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佳威  高鹏骐  沈鸣  金旺  赵有 《宇航学报》2018,39(11):1299-1307
提出以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作为一种可能的发射源与天籁射电阵组成一套双基地雷达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空间碎片探测性能进行计算与仿真分析,包括可探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天籁射电阵对空间目标与碎片探测时间、探测效率等。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探测直径10 cm以下级空间小碎片的潜力,并在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系统的交叉波束的确定方法及对空间碎片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作为照射源,接收机在飞行器的收发分置的GNSS-R双站雷达探测系统作为一门新兴遥感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GNSS散射信号功率太弱,其接收机对GNSS干扰信号的抑制一直是个难点.根据直达波和邻近卫星信号干扰的特点,提出r改进的分块子空间投影算法.即首先对干扰信号进行捕获与跟踪,根据得到的干扰信号参数构筑相应的干扰子空间,利用改进的分块子空间投影进行干扰抑制,该方法既降低了跟踪误差对干扰性能的影响,又使计算量大幅下降,适合多变环境和多数据样本情况.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也为后续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GNSS掩星大气探测卫星星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斌  王珏瑶  李成  魏世隆 《宇航学报》2016,37(3):334-340
为减少无线电掩星(RO)大气探测星座的卫星数量并增加探测数据量,将北斗(BD)和GPS、Galileo、GLONASS共同作为探测信源,提出一种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掩星大气探测星座概念和优化设计方法。融合先验大气模型和二维射线追踪算法,建立兼容多GNSS信源的掩星事件前向模拟算法,实现掩星事件快速精确仿真;给出多GNSS掩星大气探测星座参数对探测性能的影响特性,降低了星座模型的复杂度;并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实现星座参数寻优。设计结果与COSMICII星座相比,卫星数量减少2颗,探测数据量增加了40%,探测均匀性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4.
MIMO雷达的MTI处理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双基地雷达MTI处理对切向飞行目标失效的缺陷,探讨了新体制MIMO雷达MTI处理的性能优势.首先分析了目标飞行方向对传统体制雷达MTI处理改善因子的影响,然后针对非起伏目标,导出了MIMO雷达MTI处理改善因子的计算表达式,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以任意角度飞行的目标,MIMO雷达MTI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改善因子.  相似文献   

5.
针对空中高价值隐身目标的探测问题,研究了基于远程预警雷达的临近空间无源相干定位技术。对目标探测距离进行了简单分析计算,给出了系统工作信号处理流程,对其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该技术可应用于无线电静默状态下的非协同探测定位系统项目,通过与电子侦察系统多传感器融合可以进一步完善防空体系无源探测网,完成对侦察目标在电子静默情况下的态势判断。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星际照射源的无源侦察定位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一种以GPS卫星作为照射源的单传感器无源侦察定位方法。首先 ,分析了利用GPS卫星作为照射源的可行性 ;其次 ,利用各卫星辐射信号经过目标散射 ,到达传感器的时差信息完成目标的探测和定位 ,并给出系统分析和MonteCarlo仿真 ;最后 ,文章讨论了无源系统的性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共址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在单次快拍下的虚拟孔径成像问题,分析了MIMO雷达虚拟合成阵列,建立了MIMO雷达极坐标格式波数域回波模型,分析了基于距离向和方位向尺度变换的空间谱转化,指出MIMO雷达方位向尺度变换不再是Keystone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MIMO雷达快速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仿真表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理论模型和散射波干扰原理,提出了一种散射波干扰的实现方法——干扰机转发雷达信号散射波干扰,即干扰机接收到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后向成像区域照射,经地物散射的SAR信号,由SAR接收系统接收,形成散射波干扰.通过分析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理论模型,指出了影响成像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方位二次相位误差.散射波干扰能够在距离向和方位向实现二维相干干扰,使机载SAR图像散焦,形成散焦图像压制干扰.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干扰机转发雷达信号形成地物散射波干扰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盲源分离抗主瓣干扰的问题,提出多目标雷达回波和多干扰样式的盲源分离模型,并基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仿真分析雷达目标回波与相参干扰的盲源分离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盲源分离能够实现干扰信号和雷达回波信号的分离,间歇采样类干扰在盲源分离后容易被鉴别,但是经过匹配滤波处理后难以鉴别区分;全脉冲存储假目标调制转发干扰具有与真实目标回波近似的运动特性和电磁散射特性难以进行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合作照射的目标探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非合作照射的目标探测系统由于其潜在优良的”四抗”性能 ,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对目前无源雷达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介绍 ,并以调频广播信号源为例 ,给出了基于非合作照射的目标探测与跟踪雷达系统的工作机理 ;分析了基于非合作照射的目标探测雷达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讨论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空间机动平台GNSS导航系统易受干扰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剩磁标定的磁测/星光备份的自主导航方案。当GNSS信号完好时,利用GNSS高精度测量信息和磁强计/星敏带剩磁干扰的联合测量信息不仅可实时估计出机动平台导航参数,同时准确标定出运行环境的剩余磁场强度;当GNSS信号受干扰中断时,在剩磁准确标定的基础上启用磁场/星光备份自主导航方案完成机动平台的导航参数实时估计。由仿真结果可知,当GNSS信号正常时该导航方案具备较高的剩磁标定精度,三轴标定误差为0.026nT,0.293nT,0.107nT;而当GNSS信号受干扰时,备份导航方案三轴位置估计误差为87.3m,172.5m,65.2m,三轴速度估计误差为0.78m/s,0.86m/s, 1.04m/s。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近地通信卫星星座系统提出一个将星座各星上时钟同步到地面系统时钟的新技术方案,以GNSS导航系统时钟作为高精度、高稳定的时间基准,利用地面站和星座星上的GNSS接收机基于定位原理测得各自时钟相对于GNSS系统时钟的时差量(秒脉冲相位差),进一步得出各星时钟相对于地面系统时钟的时差观测量。每个星上时间管理单元利用一个Kalman滤波器估计星地时差模型参数,周期性更新星上时差预报,并据此估计秒脉冲调相时机,以及按照最小调相残差原则估算的调相幅值,并令PPS发生器完成相关调相操作。还设计了上述时统方案在一个典型Walker(24/3/1)星座中的应用研究,并开展了数学仿真和半物理仿真。文章还设计了一个半实物仿真方案,通过数学仿真和半物理仿真,表明该时统方法可将星地秒脉冲相位差自动控制在指定误差范围内,证实其在近地通信卫星星座系统全网时间同步任务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微波无源遥感有效载荷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微波无源遥感有效载荷这一卫星有效载荷中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子领域,对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在轨与在研共17个具有代表性的载荷产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微波无源遥感载荷在气象、海洋、陆地、大气环境及深空微波遥感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出无源微波遥感有效载荷向定量应用、功能复合、主被动一体、体制混合、太赫兹探测等方向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系统应用水平、反演处理能力、关键部组件性能、研发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后续发展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一体化微波成像探测仪、太赫兹冰云探测仪、L波段土壤湿度微波探测仪、亚毫米波临边探测仪、行星探测仪等载荷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组合导航系统故障检测的小波变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保证组合导航系统能始终正常工作,故障的检测与隔离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小波变换方法在检测系统硬故障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文即以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为例对此进行了仿真研究,并提出了两种具体的检测方案。通过仿真和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检测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We consider methodological and applied problems of choosing parameters and developing a passive gravity-gradient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for the REFLECTOR nanosatellite. Th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appropriately distributed satellite mass and additional masses forming the required tensor of inertia, as well as of a set of hysteresis rods manufactured from a magnetically soft material.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elements allows one, independent of the satellite’s initial angular motion, to maintain its three-axial orientation in the orbital coordinate system with preset performance in precision and fast response. The satellite’s dynamic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symptotic and numerical methods. The problems of arrangement of the additional masses and hysteresis rod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 with magnetizabl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6.
张森 《遥测遥控》2011,(6):68-71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是集GNSS卫星导航定位、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于一体,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根据需求按一定方案建立的常年运行的由若干个固定GNSS基准站组成的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测量等多项相关技术服务。提出在靶场建立区域CORS,构建一个网络时代的靶场测量系统的方案设想,为实现靶场信息化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俊  范丽  明德祥  黄文德 《宇航学报》2015,36(2):165-172
应用平行系统理论,研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人工建模、计算实验和平行执行的方法。首先构建GNSS平行系统框架,分析GNSS平行系统人工建模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代理(Agent)的导航系统实体建模方法;然后根据计算实验需求,设计GNSS平行系统在人工建模、试验支持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计算实验方法及流程。在此基础上,给出GNSS平行系统的运行模式及其平行执行过程。最后,以GNSS平行系统在人员培训方面的应用为例,说明GNSS平行系统在实际GNSS运行维护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GNSS平行系统是提高GNSS建设和运行维护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互联网的导航定位增强信息大规模实时播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王继龙  吴建平 《宇航学报》2006,27(4):819-823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可通过注入增强信息的方法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可靠性和完好性。导航定位增强信息一般由卫星播发,通过互联网播发导航定位增强信息是近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互联网播发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导航定位增强信息大规模实时播发系统模型,采用基于对等网络技术、具有自组织特性的分层混合结构覆盖网络,有效降低了系统构建和管理的复杂性。论文还分析了导航定位增强信息播发的实时性和安全性需求,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位于不同轨道上的多颗卫星组成。卫星轨道和地面用户位置的差异造成了星地链路传播机制和统计特性的差异。信道的统计特性对于卫星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建立了星地信道综合模型,考虑了不同大气条件和传播机制的影响。基于此模型,给出了调制方式为二元相移键控时的误比特率与信噪比的关系。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仿真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As the most successful dual-use technology at present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also has extensive recognition in China. China began developing navigation satellites in 1967 and now has 45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2012 was a crucial year for China's GNSS: the first-stage project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was rounded off, and it entered service for regional area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satellite navigation,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to China's decision to develop an independent GNSS and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of its three-step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review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of the BeiDou system and the actions taken by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t different t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