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造卫星从研究试验阶段发展到应用阶段后,各种应用卫星又在向着长寿命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空间技术迅速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提高应用卫星效益的重要途径。例如国际通信卫星,第一代为INTELSAT Ⅰ、Ⅱ、Ⅲ、Ⅳ的自旋稳定卫星,寿命为1~7年;第二代为INTELSAT Ⅴ三轴稳定卫星,设计寿命七年以上;第三代是INTELSAT Ⅵ,为宽体自旋稳定卫星,设计寿命希望达到10年以上。科学实验卫星也在向长寿命、多用途、综合  相似文献   

2.
日将发射ETS-6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人造卫星中的一大类,专门用于卫星新技术、新材料、新部件等的试验。这些新的项目经过空间飞行考验后,再用于应用卫星。这不仅能提高卫星性能,而且对于保证应用卫星的质量和可靠性,缩短卫星研制周期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日...  相似文献   

3.
人造地球卫星分为3类,即科学卫星、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前2种卫星对科学研究和卫星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1971年3月3日,中国第2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它不仅测量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环境参数,还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应用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它在轨运行了8年,大大超过设计寿命,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  相似文献   

4.
实践一号卫星长期遥测系统的特点是:耗功小、可靠性高、寿命长。在空间运行八年多的时间中取得了大量数据,为我国长寿命应用卫星的某些关键技术提供了设计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长期遥测系统的应用及工作情况,并介绍了PPM—AM遥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参数解调方式,阈值和精度、帧同步选择等。这种调制方式在今后深空飞行探测中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寿命通信卫星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信(广播)卫星是典型的有长寿命要求的卫星。在广泛调查国内外通信卫星工程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它们的轨道性能与寿命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卫星寿命和可靠性的因素,空间环境是影响卫星性能和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为了避免和减少环境效应影响的工程方法进行了探究。结合工程实际问题研究了长寿命卫星的设计策略,并对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从当前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来看,低轨遥感卫星的设计寿命要求逐渐从2~3年提高到5~8年,遭受空间碎片撞击的概率大幅提高,空间微小碎片对卫星的累积撞击效应的危害性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在轨飞行15年,其70%的外体遭受到腐蚀,坚固程度下降了约60%,美国的"长期暴露装置"(LDEF)在轨运行了5.75年后回收,地面检测到的撞击坑达34000个,其中85%以上是微小碎片撞击形成的。现对卫星遭受空间碎片的影响及其危害进行分析,为长寿命低轨遥感卫星的空间碎片防护设计提供思路,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正> 兹定于1982年9月在上海召开应用卫星的优化设计和可靠性以及评价标准和我国应用卫星发展方向讨论会. 征文内容: 1.空间飞行器工程系统优化设计. 2.卫星总体设计的系统工程方法. 3.卫星总体优化设计标准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高卫星热控系统的可靠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卫星(特别是长寿命卫星)热控系统的可靠性,探讨了在热控设计中涉及该系统与卫星总体关系和空间环境影响等方面应采取的对策,特别是对一些长寿命卫星常用的星体外表面涂层的性能衰退现象作了较深入的介绍;对今后关于热控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0~2001年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航天器运行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对空间技术和应用来说都是关键问题,特别对长寿命卫星和军用卫星实效性与民用卫星经济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宇航器长寿命、低风险环境试验规范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讨论了进行整星级热真空验收试验的必要性及其与卫星可靠性的关系,并对试验量级、循环次数、持续时间和试验程序的选择、控制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豪 《国际太空》2012,(11):14-19
进入21世纪以来,通信卫星技术高速发展,大容量、高功率、长寿命、高可靠的通信卫星是当前全球商业通信卫星领域发展的主流。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已成为卫星运营商、卫星制造商以及航天保险人和经纪人所关注的焦点。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通常用卫星故障率、保险损失率等指标来衡量。2004年左右,国外咨询机构对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进行  相似文献   

12.
钛内衬碳纤维缠绕氦气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度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卫星推进系统用复合材料高压氦气瓶产品研制,重点讨论了基于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基础上的金属内衬低周循环疲劳寿命和复合层应力断裂失效可靠性,产品鉴定试验结果说明了可靠性和疲劳寿命完全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应用卫星无论是在国民经济领域还是在军事方面,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但其技术更为复杂,且价格昂贵。世界第三中国最早研制的应用卫星是返回式卫星。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技术、卫星再入防热技术和卫星  相似文献   

14.
动量轮作为卫星的关键执行部件,其可靠性与寿命直接影响到卫星在轨任务的执行.对于动量轮产品的寿命预估与分析,受限于样本少、试验周期长、代价高等因素,无法获取足够的寿命样本数据.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及已有的地面寿命试验数据,采用维纳过程退化模型,对动量轮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建模,并对其寿命进行预估与分析.该模型为动量轮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适用于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寿命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蓄电池相对于氢镍蓄电池,有更高的单体电压、更高的能量质量比、热效应小、自放电小、无记忆性、模块化的优点;同时,锂离子蓄电池严禁过充放电,对电池一致性要求高;锂离子蓄电池应用于高轨道长寿命卫星上,还需满足高轨道长寿命卫星的轨道环境和寿命要求,电池的充放电管理也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代卫星高可靠、长寿命的要求,从卫星系统整体角度出发,根据卫星数字化系统/设备的特点,应用网格技术和多学科综合技术实现卫星内部、甚至卫星个体之间的柔性重组,提高卫星及星座的系统可靠性.提出柔性可靠性技术、测试技术和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融合技术,将可靠性、测试性和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设计分析与产品功能/性能设计紧密结合,建立综合应用的设计分析模型,实现一体化设计,并尝试对此进行综合应用仿真,以达到卫星数字化系统/设备简单、经济和高可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故障安全设计是确保同步轨道卫星长寿命、高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安全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然后简要描述了国内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安全设计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综合国内外调研状况,对未来中国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安全设计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中国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安全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切实提高中国同步轨道卫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三菱电机生产技术研究所,最近制成能对人造卫星材料退化进行模拟的耐氧原子性评价装置。最近几年,大型应用卫星日益增多,要求卫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且要求其寿命长达数十年。因此,防止卫星材料因活性中性氧原子而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对氧原子如何影响材料进行详细研究,并作出评价。该所在制造该装置时成功地运用了两项技术,一项是用提高浓度的技术,将低能氧原子束用作中性原子束。另一项是将进行照射用的中性氧原子绝对密度进行测量技术,即先用激光将中性氧原子激励,利用测  相似文献   

19.
一林 《国际太空》2004,(6):24-26
电推进具有比冲高、质量轻、体积小,特别是消耗工质少等优点,用于航天器能显著提高有效载荷比,若增加推进剂携带量则可延长工作寿命。但与单组元或双组元液体推进系统相比,它还存在推力小、效率低和工作寿命不够长等不足。尽管如此,电推进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保持和姿态控制,并开始作为深空探测器的主推进,执行轨道机动和轨道转移任务。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卫星上大量应用的几种胶粘剂进行了地球同步轨道环境模拟试验,同时试验了添加纳米SiO2粉体后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加入对胶粘剂空间排气性降低、抑制电子辐照、冷热交变循环损伤等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中国长寿命卫星胶接结构、材料的寿命可靠性提供了相关依据,展现了纳米材料空间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