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武 《航天》2011,(12):48-49
2011年10月27日,国际宇航学院太空科学探索技术部主任克劳迪奥。马可尼先生应邀访问中国宇航学会,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会谈。本刊记者对马可尼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
《宇航学报》2008,29(4)
中国宇航学会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工作会议于2008年7月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上海宇航学会秘书长吴文煊、辽宁宇航学会秘书长王永谦;江苏航空航天学会副秘书长王利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宇航学会第五届第七次常务理事会于2006年3月2日至3日在南京召开。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卓、马兴瑞,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丽辉,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跃以及常务理事和部分常务理事的代表共32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庆伟理事长主持。  相似文献   

4.
焦立中  郭强 《航天员》2009,(1):56-57
焦立中先生是美国著名的华裔航天员,也是本刊的老朋友,他对中国的航天事业非常关注,对本刊也非常关心,2006年曾接受过本刊的专访;2007年参加过本刊举办的与读者互动活动,2008年,神七飞天前夕,他特地给神七乘组写信进行鼓励。此次,焦立中先生从一个航天员的角度,客观地论述了美国与中国航天合作的可能性——寻找互惠的合作领域,才是更好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宇航学报》2006,27(4):581-581
2006年6月15日,中国宇航学会《宇航学报》编委工作会议在航天城测通所协作中心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有:学报副主编、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姜志国。常伯浚、邓益元、范士明、李素循、刘良栋、李俊峰、刘利生、潘增富、曲广吉、邱吉宝、余金宝、杨维廉、周荫清、朱宁昌、周伟江等编委及候补编委王巍共16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审稿会。会议由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陈念生主持。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宇航学会承办,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协办的第九期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秘书长沙龙在西昌举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以及20多位全国学会秘书长和代表出席了会议。朱雪芬副部长发表了讲话,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师陶钟山致欢迎  相似文献   

7.
《航天》2009,(12):24-24
2009年9月23日下午,美国航天基金会(Space Foundation)以总裁为代表的一行四人访问了中国宇航学会,并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进行了深入会谈,双方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6,(5)
中国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做客中国航天员中心9月8日,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做客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博士对焦立中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盛赞他是所有华人的骄傲。焦立中先生则表示,能来到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中心访问,他感到十分高兴;作为华人的后裔,看到祖国载人航天取得巨大进步,他感到由衷的欣喜与自豪。访问期间,焦立中先生还与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神六”乘组航天员费俊龙交流了在太空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0,(5):6-7
“让我们彼此打开一扇窗,加强交流,促进开放。”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总裁、美国轨道科学公司主席兼CEO戴维·汤普森访华时说得最多的话,也赢得了广泛共鸣。受中国宇航学会邀请,戴维.汤普森先生于2010年3月30日和31日在北京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和中国科协副主席、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分别会见了戴维·汤普森。马兴瑞和戴维·汤普森分别代表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10.
杨建 《航天》2012,(9):58-59
7月1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一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结果在古城西安揭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薛济坤等的《“启明星”空间磁流体发电站》获一等奖,印度斯里兰纳玛斯旺纪念大学GaUtham等的《空间碎片的清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靖宇等的《宙斯之盾一一智能化多任务“太空能源保障系统”》获二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姬聪云等的《“通天桥”航天运输系统》、北京理工大学陈世适等的《“四极型”防辐射太空建筑构架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邦华等的《魔方型深空探测飞行器》获三等奖。赵邦华等的《魔方型深空探测飞行器》同时获创新奖。竞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海因莱因基金会监管人Dula先生,海因莱因基金会亚洲区顾问李芙蓉女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润孝教授,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出席了本次竞赛的终评答辩及颁奖仪式。竞赛终评答辩评委会主任由来自印度的Bhandari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