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珍 《航天员》2009,(5):68-71
在中国,月亮很早以前就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咏月诗不计其数。一位外国评论家读过中国的咏月诗以后,如此感慨:“月亮悬挂在中国诗坛的上空。她是人间戏剧美丽而孤寂的观众,一切都在她的注视下,她所观察到的一切隐秘 、激情、悲伤和欢乐,都被转化成美妙的比喻和文字,她无声地连接起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月亮确实是人们传情达意的载体,更是人类探索太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4,(1):37-38
“你见过月亮吗?”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见过”。“那你近距离地见过月亮吗?”“近?有多近?”“很近很近,近到你可以看见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份土壤。”“……’,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在嫦娥三号的巡视器(月球车)上就有这样一双眼睛。它能最近距离地观察月球,并进行探测。这就是我国第一台月球双目视觉在轨三维恢复系统。  相似文献   

3.
月震是什么     
发生在月球上的地震称之为"月震"。众所周知,地球每年都发生许多次地震,月球也会发生月震。月球的内部能量已近于枯竭,虽然现在它是一个几近僵死的天体,但仍然有轻微的活动,因此经常有微弱的月震发生。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静海西南角设置了检测月震的仪器。此后,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阿波罗"飞船又先后在不同位置放置了月震仪。月面上的6台月震仪组成了检测月震的网络,它可以记录月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震源深度。至1977年8年为止,月球上的月震仪共监测到10000多次月震活动。  相似文献   

4.
人们十分关心月球内部的结构如何?而了解月球内部结构的最好方法就是研究月震波。有人打过一个比喻,说地震波好比一盏灯把地球内部的结构给照亮了,月震波同样也是照亮月球内部结构的一盏灯。因此,研究月震是月球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天浪 《航天员》2010,(2):66-68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是否有水,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在将来航天员登陆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甚至人类借月球为跳板探索其他星球之时,起到巨大的作用。月球也是最贴近人类情感与心灵的星球,在中国诗人眼里,月可对饮、月能解语、月也多情,而现在,月亮上又有了水的存在,多了水的滋润……  相似文献   

6.
日月 《航天》2009,(1):56-57
人类真是幸运,得天独厚地拥有一个皎洁可爱的月亮。一轮明月就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钩弯月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皓月的皎洁,晓月的清幽,残月的素雅,弯月如钩,满月似盘,都能让人如痴似醉。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曾称颂说,月光是天文学的光辉,而且“这一光辉照亮了人们研究这门科学的道路,使人们慢慢地将注意力转向星球和无边的宇宙。”我国近代诗人郁达夫则惊称月是“诗中之诗,画中之画”。的确,妩媚的皎月曾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多少文人墨客,赢得了多少情侣眷属的山盟海誓。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中,涉及描写月亮的竞达87首,差不多占了1/3。而唐代有“诗仙”之誉的李白,所留传下来的900多首诗中,与直接或间接与月亮有关的也多达300多篇,亦差不多占了1/3。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道神舟4号顺利飞天,载人航天指日可待1-3神舟4号成功返回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1-11李鹏鼓励航天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飞天梦做出新贡献1-13期盼你中国航天员1-14200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大新闻事件1-16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喜庆45周年华诞1-18航天科工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1-19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面布置今年型号任务……………2-3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庆伟看望钱学森2-4中国导弹的“摇篮”军工企业的“明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召开第四次工作会议2-5国家航天局局长:我国为什么要启动探月工程?4-3…  相似文献   

8.
月亮女神探月计划及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在顺利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后,于北京时间2009年6月11日受控落月.该探月计划在一箭三星组网探测月球背面重力场、有效载荷创新设计、科研活动组织、成果产出、公众参与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有许多亮点,对我国探月工程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综合回顾、分析和评述了月亮女神探月计划的任务、探测器、轨道与飞控、重要事件等...  相似文献   

9.
日月 《航天》2009,(5):56-57
20世纪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就是人登上了月球,真正第一个踏上月面的“月球人”正是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于1930年8月5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在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的一个晚上,6岁的他独自一人在庭院中玩耍,而她的母亲正在厨房中洗碗,她当时听到院中传来了蹦蹦跳跳的声音,于是她忍不住问儿子:“宝贝,你在干什么?”他则大声回答道:“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这位年轻的母亲听后,没有责怪他想入非非,也没有斥责他顽皮,  相似文献   

10.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09,(10):54-59
“长二F”火箭成功实现升级;嫦娥二号最快将于明年下半年“探月”;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立项正式获批;航天科工集团在天津建成薄膜光学实验室;印尼“帕拉帕-D”通信卫星变轨成功……  相似文献   

11.
杨建 《中国航天》2005,(11):43-45
又是金秋,又是十月。两年前,杨利伟一飞冲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两年后,费俊龙、聂海胜畅游太空100多个小时,为中国航天续写了新的辉煌。激动、振奋、喜悦,赞美、掌声、鲜花……种种美好的字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属于航天人。此时,中国航天是举国、举世瞩目的焦点。但是,在几乎众口一词的赞美声中,我们也会听到另一种意见:中国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那么多的钱,拿来资助贫困学生不好吗?用来改变农村落后的卫生条件不好吗?这种声音,无论国内国外都有。对于认识上的差异,我们不妨心平气和地探讨一下,来回答这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4日,“发现”号航灭飞机经历两次推迟发射后,终于迎来了符合发射要求的天气状况,住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再上太空,成为国庆日最壮观的焰火表演。但,这次飞行任务的成功并没能改变航天飞机未来的命运。NASA局长格里芬坚定地表示,航天飞机还会如期地在2010年前全部退役。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可以运载更多的人员和更多的货物,还可垂直发射、水平降落……为什么还必须要退役?  相似文献   

13.
按照计划,我国今年将把绕月卫星“嫦娥”一号送往38万公里外的近月轨道。这一计划如果成功,将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这一计划,也将给更多的国人对载人登月留足了遐想的空间。大家都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有自己的航天员能够踏上月球,一圆中华民族的千年“嫦娥奔月”梦!但是,登月的过程一旦加上“载人”的前缀,就使许多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如何确保登月航天员在登月以及在月居留期间的健康、安全和工效一直是实现载人登月的关键性难题之一。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博士的文章让我们冷静地意识到:载人登月的路上,希望与困难同在,荣耀与汗水交融……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60~70年代是前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时期,两国的争霸对象延伸到了太空领域,其中包括对月球的探测。30多年来,俄罗斯的探月计划一直是个未解之迷。俄罗斯在完全具备载人登月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却没有登月,而由美国人完成了这一壮举。在当时那样的特定时期,这让我们很难理解。因为在冷战时期,探月和登月活动是两个国家用整体实力进行的一场较量与对抗,特别是登月活动,它承载的不仅是科研上的意义,而且是提升国际威望、增强民族信心的政治手段。但是,俄罗斯为什么要放弃这一计划?最近,世界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月球热”,许多国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探月计划,而俄罗斯面对这股“热流”似乎没有积极的反应。人们不禁猜测:俄罗斯是已经成竹在胸,还是对曾经热衷的探月活动已经失去了往日政治般的狂热?  相似文献   

15.
当年在美、苏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前苏联曾一度占尽优势: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位女航天员上天……为人少知的是,前苏联还秘密进行了一系列载人登月的前期工作,但1969年7月16日却是美国人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最早登上了月球。这不禁让人错愕:在美国人紧锣密鼓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时候,当年的头号航天巨人前苏联难道在“打盹”吗?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我国今年将启动探月工程的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还不雄厚,为什么要启动探月工程,其意义何在?出席“两会”的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5,(5):42-42
欧空局在3月17日召开的理事会会议上一致批准了欧空局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印度“月船”1探月项目上开展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欧洲将协调和支持“月船”1上3台仪器的供应。这3台仪器分别是“月船1成像X射线光谱仪”(CIXS)2、“亚千电子伏原子反射分析仪”(SARA)和“近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8.
“新帝国论”与小布什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帝国论”(或“新帝国主义论”)甚嚣尘上。“新帝国”究竟所指为何?它是怎样出笼的?本质是什么?小布什的新帝国主义外交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06,(1)
发展载人航天,重在载人航天应用。何谓载人航天应用?载人航天应用有何等妙用?或许你正感叹某种新型药物的神奇功效,却不知道它来源于空间生命科学技术;或许你在抱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却对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及地球环境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一无所知……那么,请你走近载人航天,跟我们一同去“点击”载人航天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4,(2):51-52
印度航天部长兼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拉达克里希南1月10日说,受“月船”1轨道探测任务成功的鼓舞,印将在两三年内发射其第二项大胆的月球探测任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面。“月船”2将采用国产的月球车和着陆器,在2016或2017年由“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火箭发射。作为印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是2008年10月22日发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