沿程NO生成量始终处在较大值;而当X/H=0.9时,燃烧室沿程NO 生成量始终处于较小值,但CO的生成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
加罩转—静盘系的换热—换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徐国强  曹玉璋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291-294,333
应用传热-传质类比原理于加罩转-静盘系统,通过盘缘轴向进气实验模型的研究,用萘升华法得到加罩转-静盘系旋转盘表面的局部和平均换质规律,从而类比出旋转盘的局部和平均的换热规律。文章分析了系统的几何尺寸(主要是间隙比Gc、间距比Gs)、旋转雷诺数Reθ和流量系数Cw对换质的影响。并用实验方法给出准则关系式,且对这种研究方法给出了误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刘高恩  王华芳 《航空动力学报》1993,8(3):288-290,311
试验是在一个 WZ- 5燃气发生器上进行的 ,燃料用低热值气态燃料 (体积热值为 8172 k J/N· m3) ;水蒸汽可由燃烧室前部或从后部掺混孔处注入。试验结果表明 ,水蒸汽注入对燃烧效率影响不大而使总压损失增加。当水蒸汽流量与总空气流量之比为 10 % ,且水蒸汽从后部掺混孔处注入 ,则总压损失会增大 12 %左右 ;如果水蒸汽从前排注入 ,则总压损失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17.
宽变冷速对定向凝固合金枝晶偏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种定向凝固技术,研究了冷却速率在10~(-2)~10~2K/s范围内变化时对定向凝固钻基高温合金枝晶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冷却速率可有效抑制枝晶偏析,对易偏析元素其效果更明显;冷却速率的增大细化了凝固组织的一次间距、加剧了溶质的非平衡分凝是抑制偏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运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丁羟推进剂粘合剂体系的形态结构,发现在该体系中存在硬段、软段两相分离结构;防老剂H(N,N’-二苯基对苯二胺)的加入,引入了更多的硬段微区,使两相结构更为清晰;解释了防老剂H能大幅度提高粘合剂体系力学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详细分析了发动机瞬变过程中热传递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热传递对压气机稳定裕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以一台增压比为26的涡扇发动机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了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交叉射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稳燃腔中交叉射流两相流动。使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 (PDA)测量了正三角形截面副射流与主射流速度比为 2 .5时的交叉射流流动 ,获得了粒子湍流脉动强度及粒子在交叉射流尾迹中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