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3日,美空军“全球鹰”无人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横跨太平洋的无间断飞行试验,创造了国际航空史上的又一项新纪录。 这架代号为“南向飞越2号”的“全球鹰”于当地时间23日凌晨4:25从美国西海岸的爱德华空军基地起飞,行程12000千米,历时22小时,于澳大利亚当地时间23日晚9时降  相似文献   

2.
12月23日,位于川西高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静待今年最后一位"天女"飞天.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空间观测网及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观测表明,美国“国防支援计划”-23导弹预警卫星于2008年9月中旬停发信号,10月份开始漂移,表明这颗新近发射的卫星可能已在轨失效。DSP-23发射于2007年11月,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部署的一代导弹预警卫星中的最后一颗。  相似文献   

4.
计划于1980年12月发射的空间实验室,将携带二种遥感地球的仪器:一是蔡司RMKA30/23高质量航空测量相机,一是微波遥感仪器。其中测量相机的主要参数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山 《太空探索》2014,(6):17-17
4月29日,加拿大麦克唐纳·德特威勒联营公司下属的美国子公司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宣布,它将为美回声星公司建造“回声星”23大功率通信卫星。“回声星”23将是一颗灵活性很高的Ku波段卫星,能从8个不同轨位中的任何一个开展服务,定于2016年发射,设计寿命15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0月23日至27日,地球观测组织(GEO)在美国召开第14届全体会议。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总干事Robert-Jan Smiths在会上宣布欧盟委员会于2017年10月23日启动了一项新计划,拟加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中欧洲区域系统的建设,以提高欧洲的对地观测能力。欧盟始终致力于支持GEO发展,欧盟科研和创新计划对于GEOSS的建设至关重要。据统计,  相似文献   

7.
与斯特林克菲尔特同住在辛辛那提、曾在政府工作23年的R.M.,讲述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8.
"长征三号甲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长征三号丙为箭于4月25日23时35分成功发射,将我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9.
7月23日,欧空局“火星快车”探测器以3千米/秒的速度从相距仅93-T--~处飞过火卫一。在从7月12日起的3周里,该探测器要5次近距离飞过这颗火星的卫星,其中7月23日是飞越距离最近的一次。在已进行的3次飞越中,探测器已利用所带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拍摄到了迄今最详尽的一些火卫一盘面图像,而目是三维图像。这些图像让研究火卫一的科学家如获至宝,目前仍在处理之中。  相似文献   

10.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5):6
[2012年3月23日][考古]中国科学家与巴西古生物学家合作,在中国辽西地区发现一种奇特的白垩纪翼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猎手鬼龙"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中国辽西地区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演化关系。[2012年3月23日][考古]克罗地亚考古人员在温科夫齐一处建筑工地发掘出土一批银器,共50余件,总重约35千克,大部分为器皿。据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1.
短消息     
<正>中国在轨运行民用陆地观测卫星达23颗7月9日,第八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召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介绍,自1999年至今,中国已发射26颗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目前在轨运行23颗。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应用事业基本形成了从一颗星到多颗星,从一个卫星系列到多个卫星系列、从科研试验应用到业务化运行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太空迷路者     
我们已迷路了,一点头绪都找不到。 嘿,我的名字叫杰逊,脑袋顶上是烫成穗状的头发,蓝眼睛,身高1.72米,23岁,我的两个同伴:戴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器有了天上数据“中转站”。  相似文献   

14.
LRO与LCROSS     
在2009年6月23日,NASA研制的造价为5.04亿美元的环月探测器(LRO)用了40分钟时间,成功地以椭圆形轨道环绕月亮一周后,停止了其推进器.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技术应用中,常需要把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和矩形波。为此,本人设计了一种非常简单、矩形波的占空比可任意调节、矩形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都小于23ns、波形不带任何毛刺的5MHz 正弦波一矩形波变换电路,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2001年3月23日,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体积最大的航天器——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南太平洋海域结束了它辉煌与磨难交织的一生,并演出了一场极其壮观的“飞天之舞”。 3月23日凌晨,位于莫斯科西北郊科罗廖夫卫星城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异常繁忙。22日深夜,和平号已飞过距地面220千米的坠落标志性轨道。此时,控制中心工作区内一半的设备都已打开,大厅正面最大的一块显示屏上显示着世  相似文献   

17.
大家还记得2006年那两位在"神箭神舟"杯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个人赛中获得二等奖的"老"航天迷——白石和孙思豹吗?时隔近一年,2007年10月23日,  相似文献   

18.
小光 《国际太空》2006,(11):31-32
□□应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的邀请,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格里芬在2006年9月23-28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是NASA局长首次访华,标志着两国航天界的交流迈出了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1日中国台湾与新加坡共同签署了建造与运营ST通信卫星的合作计划协议书。3日格林尼治时间23时OI分。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第3代通信卫星的第1颗国际移动卫星一3FI被送入太空,5月13日投入使用。该卫星重2O43kg,由美国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研制,马特拉一马可尼公司为其制造了通信设备。国际移动卫星组织计划发射5颗第3代通信卫星,总投资8.5亿美元。发射地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宇宙神一1火箭承担了此次发射。8日格林尼治时间23时Og分,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用质子一K运载火箭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6月12日23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2004年,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工程正式立项。12年间连续发射23颗卫星,北斗导航区域系统一直在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服务已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