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5,(2):58-61
<正>谷歌月球X大奖赛再延截止时间X奖基金会2014年12月16日宣布,考虑到眼下参赛的18支队伍面临的技术和经费难题,它将再次推迟谷歌月球X大奖赛的截止时间。截止时间将再推迟一年,即推至2016年底。谷歌月球X大奖赛要求参赛队建造并发射探测器,在月面上着陆,并在那里行驶至少500米。比赛共设3000万美元奖金。这并不是X奖基金会首次更改这项赛事的截止时间。该赛事2007年9月对外宣布时  相似文献   

2.
正热闹了十年的谷歌月球X大奖赛在没有获胜者的情况刚刚收场不久,X奖基金会又在2018年4月5日宣布要"重新发起"这项赛事,只是将暂时不设奖金。该机构称,其会重新设立一项没有奖金的"聚焦于月球的赛事"。赛事细则将在之后几个月制定。最初设有2000万美元冠军奖和几个次级奖项的谷歌月球X大奖赛已在没有参赛队发射月球着陆器  相似文献   

3.
<正>X奖基金会8月16日宣布,参加谷歌月球X大奖赛的参赛队需在明年3月31日前达到赛事各项要求,包括让探测器落到月面上,在那里行驶至少500米,并把视频和其它数据发回地球。这实际上等于给了各参赛队更多的时间。X奖基金会数月来一直表示不会再延长时间。按此前的要求,参赛队需在今年底前发射探测器。由于探测器飞往月球、实施着陆和在月面上完成规定动作要花一些时间,修改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7,(12):32-32
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公司9月14日表示将同X奖基金会合作举办一项挑战赛,并向把机器人送到月球人漫游并发回高分辨率图像资料和数据的公司提供3000万美元的奖金。该公司已在其网站上设立了“谷歌月球”(Google Moon)网页,上面有麻脸般的月球表面的图像。这些图像由以往探月任务拍摄的照片加工而成,包括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9,18(2):27-27
据新华社报道3月1日下午4时13分,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预定撞击点,标志着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据悉,此次撞月是为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器着陆积累经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称,中国探月第二期工程确定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5,(3):62-65
<正>俄私企拟建月球基地据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2014年12月31日报道,俄私营企业LIN工业公司已宣布可建设一座月球基地。公司总设计师伊林称,预计基地一期和二期(分别由2人和4人值守)建设工作约需耗资93亿美元。基地建设将需发射13枚重型运载火箭,5年的基地维护工作共需发射37次。该公司专家提出把基地建在月球南极附近的马拉佩特山。他们称,基地建设和部署工作将需约10年时间。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所长泽廖内认为,该项目反映了人类月球探测热情的再次兴起。但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6,(6):45-45
美国航宇局官员4月10日称,该局已选定一小型附属有效载荷与其“月球侦察轨道器”(LRO)结伴于2008年飞往月球。这将是在布什2004年初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下最先启动的一项任务。该附属探测器称“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正由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将搭乘发射LRO的火箭升空,并在2008年10月撞击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月坑。LCROSS方案能从40项投标、19项初选任务和4项“决赛”方案中胜出,  相似文献   

8.
空天瞭望     
<正>NASA要购买私人探月技术数据NASA于10月15日宣布同参与"谷歌月球X奖"竞赛的6支私人队伍签订了为期5年、总价值可达3010万美元的合同,以从这些拟向月球发送自制机器人探测器的参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心演示厅举办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发布暨颁奖仪式”。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在网络票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网络人气奖。此外.由浙江设计师苏志怀和福建设计师林秀杭设计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14,(3):52-52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奥斯塔片科3月4日接受《俄罗斯报》采访时说,发展无人月球和火星探测器技术将是新的俄联邦航天计划的工作重点。月球探测第一阶段将包括3项任务。作为第一项任务,已长时间推迟的“月球”25定于2016年发射,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另两项任务将分别是2018年发射的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和2019年发射的携带寻找水冰用的钻探工具的一个极区着陆器。第二阶段将涉及采集月球土壤样品并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3,(7):45-45
英国追星者工业公司最近推出了其第一种载人飞船方案,以竞争专为推动太空旅游发展而设立的“X奖”。这种单座飞船称“新星”2,长约3米,重200公斤,不增压,用于对正式参选飞船进行试验,主要是试验着陆性能。初步不载人投放试验将验证可操纵的减速伞,随后还将做载人投放和发射试验。追星者公司经理贝内特将在载人试验时担任驾驶员。“X奖”是1996年由X奖基金会发起的,旨在使普通大众(而不仅仅是百万富翁)能体验太空游览的乐趣。要取得1000万美元的奖金,参赛飞船须把1人送到100公里高空,然后再安全返回,且需有乘坐3人的能力。另外,飞船还要能…  相似文献   

12.
空天瞭望     
正印度想在月球上造"雪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正在研究在月球上建造可供宇航员安全藏身的掩体结构。印度总理办公室国务部长吉坦德拉·辛格于2018年3月22日书面回答人民院(议会下院)议员提问时称,ISRO正在和一些科研院所一道就潜在的月球居住结构开展实验性研究。这些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9,(6):47-47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5月2日在乌法律学会一次会议上说.非洲必须飞往月球.看看发达国家在外太空做了什么。他说:“美国人已去过月球。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人不久也将前去。只有非洲人还死守在这里。我们也必须到那儿,并问‘你们都在这里做什么呢?’”。穆塞韦尼敦促乌高级律师界支持东非一体化.称该地区的目标之一应是制订一项航天计划。他说:“乌干达太小了.无法单枪匹马地前往月球。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16日,欧空局宣布了一项计划,该计划称欧空局将在2020年之前向月球发射一个大型着陆器,着陆器载有用于研究人类永久居住地点的“漫游者”机器人,着陆器和“漫游者”机器人总重将超过640kg。这次任务聚焦月球南极,该地区阳光充足,允许以太阳为动力的着陆器和“漫游者”运行长达6个月。  相似文献   

15.
, 《航天器工程》2012,21(6):130-130
据Spacenews网站2012年10月23日报道,德国阿斯特留姆公司(Astrium GmbH)称,德国将领导一项欧洲月球着陆器及巡视探测器任务,设计、制造、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并在月球着陆,实施6个月的任务,这项任务预计耗资5亿欧元。根据与ESA签署的2年期合同,该公司领导6国团队开展研究并得出结论,欧洲可以在2019年将808kg的着陆器/巡视探测器送到月球,到达月球南极,并演示验证多项技术,任务目的之一是了解月球地质历史。  相似文献   

16.
士元 《中国航天》2004,(12):30-33,36
继2004年6月21日第4次试飞、9月29日首次正式飞行成功之后,世界上第一架私营载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于10月4日晨再次飞入太空并顺利返航。它不仅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而且达到了“安萨里X奖”的相关要求,成为这项1000万美元大奖的得主。圣路易斯“安萨里X奖”基金会创始人彼得·迪曼蒂斯随后兴奋地宣称,“我们开创了个人太空飞行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6,(12):47-47
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10月18日称,它将研制一种能飞往月球的新飞船。公司总裁塞瓦斯季亚诺夫对媒体说:“我们已开始制订一种现代化飞船的最终设计。这种飞船称联盟K。”他说:“该新型飞船将配备数字化控制系统,并在被设计成能从拜科努尔和库鲁发射。”他还说,能源公司仍在继续进行“快船”新型航天飞机的设计工作。“快船”是一种可乘6人、与美航天飞机类似的航天器,旨在替代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用于定期飞往国际空间站,甚至飞往月球和火星。它将乘坐两名专业宇航员和多达4名乘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6,(1):45-46
美国X奖基金会去年10月3日宣布成立“赛箭联盟”(RRL),并从今年10月起在全美举办类似于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火箭飞机赛,以带动新兴航天公司进行投资和创新,从而给“个人太空飞行”领域带来革命。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3月8日,中国航天基金会2015年第一次理事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张建启理事长主持。会上,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作了《中国航天基金会工作报告》。中国航天基金奖评审委员会主任于建平作了《2014年中国航天基金奖评选报告》,基金会理事19人、监事1人对上述两个报告进行了举手表决,并审议通过。刘忠祥理事和理事单位代表余同杰分别作了发言,对基金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副理事长吴卓、副理事长承文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讲话,副秘书长焦宪英宣读了会议纪要。来自总装备部、中国  相似文献   

2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3):50-50
2008年4月7日,据美国航天网站报道,NASA考虑在未来月球任务中使用可移动的机器人月球基地。一种被称作全地形六足地外探测器(ATHLETE)可能在新月球基地中发挥重要作用。NASA称,一个重15t的月球居留舱将安装在六足机器人的顶部,它将可以从月球着陆器中走出,并前往任何一个希望到达的位置。它在水平地面将使用轮子移动;在更具挑战性的地形将充分使用灵活的机械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