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3,(8):10-11
陈德仁院士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45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工程专业。他是老一代导弹控制专家.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07,(7):1-1
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50多年的辉煌发展,航天科工四院涌现出了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的优秀人才,先后研制定型了我国水下发射固体战略,陆基机动发射固体战略和战术地地等多型导弹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3.
刘媛 《太空探索》2015,(4):56-57
<正>2015年1月1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来到嘉兴市科技馆三楼主报告厅,为"空间是未来——嘉兴市少儿科幻绘画比赛"的优秀选手颁奖。颁奖仪式上,龙院士等嘉宾为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辅导老师授奖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龙乐豪院士勉励嘉兴的少年儿童要多了解航天知识、通过太空画等方式描绘浩瀚太空,最后,他感谢所有的辅导老师和参赛的孩子们,为本次比赛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活动由阳光小学仲明亮副校长主持,仲副校长在欢迎辞中简单介绍了  相似文献   

4.
<正>4月23日,在第二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做客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以"下一站,月球"作为演讲主题,与青少年进行航天科普对话,受到与会青少年的热烈欢迎。欧阳自远院士虽然已是80多岁的老人,但步履稳健、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笑风生。讲座中,他先从中外诸多神话故事入手,谈人类对月亮女神的美好向往,讲到人类经过不懈奋斗,终  相似文献   

5.
周武 《太空探索》2011,(11):8-13
天宫一号成功遨游太空之际,在南非开普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活动日,一位年近八旬的中国老人再次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来自全球宇航科学界专家的祝贺和敬意。10月3日,当刘纪原走向领奖台接受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西奥多·冯·卡门奖"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国际宇  相似文献   

6.
日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承担着"神九"飞船逃逸火箭发动机、飞船舱体密封系统和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组件三大产品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迎来了50华诞。1962年7月1日,航天四院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在四川泸州成立。此后四院转战南北,相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蓝田、湖北  相似文献   

7.
正11月3日,我国研制的起飞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成功首飞。航天科技四院(以下简称"四院")提供了此次发射中的正推火箭和消氢点火装置这"两样法宝"。正推火箭提升了芯二级推进剂的管理能力,确保了芯一级与芯二级发动机的成功分离;消氢点火装置消除了火箭发射前排放的大量低温氢气,安全护航火箭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8.
正4月27日凌晨2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以下简称"四院")自主研发的天鹰3F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火箭在中科院海南探空部发射。火箭正常点火起飞,飞行高度316千米,搭载的鲲鹏1B探空仪开展了多项科学探测及技术试验任务,首次成功获得电离层顶的原位探测数据,发射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与中国共产党同龄。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希季。2021年7月26日,将迎来他的100岁生日。王希季院士是我国空间技术专家,空间事业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并发射成功;他提出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研制,最终成功将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他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设计,并首发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的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他更是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提出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上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张履谦、本刊顾问田如森到浙江省平湖市,参加在那里举办的科普活动周开幕式等活动。平湖市的师生与航天人的情缘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平湖市青少年"不追歌星追科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得到了北京航天人的大力支持与指导,院士、航天专家等已20  相似文献   

11.
短消息     
<正>孙家栋获"共和国勋章"、叶培建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孙家栋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叶培建院士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周武  薛滔  宿东 《太空探索》2014,(8):52-53
<正>7月3日,浙江省少先队"手拉手学榜样"夏令营,来到北京航天大院,开展"与航天院士面对面"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运载火箭专家梁思礼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及航天技术专家张履谦院士,以及中国宇航学会专家和航天育种专家出席活动,与来自浙江省各地美德少年、各级各类优秀少先队员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1997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结束,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58人,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116人。中国航天总公司有8人成为新增入选的两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四院")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两级北斗/GPS定位体制气象探测火箭圆满完成飞行试验,搭载的探空仪成功获得全程跟踪探测数据。该型火箭相对于传统的雷达式探测体制,定位精度更高、探测成本更低、操作更方便,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一直以来,四院致力于加大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步伐,在完成国家指令性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依托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人才优势,以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四院")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重要骨干单位,是集团公司建立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不可或缺的研究院。在固体运载火箭、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方面,四院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出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导弹之父"。  相似文献   

17.
固体推进技术是我国航天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特邀几位来自固体火箭动力之乡的四院人撰文,从几个方面展现我国在固体火箭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介绍有关科普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编者  相似文献   

18.
正1100千伏的高压线上有气球缠绕,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近日,中国航天科工四院接到了紧急求助电话。随后四院技术人员仅仅用30秒就精准定位并一次性清除了气球,客户当场订购了两台同款设备。这款抢手的设备,是国内首台基于光纤激光器的输电线路多功能激光异物远程清除仪,是四院最新研制的军民融合型激光装备。近年来,四院积极推动军民技术融合,大力研发智慧激光、绿色环保激光设备,在激光精密切割、增材制造、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5日-6日,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中国宇航学会全国航天科普首席传播专家田如森一行莅临全国航天特色学校——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安阳实验中学参加"我与院士面对面"、"航天专家话航天"等活动。6日上午,戚发轫院士一行参观了学校太空育种基地、航天院士走廊和航天体验馆等。安阳实验中学校长金邦领向戚院士一行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及开展航天活动历程,戚发轫对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7,(11):55
9月15日适逢"全国科普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在京举行"国防科技知识竞赛颁奖仪式暨科普讲座"系列活动。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胡亚枫,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第一主任刘高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王小谟及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并向获奖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