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伊留申抢了图波列夫的生意在图-126进入苏联防空军服役之后不久,美国空军即开始部署E-3A陆基预警机,其技战术性能明显超过了图-126。因此,苏联部长会议于1969年下令研制"利亚纳"雷达系统的后继型号,并要求这种新型机载预警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和跟踪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各种低空目标。实际上,早在1966年,时任MNIIP总设计师的伊万诺夫就已经开始组织对新一代机载预警雷达的研究,而新型机载电子设备的研发项目则是从1969年开始的。载机方面,虽然图波列夫设计局  相似文献   

2.
C-200武器系统是苏联研制的一种全天候、高空和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国土防空。C-200的北约代号为SA-5(“甘蒙”),苏联名称是“维加”,导弹代号5B28,研制单位为金刚石科研生产联合体的“火炬”设计局。该系统于60年代初开始研制,共发展了C-200,  相似文献   

3.
<正>有别于20世纪末空中武力与防空武力彼此互相制衡而达到平衡,新世纪的新一代战机与防空武器将对上世纪末的系统构成强大冲击。这些构成冲击的技术包括隐身战机、超远程防空系统、300千米级攻击武器等。隐身战机能针对最有效的探测与火控波段(X波段)隐身,大幅缩短各式雷达、战机,防空导弹对其的作用距离。俄制S-400与美制"爱国者"PAC-3等新一代防空系统的射程达  相似文献   

4.
<正>在网上爆出中国大陆研制了隐身战斗机后,尚抱有"以武拒统"幻想的台湾军方感到一阵恐慌,担心现有防空系统抵抗不了这些"非对称杀手"。事实上,对抗隐身飞机,需要及时探测、精确跟踪、有效拦截等多方面能力,任何环节,缺一不可。台湾汉翔公司退休主任工程师倪耿认为:岛内"中科院"已经公开"双基地雷达被动接收系统",显示台军构建反隐身战机作战体系方面获得初步成果。未来随着电子技术进步,从隐身战机的设计特性、作战用途、系统使用等方面出发,台湾仍有能力推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反隐身作战体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海军在 E-2C 的基础上对 E-2D"先进鹰眼"进行了全面改造,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机械雷达和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相结合的复合式雷达,远距离探测小型目标的预警能力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叙述了雷达吸波复合材料和雷达吸波结构的研制、应用和发展,讨论了低可探测性复合材料对缩减雷达散射截面(RCS)的作用,介绍了隐身飞机用的各种雷达吸波复合材料和雷达吸波结构。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代隐身技术发展遇到的瓶颈,本文提出了感知大气波导环境下雷达探测盲区进行突防的新型飞机隐身技术。分析了大气波导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及其对雷达探测区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顶层盲区进行突防的航迹规划方法的构架,使得隐身飞机能够充分利用敌方防空雷达系统的缺陷,获得一条安全的突防路线。  相似文献   

8.
<正>苏-35BM与初期型T-50所用的雷达是Tikhmirov-NIIP(提赫米洛夫仪器制造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研制的Irbis-E("雪豹-E")PESA(被动相控阵)雷达,这可以说是苏-35BM最主要的卖点,任何一篇介绍苏-35BM的文章无不聚焦在它高达400千米的对战机探测距离与多目标处理能力。甚至在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苏-35BM首度公开时,Irbis-E成了苏-35BM总设计师对潜在客户介绍的第一个要点。其以成熟的3+代雷达组件搭配必要的四代技术发展而成,在探测性能上直逼昂贵的AESA(主动相控阵)雷达,在其他技术参数上(反应速度、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9.
米-28N和卡-52武装直升机是俄罗斯米里设计局和卡莫夫设计局为竞争俄陆军武装直升机研制合同而提出的两个机种.它们分别是在其原来的米-28和卡-50设计基础上改型的,具有全天候和夜间攻击能力型.与米-28相比,米-28N(见图)上装有旋翼主轴毫米波雷达、经过改型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和  相似文献   

10.
航母编队在防空时,通常利用舰载警戒直升机机载警戒雷达探测距离远的优势实施对空预警,以提高编队防空作战能力。通过分析航母编队在舰载战斗机甲板待战情况下的防空作战过程,建立了警戒直升机前出距离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模型中有关参数对警戒直升机前出距离的影响,为确定警戒直升机在航母编队防空作战中的前出距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描述了隐身技术影响下的雷达探测空域减缩,讨论了隐身技术使转发式电子干扰的欺骗性增强,分析了在无源阻抗加载和有源阻抗加载情况下的隐身目标角闪烁增大,提出了隐身技术对雷达成像制导的破坏,最后阐明了隐身技术与电子干扰相结合,以及实现阻抗加载技术将对防空雷达的威胁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海用系统和传感器公司推出了一种命名为(AN/TPQ-36改进型)反火力目标截获(CTA)雷达,该雷达是与SYRACUSE公司合作研制的。首部样机已于今年初进行了测试。据称,EQ-36反火力目标截获雷达将探测近战迫击炮和远程火箭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压制式噪声干扰条件下防空情报雷达组网目标搜索的应用背景,研究了综合考虑探测系统性能和工作风险代价的雷达组网管控问题。通过分析干扰条件下情报雷达组网系统的管控决策变量、探测性能和工作代价,建立了基于规划论的管控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未实施管控的情形相比,该模型在满足情报雷达组网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航空学院(MAИ)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980年正式组建飞艇设计局.第一任局长兼总设计师叶戈尔·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原为图波列夫设计局第一副局长,是一位著名飞机设计师,曾主持图波列夫设计局多种飞机型号的设计与研制.他在主持飞艇设计局工作期间,将飞机行业的成熟技术移植到飞艇上,为新型飞艇的总体设计、气动、结构、动力和系统建立了一整套风格独特的方案,为发展先进飞艇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机载前视式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的研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辐射计式(IR)、微波多普勒雷达和激光多普勒雷达(Lidar)是美国正在研制的三种机载前视式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红外系统(IR)发展现状湍流预报系统公司(TPS)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是美国研制红外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的两个主要单位。 TPS的红外系统 TPS是较早进行机载前视式红外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研制的部门。目前研制出的第三代系统AWASⅢ,已被NASA采用,并装机试飞评估。它的第一代系统AWASⅠ通过测量距离飞机前方案件100米和6公里处的大气温度梯度,并通过一个由温度表示的风切变危险性因子确定飞机前方风切变的危险性。通过试飞得到如下结论: a.在6072~2158米高度范围内,AWASⅠ的前视距离为9.6公里(根据飞机飞行速度折算,前视时间约为54秒)。  相似文献   

16.
拖曳式诱饵是对付防空导弹的有效手段.探讨了拖曳式诱饵干扰雷达导引头的角度跟踪系统和速度欺骗原理,介绍了国外拖曳式诱饵的研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雷达技术问世以后,雷达在防空作战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给空袭一方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取得空袭的成功,空袭一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破坏对方雷达的正常工作,因而促使了雷达侦察、干扰等雷达对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新的作战环境下要想取得防空作战的胜利,则必须采用更先进的防空雷达技术和加强现有雷达的反侦察和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宇日报》近日报道:美国空军开始测试雷声公司研制的APG-63(V)3型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雷声公司F-15项目的负责人透露,该型雷达比(V)2型有更远的探测和跟踪距离,同时它的可靠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改进。  相似文献   

19.
8月23日,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F-35战斗机火控雷达(AN/APG-81)开始首次空中飞行测试。AN/APG-81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测试时安装在1架BAC-1-11试验飞机上.进行了全向搜索、对空搜索和合成孔径雷达模式的测试,成功评估了其对空、对地目标的探测能力。(孙)口  相似文献   

20.
时杰 《国际航空》2006,(2):64-66
美国空军正在发展一种不仅能探测飞机和车辆,还能探测和跟踪低飞巡航导弹的MP-RTIP(多平台-雷达技术引入计划)机载监视雷达.这种机载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将装在正在研发的E-10A广域监视(WAS)飞机和"全球鹰"无人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