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最后的鬼怪     
<正>2016年11月,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一架QF-4E"鬼怪"Ⅱ降落开伞。QF-4E属于美国最后一批F-4系列战斗机。英国BAE系统公司是向美国空军提供该机的唯一供应商,生产工作已于2008年中旬结束。QF-4E一般执行拖靶飞行任务,只有在最后一次飞行时才会改为无人遥控靶机,在空中结束生命。美国空军F-4系列战斗机已于2016年底全部退役。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1):F0003-F0003
新西伯利亚奇卡洛夫飞机制造联合企业(NAPO)正在生产俄罗斯第四代超级远程战斗机苏-34M。该机兼有歼击和轰炸功能,两名飞行员并排而坐(上图),驾驶座后设有厕所和休息处,在世界战斗机中独一无二。目前,为俄罗斯空军装备的第一批苏-34正在车间组装(下图),第一架即将交付俄空军。该机的批生产型完成了100小时飞行试验,没有发生任何问题。研制者和军方都认为,该机性能十分优秀。苏-34将用来替换第三代的苏-24。  相似文献   

3.
伴舞蓝天使     
<正>2019年4月25日,在南卡罗来纳州博福特的天空中,美国空军的一架F-22"猛禽"战斗机罕见地与美国海军"蓝天使"特技飞行队一起飞行。"蓝天使"表演队拥有10架F/A-18战斗机和1架C-130T"大力神"运输机,与F-22编队的6架F-18采用钻石队形紧随F-22之后。F-22飞行员洛佩兹表示:"与'蓝天使'一起飞行是一次难以置信的经历,从F-22驾驶舱看到的这一切美妙景象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4.
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此前研制进度一再拖延的JSF战斗机F-35B短距/垂直起降型号终于总装下线,“闪电”Ⅱ家族又诞生一位新成员。正如F-35A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此后的试飞和各种测试才是F-35B所面临的真正考验。  相似文献   

5.
2008年新年伊始,美国开始积极调整驻东亚的军事部署。原驻扎在美国国内肖空军基地的79战斗机中队的十多架F-16战斗机和300多名基地人员正式进驻韩国昆山基地,进一步加强在韩国的空中力量部署。美国希望借此能够保证亚太地区的稳定,然而进驻基地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后勤设备,只能众人一起将F-16推进机库。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6月6日,6架美国空军的F-22"猛禽"战斗机抵达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巴特沃斯基地,参加2014年"对抗台风"空战演习。这是F-22战斗机首次参加东南亚国家联合军演。此次演习中,美国与马空军的苏-30战斗机合作,进行空中对抗训练等多项演习科目。参加此次演习的除上述机型外,还有美空军的F-15、F/A-18D,马空军的米格-29等飞机,图为F-22和F-15在马来西亚槟城上空"狗斗",F-22被F-15咬尾时释放曳光弹的瞬间。  相似文献   

7.
电传飞机低阶等效系统频域辨识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带有复杂电传飞控系统飞机的飞行品质评估难题,提出了采用Chirp-Z方法将时域信号变换至频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频域方程误差法(Equation error method,EEM)和输出误差法(Output error method,OEM)相结合辨识电传飞机低阶等效系统(Low order equivalent system,LOES)参数的新方法,并以低阶等效系统辨识的标准算例(F-14飞机经典算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低阶等效系统辨识新方法正确、辨识精度高,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低能见度天气对飞行基本状态的影响、空中领航的影响、飞行员情景意识的影响、飞行员负荷的影响、飞行员决策的影响、导航设备使用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以下应对措施:(1)强化飞行员的自我学习和训练;(2)强化飞行前的地面准备;(3)强化空中偶遇低能见度天气的应对措施;(4)强化管制员对低能见度天气的应对措施;(5)强化运营单位对低能见度天气的应对措施,以期降低低能见度天气对飞行的影响,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PEPEC对院校飞行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方法,以语言测试学和反拨效应理论为基础,以本校PEPEC相关专家、飞行英语教师和2009级飞行学生为研究对象,借鉴和吸取国内外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了中国民航ICAO英语测试(PEPEC)对院校飞行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影响,提出了对飞行英语教学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受试者完成训练计划后,利用旋梯测试实验组、对照组训练前后旋转时间,来衡量他们前庭系统的耐受能力将会增强。方法:30名男性大二学生,平均年龄20岁,被分为A,B两组。A组(n=15,实验组)接受旋梯系统训练,B组(n=15,对照组)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内容和标准实施训练。A、B两组在训练过程前后都进行旋梯旋转时间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都进行心率(HR)监测。结果:A组在训练期开始前旋梯测试中,平均时间为461.07±105.65 s,在训练期结束后为572.13±50.19 s,P=0.001有显著差异。B组在训练期开始前旋梯测试中,平均时间是404.87±72.80s,在训练期结束后为477.60±68.57s,P=0.009有显著差异。A组训练后平均增长时间显著高于B组(P=0.012)。观察到A组平均HR显著下降(P=0.000),B组平均HR显著增加(P=0.000)。结论:训练测试结果显示,旋梯训练有助于飞行学生前庭系统耐受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强度与环境》2009,36(5):32-32
美国航空航天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阿拉巴马州,成功地完成了分离发动机(战神火箭的关键部件)研发试验的第一轮测试。战神Ⅰ是美国宇航局的星座计划中的最初的火箭,这个项目负责研发宇航员进行未来探索航行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12.
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10低速风洞中建立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和对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的情况.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组合式滚转轴承系统和舵面作动系统的缩比模型以及悬挂支撑系统技术.分别进行了模型滚转运动和偏航运动的风洞试验,对模型姿态随舵偏角变化的实时响应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验证了虚拟飞行的可行性,为建立生产型风洞的虚拟飞行试验装置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utomatic flight control system,AFCS)是现代飞机中重要的安全关键系统之一,飞行引导控制系统(Flight guidance control system,FGCS)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FGCS中的飞行模式有数十种,模式转换逻辑十分复杂,在各个模式间转换时易出现模式混淆等问题,难以对其安全性和正确性进行验证。而利用计算机科学中的形式化方法,通过对安全关键系统进行形式化建模和验证,可以提高系统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本文以典型FGCS中的自动飞行模式转换逻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研制的软件工具ART(Avionics requirement tool)对其进行形式化建模与验证,并与Matlab/Simulink中的Design Verifier工具进行了验证能力和效率的对比分析。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形式化方法对FGCS的自动飞行模式转换逻辑进行建模、验证可行,所研制的软件平台具有更完善的验证能力和更好的验证效率。  相似文献   

14.
3月20日.价值超过1.5亿元,西南地区首台空客A320全动模拟机在国航西南分公司培训部飞行训练中心通过民航总局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至此,西南分公司已拥有A320全动模拟机.A320固定模拟器(投资2700万元)和波音B737—300型全动模拟机(投资1亿元)各一台.  相似文献   

15.
虽然比F-22原型机首飞落后了近20年,但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T-50原型机(PAKFA)1月29日的成功首飞还是给俄军机制造业增添了不少光彩,据称该机将在5年后批量进入俄空军服役。首飞中,T-50从苏霍伊阿穆尔共青城工厂的机场起飞,飞行了47分钟后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航》2008,(5):42-42
2008年一季度,Cessna飞机公司陆续交付了2架奖状XLS中型公务机给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这两架飞机将在改装厂加装校验设备后,飞回中国,加入到中国民航校验飞机机队中,为保障飞行安全提供校验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1):F0002-F0002
SF.260是意大利SIAI-马歇蒂公司生产的多用途教练机(原称F.250)。1964年7月首飞,1966年4月获美国联邦航空局型号合格证。该机采用平直下单翼,倒T型尾翼,前三点式起落架。座舱比较靠后,双座位并列,显得机身比较宽。早期型装一台阿芙科一莱康明公司的发动机,功率只有186.5千瓦,后来改装一台艾利逊公司的250-B17D型涡轮螺桨发动机,额定功率达到261千瓦,飞机的飞行性能也因此而得到提升。该机的个头不大,翼展8.35米、  相似文献   

18.
无人机航路规划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无人机航路规划的目的是无人机具有对象复杂任务进行快速规划重规划的能力,其中快速而有效的重规划尤其重要。在无人机飞行任务过程中,无人机需要根据局部地形、地貌、威胁等信息以及飞机本身机动能力的限制,实时地计算出飞行航路,并跟踪该航路完成了飞行任务。本文通过比较各种算法在航路规划应用中的优劣性,提出了Dynapath(动态规划)算法在无人机航路规划中的应用,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Dy-napath算法生成的最优参考航路基本上满足无人机任务飞行的要求,获得了良好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流量是工业检测重要参数之一。流量检测技术随着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向着小型化、高精度、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MEMS技术设计了一种梁膜结合的压差式流量传感器结构,分析了其基本工作原理,采用硅微加工工艺对传感器进行了流片加工,然后对封装完成的传感器样机进行了气流和水流静态性能测试。气流测试灵敏度为0.3508mV/(ms-1)2,测试基本精度为0.5885%FS;水流测试灵敏度为41.5241mV/(ms-1)2,测试基本精度为0.9323%FS。结果表明,所设计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基本精度,从而能完成流量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颤振边界变动范围大、试验测试难的问题,本文开展了考虑气动热效应的翼面结构地面颤振试验技术研究。首先基于工程法对结构所受的气动加热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结构的热颤振特性评估并作为地面颤振试验结果的参考标准。考虑实际飞行中结构温升效应影响,建立了基于多工况点的气动力综合优化降阶算法,确保了整个温升过程的气动力模拟的精度。通过建立基于模糊逻辑比例、积分和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的多点协调控制系统,实现了温升过程中时变系统的激振力控制器设计。最终搭建了地面颤振试验系统,按照典型飞行状态对结构的热颤振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相对误差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