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生产车间计算机应用实践,提出RAS是扩大车间技术交流途径,实现局域外远程访问的有效手段,从而在很短时间内借助外部最新技术支持解决生产工艺难点,保证产品质量及任务进度。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支撑。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计算机地计算机网络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推动了公司网络建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公司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几个阶段。公司现已建成的网络为公司的计算机应用、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提出了加强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焊接领域计算机应用的概况,并对航空机载设备制造焊接工艺中的计算机应用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计算机协会、四川省航空学会计算机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计算机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于1983年1月27日至2月1日在成都国营峨眉机械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部队、大专院校、科研、工厂和事业单位81个,共有正式代表217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3篇。根据会议安排,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王树林同志作了“大力发展计算机应用,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航空机载设备研制计算机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研制过程中计算机应用的具体步骤及内容,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设计,并对与研制过程密切相关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受航空部科技局委托,1987年7月22—23日303所与香港Geotec公司联合举办了向量计算机应用报告会。航空部科技局方宝瑞总师及计算机处处长武振立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航空机载设备研制计算机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研制过程中计算机应用的具体步骤及内容,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设计,并对与研制过程密切相关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工程系前身是计算机专科,成立于1979年7月,当时设有计算机应用一个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1981年7月毕业了首届中专班学生(计001班).1985年随着我校开始实行“四五”套办学制,计算机专科和另外两个专科组成了电气工程系,同时招收实行“四五”套办学生,1987年首次分流产生了第一个计算机应用大专班(计专001班),并于1990年顺利毕业.1989年3月根据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经上级批准,计算机专科从电气工程系分离出来,成立计算机工程系,并增设计算机财务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9.
本从计算机应用专业语言课程设置和编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以期通过我们课程设置和教学自身的改进和调整,积极适应市场对计算机专业大专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测控系统中心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实时任务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应用软件移植,以开发出在异型操作系统下的实时应用软件。主要分析了中心机实时应用程序采用线程机制的优势,讨论了几种线程间通信方式,并简要介绍了应用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军机上,由于计算机系统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航空电子设备日趋综合化,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机载计算机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应用计算机测试技术进行机载计算机故障诊断的方法,解决了对机载计算机系统的测试问题。  相似文献   

12.
鉴于电池错误使用检测中,存在燃烧和爆炸的危险,为了测试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采用了STM32F103 VET6微控制器平台作为下位机,个人电脑作为上位机,在电流检测中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设计了一种的分离式电池错误使用数据采集处理装置,上位机通过串口通讯,对下位机发送过来的检测的电压、电流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在上位机中显示各个电池通道的数据并进行存储。通过软硬件设计制作,实现了装置功能,保证了测试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有效地对导弹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以仿真技术和弹上计算机相结合的测试系统。通过仿真计算机输出相应的加速度脉冲给弹上计算机,弹上计算机输出反馈信号给仿真计算机,从而实现测试系统的闭环工作。该测试系统能同时考察弹上多种硬件设备及飞行控制程序的工作状态,对优化制导与控制方法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多型飞控系统模拟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吴文海 《飞行力学》1999,17(4):61-65
针对多型飞控系统模拟器的硬件设计,对模拟座舱、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控制显示部分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着重分析了该系统软件设计中的软件结构及任务计算机模块、仿真计算机模块、仪表计算机模块和视景计算机模块所完成的功能,并对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经反复调试和实验,该系统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可用于多种飞机飞行控制及飞行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维护计算机是微波着陆系统(MIS)地面设备的重要附属设备。针对微波着陆系统地面设备维护计算机的具体需求,详细分析了微波着陆系统地面设备维护计算机与相关台站的信息交互关系,介绍了维护计算机软件模块组成、通信协议、实现流程及实现的主要关键技术。该软件已成功运行于某微波着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周莹 《航空计算技术》2009,39(1):123-127
弹载中制导计算机是弹载中制导系统的核心部件,从弹载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主要技术两个方面对弹载中制导计算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导弹制导体制和制导系统配置模式对弹载中制导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了总结、归类,并从处理器、存储器选型、总线技术、电源设计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弹载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弹载制导一体化计算机设计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Ghost软件,在通常情况下Ghost软件主要是对单台计算机进行两个硬盘之间或两个硬盘分区之区间的对拷等。本文以学校微机室中的网络为例,突出论述了在局域网中一旦多台计算机的系统被破坏,如何运用Ghost软件来恢复计算机系统的方法与步骤,从而达到计算机系统快速、简捷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VPX是一种开放的总线形式,与国产化CPU(中央处理器)结合实现VPX计算机模块是一种新的应用需求.针对这种需求对VPX总线标准及国产的“龙芯”3A芯片进行研究,从原理上结合二者特点,再利用高速高密度布线方式,以欧卡6U的标准设计完成了基于VPX的国产化计算机模块.对模块的功能和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分析可得,模块化方式的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在主板的性能和功能上表现一致,而且可直接用于具有抗震加固特性的机箱,更适用于未来的军事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图形系统发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是航空电子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技术基础之一是计算机图形学。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准,重点分析了计算机图形系统从专业图形工作站到PC机到嵌入式设备的发展历程,可作为研究机载嵌入式图形系统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