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39-239
6月11日17点38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的“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570余秒,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大幕正式拉开。作为我国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飞行既是由“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组成的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而。  相似文献   

2.
航宣 《中国航天》2005,(11):46-46
2006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带着华夏儿女期骥的目光腾空而起,冲向太空.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必将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作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各系统配套研制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航天电器人是幸运的,因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创举有我们的参与;航天电器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与祖国一起享受到了神六腾空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3.
林海 《中国航天》2005,(11):40-42,45
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整,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搭乘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5天的飞行,北京时间17日凌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两名航天员平安返回。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媒体纷纷抢发消息,许多国家政界人士和专家发表评论,一些国家政府发来贺电。世界各地华人华侨无不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3,(1):3-10
本刊综合报道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舟”4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火箭托举升空。火箭起飞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也是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这次试验将全面实现和验证各项载人飞行的功能和性能。按照研制计划,我国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  相似文献   

5.
雨水 《航天》2009,(5):60-61
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返回纪念封  相似文献   

6.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9,(10):16-1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9月21日透露,根据“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目前进入第二步第一阶段,已成功实施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和神舟七号出舱活动飞行试验,紧接着要开展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即将迈人正样研制阶段。中国载人空间站等后续工程的实施方案正在立项审批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26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荣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2,(9):26-27
从最小配置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到全系统状态上天的神舟二号;从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太空行走;从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到神舟八号、九号相继突破自动、手控交会对接,实现航天员短期驻留……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了载人航天,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求开展规模适度的飞行试验。20年神舟飞天,中国开启了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航天时代。随着第4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必将在更高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创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辉煌。中国人也必将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5,(11):22-22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两大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向媒体发布信息说,中国航天科技的未来发展有两个突破方向:一是火箭技术,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二是空间技术,即研制高可靠、长寿命的应用卫星。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使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模块组合方式覆盖不同轨道、各种运载能力的完整的火箭型谱,可满足中国未来20至30年内航天发展对系列运载火箭的需求。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芯级直径为5米,并捆绑有不同组合的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采用模块…  相似文献   

10.
李明 《航天》2009,(1):13-13
2008年12月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团长张建启在香港表示,神舟八号航天飞船将于2011年发射升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一行访问了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与中联办、中央驻港机构和中资企业代表300人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