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明望 《飞行试验》2004,20(1):2-4,21
弹射座椅飞行弹射试验是验证新型弹射救生系统是否满足技战术指标的最终手段,世界航空强国都非常重视弹射试验机的研制和飞行弹射试验技术的研究。我国空中弹射试验机与国外弹射试验机在试验机飞行性能、飞行试验方法、测试技术方面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弹射救生技术的发展看,研制新型弹射试验机是弹射救生技术发展的需要。文中提出用某型歼击轰炸机改装成为高速弹射试验机,能满足近来弹射救生系统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航空电子设备功能的日益复杂,航电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在呈指数增长。现有航电存储系统已很难满足未来先进航电系统必须具备多平台网络互联能力和数据共享能力。为更好地存储、管理飞机飞行过程产生的数据,本文提出了基于HDFS和NVME固态盘的航电云存储系统设计,充分体现了航电云存储系统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海量数据的管理能力,且能满足未来航电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用航空的飞行准备电子化是航空公司当前的迫切需要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一个为通用航空和训练飞行所开发的飞行准备辅助系统,该系统将覆盖全国范围的地理信息和航行资料信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辅以机型性能数据库,可完成通用航空航线准备、飞行计划制定等大部分飞行准备工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航空电子设备在当代民用客机中所占的投资比例正在日愈增长。飞机制造商要求飞机系统的控制实行计算机化,后勤保障部门要求飞机具有更可靠的安全性。这些都是促使航空电子设备不断增多的原因。本文不打算罗列每种民用客机上的航空电子设备,而准备突出这些积极从事于制造民用飞机主要电子系统的公司。涉及的电子产品由整套电子飞行仪表系统至风切变告警、防撞和全球定位系统,还有些专用系统。本文还刊登一小部份生产多种机载设备的公司。文后附录一些公司的通信地址,以方便用户咨询及订货。  相似文献   

5.
大气数据机作为重要的航空电子设备,测量大气数据的精度关系到飞行控制的性能和飞行安全。介绍了大气数据计算机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对大气数据机的各参量和测试信号进行误差分析.采用误差修正的方法消除电压测试信号的误差,有效地提高系统检测精度,为测试大气数据计算机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中央维修系统、自检设备和故障隔离报告体系在运输机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中的作用。还介绍了有关新型维修服务机构和合同维修的例子。目前,众多的运输机航空电子设备持续迅速发展,监视、控制与发送飞行中发生的几乎每一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虽然日益增加的数据收集和传播能力正在改进运营能力,但由于这些系统比较复杂,因而需要先进的维修系统和更有效的维修过程来维护和修理复杂的航空电子设备。包含自检设备旧ITE)的中央维修系统地MS)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的例子。具有空/地数据传输能力的CMS能够跟踪波音737-400这…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和不利姿态下弹射救生要求,需要研制更先进的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弹射救生装备。本文介绍了微机控制技术在弹射救生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探讨了与此相关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计划目标第四代弹射救生系统技术验证计划是一个五年分两阶段实施的计划。由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提供资金,麦道公司为主承包商,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验证弹射救生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以便能使第四代弹射座椅比第三代弹射座椅具有更大的救生包线。具体的目标有二:一是在低空不利姿态条件下具有更大的救生包线,二是在极高速条件下具有安全弹射救生的能力。 第Ⅰ阶段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推力装置的研制和验证试验,1995年7月已开始了第Ⅱ阶段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性要求的提高以及设备本身要求具备检测隔离故障的能力以缩短维修时间,机内测试(BIT)在测试领域研究中将越来越重要。功能电路BIT系统是航空电子设备整机B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针对飞行控制计算机中的模拟输入和输出接口电路,提出了几种BIT的设计方法,并使用Multisim软件对所设计的BIT监测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BIT电路是可靠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王海青 《飞机设计》2007,27(5):43-48
惯性导航系统是通过测量加速度自动推算飞机速度和位置数据的自主式导航设备,其作用是保证飞机按预定的航线飞行,准确地抵达目的地。在航空电子设备试验中,采用惯导仿真器可以减少测试的复杂性,而且还能获得更好的动态效果。本文介绍了惯导系统功能控制逻辑和显示画面的验证方法,同时还介绍了仿真器的软件编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飞行控制技术既是最经典的,也是最活跃的航空技术之一。现代飞行控制系统是改善飞机平台性能、提高任务执行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以及飞机生存力的关键系统。先进飞行控制技术已成为保证飞行器平台先进性能的主要技术支柱。  相似文献   

12.
当今民航还无有效的客机空中救生,空难死亡率居高不下,乘客的安全保障无法满足民航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诸多空难的研究,发现了“救生飞行时段”,由此引出一项自动化救生系统新技术,并以自动化救生系统、客机、机内人员构成一个客机空中救生体系。该体系的作用在于客机遇险时,机内人员能快速地脱离客机安全着陆(水),有效地降低或免除人员伤亡,并改变客机空难救生的现状,同时指出一个客机空中救生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依据航空救生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建立了航空救生系统的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和串并联系统理论,对ADC模型及其扩展模型进行修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给出了修正扩展模型下航空救生系统的效能,更有效地反映出救生系统的全面综合实战能力,给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高速实时光传操纵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飞行控制及航空电子系统在抗电磁干扰、超高速数据交换等技术要求,本文综合星型及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提出一种具有超高速实时光纤网络结构的飞行器光传操纵设计方案.所给出的余度设计及分布式共享内存策略增强了整个光传系统的可靠性及容错性能.应用动态数据分组技术既提高了小数据量的传输效率又提高了大数据量突发传输时的吞吐量.性能测试及地面飞行仿真验证表明,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12Gbps,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及信息传输确定性,适应了机载环境下光传飞行控制及航空电子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电子航图在通用航空飞行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飞行准备辅助系统的开发为例,详细介绍了电子航图在通用航空飞行准备中的应用技术和方法,包括地理信息、航行资料和机型性能数据库的建库技术以及航线准备、飞行计划制定方法等内容,可供相关系统的开发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型航空电子设备在90年代的应用使民用空运业和军用飞机的作战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航空电子设备包括电传飞控系统、全电子显示器(“玻璃驾驶舱”)、数字式飞行控制和飞行管理、环形激光陀螺惯性导航以及全功能数字式发动机控制。 这些革新使功能大为增加,而不对飞机重量产生不良影响。尽管航空电子系统种类繁多,它们过去20年内仅占飞机重量的约1%。 然而,航空电子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在软件标准、电磁易损性标准和鉴定与测试要求等领域中,协调与标准化的要求日益增加。而且,常常由于软件开发和确认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通常,数字式航空电子系统的硬件设备,它与传统的模拟式航空设备相比,会有较多的潜在模式。所以,当它们应用在飞行功能重要程度属关键功能的场合时,则必须对硬件的可靠性作出各种保证。目前,对提高硬件性能保证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硬件的评估和验证。 本文主要介绍硬件评估的手段,它们有的适用于民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或设备)的适航审定,有的在审查军用飞机航空电子设备时采用。  相似文献   

18.
按照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的发展规划,基于性能导航(PBN)运行是减少航路间隔、提高空域容量所需的基本能力,与连续爬升/下降程序结合及与卫星着陆等进近程序无缝衔接,还可降低燃油消耗,提高机场到达率。PBN也是通过全球信息互享实施基于航迹运行(TBO)提升空域总体运行效率的基石。飞行管理系统(FMS)是支持PBN的机载RNP RNAV设备,分析了全球空中航行计划(GANP)的航空系统组块升级(ASBU)实施路线对飞行管理系统的PBN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机载设备侧重于功能测试的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机载模块性能测试系统。阐述了测试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基于LabVIEW的算法实现,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航空电子总线ARINC429模块中信号性能的自动测试和故障报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完成模块信号性能的自动测试与故障报告,提高了航空电子自动测试设备的通用性与可靠性,对未来两级维修体制下的航空电子设备ATE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高速发展,要求发动机在宽广的飞行范围内获得高的性能.由于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FADEC)与传统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功能强、性能好、控制精度高、重量轻和体积小等优点,而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要实现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由传统的机械液压式到数字式的转变,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必须在现役飞机和发动机上进行验证,以便集中暴露自行设计的FADEC自身的问题,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