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瑙河三角洲——被众神遗忘的角落张承泉无论科学家认为多瑙河三角洲只有7000年的历史,还是昨天才诞生,都无关紧要。在游客眼里,三角洲是被众神遗忘的角落,那里水土交融而又不为人所觉察,那里的一切——河流、海洋、泥沙——都呈黄褐色。在它3500平方千米的...  相似文献   

2.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到达比邻星。  相似文献   

3.
“听”流星     
楚明 《飞碟探索》2006,(10):17-18
自从二战时发现流星可以反射无线电波,便有人通过无线电来监听流星活动。这当中大致有两种监听方法,一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的雷达观测——主动式,另一种是简单易行、通过反射来监听的——被动式。  相似文献   

4.
吕继平 《飞碟探索》2008,(12):21-21
通古斯陨石——这一称呼纯粹是一种假设,很可能根本没有什么陨石落到这里——对这一事件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称通古斯现象。整整一个世纪,科学家们都在竭尽全力地来揭开通古斯陨石之谜,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最神秘的事件之一。1908年6月下旬,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个科学词汇——基因,由科学共同体走进公众视野,越发变得热门起来了。基因离老百姓已不再遥远,中国目前已经设立了“基因门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科。专家们通过基因诊断技术,确定疾病“内因”,直接为普通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15年前——1981年4月12日,美国的新型航天运输系统——航天飞机(太空梭)首次进行了载人轨道飞行。哥伦比亚号围绕地球飞行2天又6小时,顺利返回地面。截至今年4月,航天飞机共进行了76次飞行,只有一次失败,成功率达到98.7%,可算得世界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论UFO——外星飞船的物理学原理郭佳郭英森UFO的各种表现特征超出常规,原因是动力来源取自反物质,而反物质是另一种物理学——负物理学的物质基础。因为,反物质与普通物质的基本粒子、物理性质、时空性质完全不相同。所以,用现代物理学的逻辑、规律,不能对UF...  相似文献   

8.
芮斯 《飞碟探索》2008,(9):20-21
数学定律是宇宙存在的基础支柱。我在这里所说的宇宙不仅是原子,还包括了星系、星球及人类。原子的性质——也就是指它们的大小、质量、种类以及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力——决定了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的化学性质。原子之所以能存在,就是依赖深藏于它们之中的力与粒子。天文学家研究的天体——行星、星球及星系等,都受到重力的控制、管辖。  相似文献   

9.
刚刚进入2006年8月,就有两条跟火星生命相关的新闻发布: 其一,NASA赞助的两项研究发现,遍布火星表面的尘暴在与静电共同作用后,可能会形成含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它可能毒杀任何一种生命形式。因此,任何处于萌芽状态的生命(比如微生物)——甚至生命起源以前的分子——在火星表面都很难立足。  相似文献   

10.
季了 《飞碟探索》2008,(6):42-45
天文摄影历来给人以高不可攀的感觉——传统的天文摄影几乎都是专业天文学家通过专业的大望远镜拍摄的,使用的记录方式不是极为少见的干板盒,就是异常昂贵的专业CCD。现在,这种情况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只因为我们手中有了新式武器——数码相机。  相似文献   

11.
黄永明 《太空探索》2006,(11):36-39
太空电梯——一种从地球直达太空的电梯——现在已经不完全是科学幻想了.它正在一步步走近现实,美国有公司认为他们已经能够解决费用问题,而他们的研究人员也正在攻克技术上的难关。  相似文献   

12.
宇宙上空飞来的陨石上面呈现出耶稣的形象——就像都灵方布上的形象一样,这块从天空坠落在俄罗斯境内的铁陨石的断面出现基督像,附近村镇的村民给它起了个象征性的名称——“神的荣耀”。  相似文献   

13.
回春 《国际太空》1994,(8):21-22
亚太地区风险投资——通信卫星编者按:从1993年12月至1996年12月的3年里,亚太地区将有42颗通信卫星投入使用,就此,1994年4月的《亚太空间报道》以“发射空前多的卫星——亚洲赌注”为题对这一情况作了预测。我们再综合该刊其它的报道,介绍亚太地...  相似文献   

14.
当时钟转到1909年10月26日,原日本首相、当时朝鲜——已经沦为日本的“保护国”——的实际统治者伊藤博文,抵达中国哈尔滨车站时(此行原是去进行对俄谈判的),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随后也被处死。多年以前有一部朝鲜电影《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讲的就是这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家经常把我们所在的宇宙描述成四维的时空,包括空间的三维和时间的一维。可是,只要引力允许或者不存在什么固体障碍,我们便能自由地穿越空间,对方向的选择可以说是随心所欲;但时间总在催促我们向前,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都得朝着预定的那个方向——未来——前进。时间之箭的方向,携带着我们从过去走到现在,再走向未来。怎样才能把这个箭头调转,让它指向过去?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核事故之一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事件已经永远痛苦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5年后的1991年11月,《消息报》头条的标题——“外星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干什么?”——更是发人深省。文章描述了1991年10月11日夜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惊险一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在“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发表了个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启动“嫦娥计划”——探月工程。据透露,中国将于2007年发射围绕月球进行考察的探月飞船,最迟将于2010年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中国首批宇航员届时登上月球。那么,中国实施探月工程有哪些好处呢?  相似文献   

18.
伸向太空的巨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 《太空探索》2003,(9):20-23
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空间站,都少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它们能伸向太空的巨臂——太空机械臂。  相似文献   

19.
庞之浩 《太空探索》2006,(11):18-19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1世纪的今天,中国又研制出当代指南针——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20.
你可能正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阅读这篇文章,并且查阅天气情况或邮件信息。这些电子设备就像人脑中相互关联的细胞一样,也有“大脑”——精密的电路——用以储存信息,并按照具体的、可知的方式运行。尽管电路和人脑中的神经元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都是由原子和基础粒子构成的,但人脑具有自我意识,人造的存储设备却无法感知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