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多胺-硫脲缩聚物对环氧-聚酰胺固化体系的促进作用。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对改性前后固化反应动力学多种参数进行了计算,说明了这种增强作用是由于多胺-硫脲缩聚物的加入使体系动力学反应的前置因子和反应速率常数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研制的环氧树脂/聚酰胺/缩聚物胶粘剂具有高强度,高耐湿热性,室温下可快速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工程胶粘剂固化过程中的热焓变化与反应转换率成正比,由此可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实验确定反应动力学参数,获得反应转换率和时间温度的关系式。胶粘剂的固化反应不仅与时间和温度有关,还受温度变化条件的控制。恒温固化的速度通常大于等速升温固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关节铰柔性多体系统建立了R/W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并进一步推广到非树及约束型多体系统,本文采用适合描述弹性变形和进行弹性体离散的刚性连体浮动坐标系,用相对描述方法来分解部件的运动,用部件模态方法对弹性体进行离散,从达朗伯原理出发建立了R/W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方程。方程对于运动的分解,部件的弹性离散以及对系统的结构描述都比较直观和简单,系统的广义坐标数目也小。方程推广到非树系统和约束系统后,采用奇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约束动力学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中提出了奇异值分解(SVD)缩聚法,求解相应的微分代数方程组,推出了三套缩聚公式及相应的算法。SVD缩聚法计算简单,便于计算机执行,并克服了由于约束不连续而导致的数值积分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热重法(简称TG法)对氯化钾的热化学分解循环中的一个多相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该反应在560~680℃之间符合相界面反应动力学方程和一级衰变定律,对等温热失重数据进行了阿累尼乌斯曲线拟合,得出在560~680℃之间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17.8 KJ/m ol,表观活化因子为1.37×105S- 1,非等温法所得的结果基本以之相符。  相似文献   

6.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刚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得复合材料中,当聚氨酯含量不高时,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耐热稳定性能同时得到提高;若刚性聚氨酯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比较了聚酰胺、咪唑、三乙胺、三乙烯二胺四种固化剂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聚酰胺固化效果最好,咪唑的固化效果次之,三乙胺固化改性后的力学性能较差,而三乙烯二胺不能完全固化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得了拉伸强度为54.6MPa,冲击强度为12.025KJ.m-2的高韧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引发前线聚合法(TFP)快速制备了蒙脱土/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含量对前线聚合反应的前线推动速率Vf和最高前线温度Tmax的影响,并通过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不同固化物的性能与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体系的前线推动速率和最高前线温度均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大而变小;采用TFP法使蒙脱土/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完全固化;蒙脱土在固化物中实现了插层或剥离,对基体树脂具有较好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气相白炭黑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结晶行为进行表征,并运用莫志深法对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相白炭黑的引入使浇铸成型聚酰胺6(MCPA6)的结晶峰温升高,结晶焓降低;在试验范围内,莫志深法可以很好地描述该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由Kissinger和Takhor公式的计算结果表明气相白炭黑的引入均提高了MCPA6的结晶活化能(ΔE)。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水杨醛缩-5-碘-8-氨基喹啉新西夫碱的合成、提纯与鉴定。特别对其性质及其与镓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光度特性作了研究,其配合物3.49×104L·mol(-1)·cm(-1).  相似文献   

10.
坐标缩聚法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动力学中,由于大型特征值问题的分析费用昂贵以及计算机的内存容量限制,人们愈来愈重视“坐标缩聚法”的研究。首先提出这种方法研究的是Guyan和lrons。他们建立的是静态(近似)坐标缩聚法。随后Kidder引用了动态(精确)坐标变换式。然而,他最后用台劳展开对动态坐标缩聚式进行简化,从而导出与文献[1]相同的线性缩聚特征方程。Kuhar首先在模态综合法中引用了动态坐标变换式,但他不是用来解决坐标缩聚的问题。真正建立动态坐标缩聚法,从而以导出的一个非线性(隐式)特征方程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多点压力测量是航空气动力研究及高性能流体机械研究中的重要测试手段。利用计算机和多点压力扫描阀系统,可以高效地完成这项任务,并可能在实验中实现数据采集及整个实验过程的自动化。我们利用HP1000/A700计算机-HP2250-测控装置-压力传感器-高速扫描阀组成的测量控制系统,在超音速风洞内对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产生的流场进行了快速多点压力数据采集,并取得了可靠的结果。本文对测试和校正过程中的程序设计、测试方法和应用经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用三棱柱/四面体组成的混合网格求解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在物面附近采用三陵柱网格,而其他地方则采用四面体网格,与单一类型网格相比,混合网格易于调节粘性层内网点数目,并能减少存储量,提高解的效率,Navier-Stokes方程的求解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人工耗散项进行了改进,使得求解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物理解,本文对上述方法开展了数值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三棱柱/四面体组成的混合网格求解N-S方程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刚性脂环胺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碳酸丙烯酯(PC)作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脂环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IPDC),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体系转化率增加,并研究了IPDA/PC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体系动力学方程的反应级数为2.201,表观活化能为35.90 kJ/mol,指前因子为5.790 min~(-1)。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模式下倾转旋翼机多体气弹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倾转旋翼机动力学分析模型。结合动力入流,研究了直升机模式下倾转旋翼机非线性非定常气弹耦合动力学特性。集成了非定常动态入流方程与倾转过渡状态的多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倾转旋翼机时域非定常气弹耦合分析模型。以半展长弹性机翼全铰接式倾转旋翼机模型为例,在直升机模式下分析了桨叶摆振刚度及飞行速度对倾转旋翼机气弹稳定性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建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能够快速分析直升机模式下倾转旋翼机复杂的旋翼/机翼气弹耦合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首先说明了发展直升机的难点,即相对于同量级的固定翼飞机来说,不仅需要马力更大的发动机,而且旋翼的技术问题更为复杂。其次,综述世界上直升机应用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包括亚太地区的潜在市场。并分别用图线军用和民用直升机从1990年-1995年的实际年销售量及1996年-2010年的估计销售量。接着,介绍了美国21世纪的军民两用直升机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目前在空气动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最后,展  相似文献   

16.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正则方程与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计算精度的关键问题,首先采用Kane方程导出了二阶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并研究了其中系数矩阵的恒等关系,进而建立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哈密顿体系并获得正则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积分的能量耗散现象,揭示其根源在于,数值算法用前一时刻值代替当前值。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正则方程与辛算法的结合,可使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数值计算性态得以改善,能有效消除“能量耗散”现象,从而使动力学计算的误差累积与违约得以控制,保证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双臂机器人协调动力学及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入“虚铰”概念,将双臂机器人协调动力学问题统一归结为约束多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利用子系统牛顿-欧拉递推法获得的单臂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以及静力传递与速度传递间的对偶关系,很方便地导出了双臂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与回路约束方程,回路约束方程的建立无需增加额外的计算。此外,文中还对双臂机器人协调动力学的求解及其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以一搬运双臂机器人为例进行了动力学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文中所得结论对双臂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基础简谐激励试验中少数测点的测量数据结合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动力学仿真,可以节省试验时间与费用,方便快速地实现对结构的监控。本文的仿真研究基于动态矩阵变换技术,将少数测量点的测量动响应时间历程数据快速傅立叶变换后在频域下应用矩阵变换计算得到有限元模型缩聚自由度动响应,通过对缩聚自由度动响应数据逆快速傅立叶变换以及缩聚转换矩阵反变换,得到了有限元模型全部自由度动响应时间历程。本文以某工程结构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性,验证了本文仿真技术的可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几种稀土金属离子(Eu^3+,Tb^3+,Dy^3+)与对叔丁基苯甲酸的二元有机配合物,且将其不同浓度的光活性组分引入TEOS(正硅酸乙酯)基质中利用溶胶-凝胶法水解缩聚得到粉末状固体材料。同时采用了紫外吸收,荧光激发与发射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表明该材料具较高的发光性能,得到了理想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且发射强度随配合物浓度增加而递增,没有出现明显的浓度淬灭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理解双控方程,由运载火箭有限元模型的多自由度子结构方法,导出缩聚在星/箭连接界面处的全箭动力学方程,定义相应参数后,导出星/箭耦合中的双控方程,给出界面加速度、有源机械系统的自由加速度、界面力、紧固力、源阻抗和负载阻抗表达式,从而加深了对星/箭耦合双控方程的理解,进而促进力限试验技术研究.同时,从多自由度模型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