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星应用》2008,16(2)
4月27日,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第二颗在轨验证试验卫星GIOVE-B成功发射,标志着伽利略计划取得新的进展。卫星重500kg,由Astrium GmbH领导的欧洲工业小组建造,Thales Alenia Space公司负责集成与测试。GIOVE-A发射两年后,这颗GIOVE-B将继续验证未来伽利略卫星导航有效载荷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12月发射首颗试验卫星以来,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GIOVE-A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电子设备的设计体现了当前先进的综合电子系统设计思想,卫星电子系统在集成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等方面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文章调研并分析了伽利略系统首颗试验卫星GIOVE-A的电子系统设计研制和在轨运行情况,可为我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8日,欧洲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伽利略试验型卫星(GIOVE-A)。2006年1月,该卫星已经开始传输导航信号。Septentrio卫星导航公司研制的一种接收机已捕获并跟踪到GIOVE-A的信号。目前,伽利略信号结构文档尚没有最后确定,因此,只有一些参与测试信号的公司才接收到了伪随机噪声(PRN)码以及跟踪GIOVE-A导航信号所必需的信号结构。其它一些对跟踪GIOVE-A以及后续伽利略卫星信号感兴趣的部门正在等待伽利略联合执行体接口控制文件的公布。康奈尔大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研究集团一直热衷于研究伽利略系统的信号,并研发适用于…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3,(3):66+82+89+118+129+140-141
<正>ESA验证退役GIOVE-A导航卫星的新能力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013年4月17日消息,2005年,ESA发射了首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GIOVE-A),其主要任务是传送"伽利略"测试信号,确保该系统能占用相关频段,并在太空环境中对硬件进行评估等。2012年,ESA确认GIOVE-A已完成既定使命,将卫星移至比原轨道约高100km的"退役轨道"(23 222km),并  相似文献   

5.
子力 《中国航天》2006,(4):41-45
2005年12月18日,由斯达西姆公司经营的俄制联盟-弗雷盖特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将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验证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由欧空局和欧盟联手建造的“伽利略”系统向全面投入使用迈出了第一步。称为GIOVE-A的这颗卫星被成功地送入高23258公里、倾角56度的一条圆形轨道。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8日,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试验卫星由俄罗斯联盟FG火箭发射入轨。这是庞大的“伽利略”计划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标志着该计划进入了真正的轨道验证阶段。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27日,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2颗试验卫星(Giove-B),搭乘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卫星最终进入距地面23000km的轨道。Giove-B卫星质量为530kg,主要用于试验伽利略计划的各项最新技术。伽利略计划第2颗试验卫星升空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2,21(2):132-132
据ESA网站2012年2月3日报道,阿里安航天公司总经理和ESA负责“伽利略”(Galileo)项目负责人在伦敦签署了一项使用阿里安一5火箭发射欧洲Galileo卫星系统的协议。阿里安航天公司将使用“联盟”火箭(每次发射2颗卫星)和阿里安一5火箭(每次发射4颗卫星)共发射26颗Galileo卫星。Galileo卫星发射合同由ESA代表欧洲委员会负责管理。这些卫星由德国OHB技术公司和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共同制造。卫星将从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进人高度23000km的圆形轨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1,(12):18-20
由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经营的俄制联盟号火箭10月21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的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了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两颗工作卫星,即"伽利略-在轨鉴定初样-正样星(IOV PFM)"和"伽利略-在轨鉴定正样星2 (IOV FM2)".卫星人轨后状态正常,已在发射信号,太阳能帆板已展开并指向太阳.它们将用3个月时间对星上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并机动到最终工作位置.这是联盟号火箭在库鲁的首次发射,也是诞生于前苏联时代的这种火箭首次在前苏联发射基地以外的发射场发射.  相似文献   

10.
继2011年成功发射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之后.2012年10月12日18点15分欧洲再次成功发射2颗“伽利略”卫星。此举是欧洲导航系统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这4颗卫星将组成一个迷你的卫星星座,可对全系统进行验证。4颗卫星是满足导航服务的最小数量,利用卫星信号获得维度、精度、高度及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1,20(6):112-112
2011年10月21日,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首批2颗在轨试验卫星(Gallleo—IOV)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2.
庞征 《航天》2012,(3):44-47
推迟多年的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项目的首批2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导航卫星于2011年10月21日由俄新型的联盟-2-1b火箭(也称联盟VS01)送至距地球23600千米的轨道,这也是俄罗斯火箭首次在法国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3.
《航天》2011,(11):F0002-F0002
格林尼治时间10月21日上午10点30分,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搭载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批两颗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不仅是俄罗斯“联盟”火箭首次在法国领地发射升空,也是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伽利略”)具备完整功能的两颗卫星首次升空。  相似文献   

14.
《航天》2010,(10):29-29
美国当地时间8月14日晨7时04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一枚“宇宙神”5火箭腾空而起,将首颗“先进极高频”军事通信卫星(AEHF)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该卫星进入轨道后,位于洛杉矶的美空军军事卫星通信系统联队开始对其实施操控,并展开服役前的试验工作。预计在2011年早些时候,该卫星将进入作战序列。第二颗“先进极高频”卫星定于明年上半年发射,第三颗将在2012年发射。未来10年内将形成由6颗同型号卫星组成的星座,替代目前服役的5颗“军事星”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5.
风云 《卫星应用》2004,12(4):9-9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2004年8月29日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按计划运行27天后,于北京时间9月25日7时55分成功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6.
<正>欧空局2014年12月3日宣布,8月份被联盟号火箭送入错误轨道的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已有一颗进入新的目标轨道,11月29日成功实现了导航有效载荷开机,并发送了首个导航信号。目前这颗卫星已在进行全面在轨测试。星上的搜救有效载荷也将在近期开机。8月22日发射的第5和第6颗"伽利略"卫星被送入远地点25900公里、近地点13713公里的扁长椭圆轨道。第5颗卫星用17天时间开展了总共11次机动,逐步将近地点抬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6):673-673
北京时间11月19日清晨6时53分,在古烽火台下的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顺利点火腾空,以一箭三星方式将“环境一号”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7月11日英国萨瑞公司(Surrey)与欧空局(ESA)签订价款2 790万欧元的合同,为欧空局研制一颗实验卫星(原子钟由欧空局提供)以验证欧洲计划建造的包括原子钟在内的伽利略导航星座,并从太空广播导航信号,以确保未来伽利略星座使用的无线电频率。欧空局已拿出30 0 0万欧元准备在2 0 0 5年用联盟号火箭发射4 0 0 kg重的伽利略卫星,使之运行于2 30 0 0 km的中高度轨道。此外,欧空局还与伽利略工业公司单独签署了一份合同研制另一种实验卫星,合同价款72 30万欧元,几乎是萨瑞公司合同价的3倍。欧空局官员解释说,伽利略工业公司研制的卫星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4,(9):6-6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36次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日0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