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陆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6,(4)
本文根据Okubo的各向异性分析,对纤维增强光弹性复合材料制成的对径受压圆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一个对径受压圆盘测定光弹性复合材料三个条纹值(f_L、f_T、f_(LT))的方法。经与由三根光弹性复合材料直条试样测定的相应材料条纹值数据比较,发现现在提出的方法更为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用光弹性嵌片法(一种新的模型试验方法)进行飞机主起落架的实验应力分析。采用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光弹性贴片法中的贴片增强效应问题,避免了在贴片边界,因泊松比不匹配引起的误差,从而提高了测试灵敏度。实验应力分析选用了与实物尺寸相同的模型试件,克服了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该方法在一套试验模型上能够直观地进行多种载荷状态下主起落架表面应力场的分析比较,为主起落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了试验依据,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测试数据的计算校核表明,试验结果是可信的,可作为主起落架结构减重修型的重要试验依据。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采用与国外不同的技术途径制作光弹性复合材料的方法。这种材料用防辐射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经常温固化制成,其透明度好,光弹性效应灵敏,制作工艺简便,适于制作二维和三维复合材料光弹性模型。 光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设计和预测,但实用中需要实验标定。本文给出了标定光弹性复合材料性能的方法和适用公式。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运用Reddy^[1]的高阶位移模式剪切变形理论,得出了具有弹性转动约束边界条件的正交对称铺设层合板的弯曲解。利用稀疏矩阵技术求解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同三维弹性理论解相比,本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6.
2.5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5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几何结构的深入研究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其单元体模型。采用圆形纤维束截面和经纱沿正弦曲线分布的假设,建立了基于刚度平均的2.5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分析预报模型,并采用M atlab编程用于计算该类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材料经向纱线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预测了弹性性能随纬向纱线密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光弹性效应的物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正交各向异性光弹性应变-光定律进行了讨论,指出从物理机制上看,该定律是光弹性的基本定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形式双折射是影响正交各向异性光弹性实验精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整桨叶复合材料大梁的铺层角及其展向分布,提出了SA349直升机马赫数相似模型旋翼桨叶的3种挥舞弯曲-扭转弹性耦合方案并进行了弹性剪裁分析。在分析中采用19自由度弹性耦合中等变形梁单元模型,以SA349直升机飞行状态2的气动力作为桨叶预定气动载荷,计算并比较了不同耦合方案的桨根与桨毂振动载荷,验证了弹性剪裁在直升机减振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和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推导了一种适合于分析复合材料层板的三维杂交应力超单元。该单元不同于常规的三维单元,它将复合材料层板沿厚度方向划分成一个或几个单元,每个单元中所包含的层数可视精度和计算费用的要求而定。在应用应力杂交模型导出三维超单元时,本文首次提出一种场变量假设方法,即在超单元内独立假设位移场,而应力场则分层独立假设,因而单元能较好地模拟层合板的力学性能。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和局部扭曲变形的影响,保证了单元分析的精度。同时由于单元的自由度数不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避免了常规三维单元在分析复合材料层板时自由度数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弊端。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复合材料层板的静、动力分析及与试验的比较。表明了单元能有效地用于各种层板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一种适用于平纹涤纶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将应变能分解为橡胶基体应变能、织物纤维拉伸应变能与织物增强橡胶剪切应变能3部分,并根据单轴拉伸试验数据确定了本构模型参数。编写了有限元材料子程序进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构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从宏观出发,能更好地表征复合材料编织物在拉伸过程中由于大变形所引起的非线性各向异性力学行为,具有结果准确、简单实用等优点,为织物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设计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细编穿刺3DC/C材料双向应力试件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元计算对细编穿刺三向碳/碳材料双向应力试件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完善了中心标定区大致为均匀应力场的结论,对中心标定区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并对厚度比的影响、旁路的影响做了分析。对今后类似材料的强度准则工作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wear behaviour of composite coatings is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embedded particles.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wear behaviour of composite coatings are analyzed.Electroless nickel composite coatings containing diamond particles with the sizes in the range of 0—0.5,0.5—1,1—2μm are prepared.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diamond particles and composite coatings a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wear tests of composite coatings are comparatively evaluated by sliding against a cemented tungsten carbide ball.The 3D morphology of worn scar is evaluated by using a 3Dprofil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coatings ca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s.The mixture mechanism of adhesive wear and abrasive wear turn into single abrasive wear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s as well.The transformation of wear behaviour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particle roles during wear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互联系的协调互换原则对薄壳、低刚度复合材料口盖的互换性进行了设计.以某型无人机单曲面、双曲面口盖的互换性要求为例,运用飞机制造过程中的协调路线技术、工装设计和容差分配技术,实现了某型无人机复合材料口盖的互换,并经小批量试生产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协调互换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复合材料在先进无人机应用上的发展趋势,从复合材料力学角度讨论了无人机复合材料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层压板结构和夹层结构,此外还对无人机复合材料体系以及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于两种结构的成型工艺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各种成型工艺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焓法建立了管外结冰过程的二维动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冰层沿换热管径向及长度方向的动态生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载冷剂进口温度、流量变化和不同结冰时间等对冰层动态生长及蓄冷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结冰初期的2 h内冰层厚度及动态蓄冷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而在蓄冰过程结束时二者吻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沿载冷剂流动方向冰层厚度逐渐减小,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模用锌合金ZA4-3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本项工作采用流变铸造法成功地制备了性能稳定的Al2O3P/ZA4-3复合材料。对该材料进行了弯曲强度、冲击韧性、压缩强度、硬度及耐磨性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l2O3p的加入,使锌合金的压缩强度、室温和高温硬度以及耐磨性明显提高,其弯曲强度略有降低,而其冲击韧性下降了 。最后还讨论了成形工艺参数、颗粒含量和颗粒直径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复合材料宏、细观特征之间的联系,将宏观复合材料体中的一点赋予了细现结构特征。基于细现结构周期性假设,建立了一种细观力学模型。模型中用高阶多项式函数模拟基体和增强相中细现位移场,通过对细现单元力学方程的分析与求解,建立了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变量之间的联系。该细现力学模型,不仅能用于复合材料宏观有效性能的预测及细现应力、应变场的分析,而且容易融入常规有限元法中,实现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宏、细观一体化分析。以该细观力学模型为基础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理论计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