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四五厂在试制某发动机的起动电动机时,在驱动轴的端头部份遇到一个很小的不通孔内花键,成为试制工作的难关。其设计参数是径节=48/96,相当于模数=0.52916/0.26458、压力角=30°、齿数=11、顶圆直径=φ5.3~(+0.007)、根圆直径=φ6.7_(0.07)~(0.25)、渐开线终点直径=φ6.4252、齿槽宽度最大实际尺寸0.891毫米、齿槽宽度最小有效尺寸0.831毫米、齿槽有效深度为9.1毫米。加工这种不通孔内花键,需用一种国内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离子氨化对38CrMoAl钢制件温度凸轮渗层表面的组织形态、力学性能及其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氮化与一般气体氮化处理的温度凸轮渗层相比,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综合的力学性能,且变形量小。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一三二厂八车间有两台国产的WX—009型深孔内圆磨床。该机床原设计只能磨φ70毫米以上的深孔,加工光洁度最高只能达到(?)8。凡要求(?)9~(?)10的产品都只能用搪磨工序完成,生产效率低。八车间有一些产品,孔径为40毫米左右,孔长500毫米左右,光洁度要求(?)9~(?)10,原机床不能满足要求。车间曾自制了两根φ35毫米,长540毫米的小砂轮杆,用了四对滚动轴承,轴承内径φ12毫米,这样主轴又细又长(图1),生产效率和磨削质量都  相似文献   

4.
国外工艺动态一种新的离子氮化法法国VideAdour公司与波城及阿杜尔城大学(UPPA)联合开发一种新的离子氮化法Qualipliasma,可满足对离子氮化表面处理的需要。离子氮化比气体及液体氮化的优点在于:易于进行渗层处理;可适应材料所需之温度;在...  相似文献   

5.
我厂于1979年10月开始采用离子氮化新工艺,对前导向手用铰刀(图1)进行处理,几年来共生产40多件,先后在生产中进行了试用,效果很好。 前导向手用铰刀是我厂行自设计、制造的,刀具材料刃部为W_(18)CY_4V、柄部为40Cr,经对焊而成。刃部热处理技术要求Rc63~66。铰刀总长为200毫米,直径为16.05毫米,应用尺寸最大直径16.063毫米,最小为16.055毫米,切削刃对前导向的径向跳动量不应超过  相似文献   

6.
密集轴承代替普通衬套导杆结构,国外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上,从而提高了仪器的定位精度和操纵灵活性。在斯贝发动机试制中,引进的电感测量仪传感器,即采用的密集轴承结构,如图1。导杆装入轴承架内,导杆左端与带有钛杆的镍—铁芯相连(未画出)。导杆与轴承架、轴承架与导套之间径向都有一定间隙。轴承架壁厚0.5毫米,长16毫米,其两端共钻有四排计32个孔,孔内装入φ0.6毫米滚珠。将导杆、轴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应用氮化方法使钛合金表面硬化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文中的固态氮化采用离子氮化法,液态氮化采用在氮气中用激光加热熔化的方法来完成。分别检测了渗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变化曲线、疲劳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都使疲劳性能少许降低,但是显著地改善了耐磨性能。离子氮化法渗层深度可达0.1mm,激光氮化法渗层深度可达0.5mm,最高硬度可达Hv_(0.1)1400。  相似文献   

8.
我厂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厚2~3毫米不锈钢板焊制成箱形氮化箱在电炉内氮化。由于箱体极易变形,箱内进、排气管因氮的渗入而涨裂。因而报废量很大。加上箱式氮化箱装炉量少,流量小,不易控制,气流不均等问题致使质量不稳定,生产率低。采用一般井式氮化炉也因上述问题不能解决而未推广应用。有的兄弟厂采用井式氮化炉内加装风扇搅动的结构使气流均匀的方法。但因加装风扇的结构复杂,尤其是风扇轴的密封较困难,工作区容积减少  相似文献   

9.
大型客机上活动面的铰链特别长,铰链孔特别小,而且同心度要求高。如某机活动面最长铰链尺寸(见图1),总长1760毫米,铰链孔径φ2.6毫米,铰链孔同心度误差不大于0.3毫米/米。这种长铰链小孔的钻削和铰孔,一直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五十多年以来,在工业生产中多采用气体氮化。钢制零件经气体氮化,可大大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但由于其生产周期特长,故得不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氮化可显著改善工件表面性能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努力研究强化氮化过程的新工艺。离子氮化、气体软氮化等新工艺就是在生产斗争这一迫切要求的推动下而产生出来的。一九七五年以来,我们在进一步加速氮化过程和碳锕的离子氮化工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一、钛对氮化过程的强化作用一九七五年初,太原矿山机器厂的同志在进行镀钛氮化工艺的研究中发现,对于同一炉进行氮化的工件,只需要将其中的半数工件镀钛,而其余未镀钛的工件也可以得到镀钛氮化  相似文献   

11.
在离子氮化中,对于零件上不允许进行氮化的部位,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机械屏蔽法予以保护。即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或选用普通的销钉、金属盖板或设计专用的金属夹具将其不允许氮化的部位遮挡起来,使该部位在离子氮化时不产生辉光,从而起到防止渗氮的作用。 一九八二年起我厂承担从法国TM公司引进“海豚”直升机发动机燃调器的试制任务。在该项产品中,共有26种不锈钢零件要求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其中,相当一部分零件属于杠杆类,虽然零件都不大,但形状却比较复杂,具有严格的变形要求。而且多数零件只允许局部氮化。根据上述情况,如何正确合理地选用屏蔽及支承夹具是能否满足零件离子氮化工艺技术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在氨气和含碳气体中短时氮化的研究结果及强化汽车零件的实例。 在装有专门供气系统的井式马弗炉(炉膛直径450毫米、高1200毫米)中进行氮化处理(图1)。这种炉子可同时供氨气和含碳气体(天然气或吸热性气体),可以将零件与炉子一起冷却,或者在马弗炉外用各种介质,如水,空气及油加速冷却。  相似文献   

13.
某副滑阀内孔孔径为φ6~(+0.013)毫米,孔长80毫米,前端孔径φ7毫米,长35毫米,小孔总长达115毫米,L/D=115/9≈19(图1)。φ6~(+0.013)毫米小孔表面光洁度为▽11,椭圆度、锥度、母线不直度小于0.001毫米,和主滑阀的配合间隙为0.001~0.003毫米。副滑阀材料为12CrNi3A,内孔表面渗碳,淬火硬度HRC58~63。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产的DYZT-10A型电液振动台是为飞机零、部件进行振动试验和疲劳试验的重要试验设备。振动台的台体是由活塞轴,缸体,上、下轴承座和静压轴承等主要零件组成,这些零件的特点是: 1.尺寸大。缸体的最大直径为φ360毫米,高度为200毫米,重127公斤;上、下轴承座最大直径分别为φ360毫米和φ500毫米,高度分别为200毫米和216毫米,重量分别为73公斤和126公斤。  相似文献   

15.
前言超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Cr10Ni10MoTiAl 被选用于发动机涡轮泵的齿轮材料,经过大量的离子氮化工艺试验,其结果是满意的。但是当成份中的强化元素 Al+Ti>0.5%时,齿轮棱角处的氮化层有严重的崩落现象,在磨削过程中掉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离子软氮化工艺试验并获得了圆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由于工业迅速发展,硬质合金、纯钨、钛合金等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机械制造、石油钻探、兵器、宇航和电子等部门常常遇到这些材料的加工问题。对于上述材料使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极其困难,虽然可用通常的电火花加工方法解决,但效率极低,有的根本无法加工,如深小孔加工。为此,我们从1981年开始采用以水为基的复合工作液和特殊的脉冲电源,进行了难加工材料的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小孔的研究工作,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加工φ2~φ0.5毫米小孔时,加工速度:硬质合金材料为4~10毫米/分;纯钨材料为2~4毫米/分;钛合金、耐热合金材料为12~24毫米/分;对于钢材料的加工速度,一般达到或超过钛合金材料的加工速度。加工粗糙度约为,加工孔的深径比可达6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图1所示零件,材料LY12-CZ管料(YB612-66),长度273毫米,孔径φ32毫米,要求光洁度▽7。过去采取扩孔、半精镗和精铰三道工序,加工工时约1小时,质量也不稳定。现采用自行研制的深孔镗刀,加工工时只需要5分钟左右,加工精度可达2级,锥度、椭圆度等误差均在0.01毫米之内,表面光洁度▽8。用这种镗刀加工同类材质的φ18×500毫米的工件,以及镗φ19×55毫米的台阶孔,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3260-07万向接头外环(又称大盆)是某直升机自动倾斜仪的心脏零件(见图1)。技术条件较高,T表面不同心度不超过0.05毫米;T表面公共中心线对表面M中心线不垂直度在100长度上不超过0.15,偏移不超过0.3毫米,壁厚不小于4毫米。其上和二叉口成45°交角的二个φ52_(-0.03)毫米轴承孔的加工一度成为车间的关键。一、存在问题原来我们是在自行改装的C620-1B卧式车床上加工的。φ52_(0.03)毫米的内孔的椭圆度,操作者采用控制最大点在φ51.99毫米以下,最小点不到公差用停车局部刮削,然后再  相似文献   

19.
我厂某产品压紧垫圈:系用65Mn弹簧钢带制造。垫圈厚1毫米,外径φ114毫米,内径φ110毫米,三个凸起的圆弧R50毫米高度3±0.2毫米(见图1)。垫圈经过冲切成形,热处理淬火、回火(硬度要求HRC51~55),最后电镀镉。  相似文献   

20.
长寿命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介绍了各种表面处理技术 ,重点叙述了电镀、气体氮化、液体氮化、离子氮化、渗硼、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 ,分析了模具经表面处理后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