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卫星推力器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一种卫星推力器无失效数据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在高置信水平下给出卫星推力器可靠度和使用寿命的置信下限。同时还建立了卫星推力器强检验和弱检验方法,前者适用于对首次采用的卫星推力器的验收,而后者适用于对已长期使用的卫星推力器的例行的批抽样检验。文中对卫星推力器寿命遵循Weibull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体工质的微推力器具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是最适合微纳卫星的动力装置之一。固体微推进技术可分为微电推进和微化学推进两大类。本文介绍了五种典型固体微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真空弧推力器、电控固体微推力器、激光微推力器、固体阵列微推力器,系统梳理了它们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固体微推进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微纳卫星动力系统的研发与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cm离子推力器飞行试验工作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cm离子推力器在SJ-9A新技术试验卫星上的飞行试验已经结束,为了检验飞行试验的有效性,十分有必要对离子推力器在轨工作性能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以便为后续空间应用提供依据。利用在轨获得的试验数据对离子推力器主要工作参数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地面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系统性的评价了其工作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飞行试验期间离子推力器各项工作性能参数符合设计指标要求,其中推力在38~39.2m N,比冲在2900~3200s,功耗小于设计值1080W。飞行数据与地面试验数据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4.
空间绳系机器人逼近目标协调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秀栋  黄攀峰  孟中杰 《航空学报》2013,34(5):1222-1231
 为了节省空间绳系机器人的末端执行装置在逼近目标卫星过程中推力器所使用的燃料,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推力器、反作用轮及空间系绳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利用二次型最优控制器(LQR)算法计算出末端执行装置逼近目标所需的理想轨道控制力,然后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将所需轨道控制力优化分配到推力器及空间系绳,同时利用时间延迟算法通过反作用轮补偿空间系绳产生的姿态干扰力矩。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协调控制方法能显著节省末端执行装置上推力器的燃料消耗,有效抑制空间系绳协调控制力产生的姿态干扰,使末端执行装置保持相对稳定的姿态。  相似文献   

5.
离子推力器羽流场模拟以及Mo+CEX沉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娟  楚豫川  曹勇 《推进技术》2012,33(1):131-137
离子推力器工作产生的羽流会对航天器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航天器无法正常工作,为了精确评估离子推力器羽流特性及其对航天器的作用,采用基于粒子轨道理论(PIC,Particle-In-Cell)的模型对复杂的航天器的离子推力器羽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浸入式有限元(IFE,Immersed Finite Ele-ment),采用结构网格准确计算复杂边界电场。通过模拟,获得了Mo+CEX离子在卫星表面的最大可能沉积分布,定量分析了卫星表面Mo+CEX离子的最大可能沉积率,表明在垂直于推力器主束流方向的卫星组件的表面上容易产生较大的Mo+CEX离子污染沉积率,而平行于推力器主束流方向上Mo+CEX离子污染沉积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采用固态工质,电热加速机制,结构简单可靠,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微纳卫星低功率电推进系统。本文建立电学和光学联合诊断系统,对毛细管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等离子体羽流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由于放电电流振荡,推力器等离子体羽流存在二次建立过程。初始阶段等离子体羽流中主要包含带电粒子组分,二次建立阶段等离子体羽流主要包含中性成分。利用光电二极管阵列和窄带滤光片建立了飞行时间法,获得了不同放电电压、腔体内径和腔体长度下等离子体羽流分团的等效速度演变特性。结果表明,电热加速机制能够使带电组分和中性成分获得较为良好的加速效果(>10km/s)。在一定放电能量下,放电腔体长度小于25mm有利于获得较优性能参数。等离子体羽流等效速度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推力器输出比冲和效率参数变化规律,可作为推力器输出参数便捷有效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7.
《推进技术》2001,22(2):170
据报道,2000年静态等离子(霍尔)推力器的研制继续取得进展。美国空间系统/罗拉尔公司(SS/L)正在整机集成经过鉴定的SPT-100系统,以用于电信卫星8号和IPSTAR的位置保持,准备在2002年~2003年发射。相应的子系统包括4台俄罗斯法拉尔联合体的推力器和两台SS/L电源处理单元。大西洋研究公司作为主承包商的4.5 kW级SPT-140,由法克尔研制推力器,SS/L负责设计与制造电源处理单元。在2000年中,已完成电源处理单元样机与推力器的整机集成试验,2001年春开始7 200 h的寿命试验。由NASA-Glenn、特雷伍德系统公司和美国空间电源公司研制的10 kW级T-220霍尔推尔器,2000年内完成了1 000 h的寿命试验,实现了高功率霍尔推力器迄今最长时间的运行。NASA的双模态工作D-80霍尔推力器,已实现比冲为1 500 daN*s/kg~3 300 daN*s/kg、功率在1 kW~8 kW范围的运行。Busek公司正在研制一台比冲在1 200 daN*s/kg~2 400 daN*s/kg、额定功率为8 kW的推力器;Prime宇航公司研制的双模态霍尔推力器也已实现了2.0 kW~4.5 kW范围内的工作。在低功率级霍尔推力器方面,Busek已研制了一台200 W级的推力器系统;BHT-200的延寿试验证明,达到了1 500 h~2 000 h。 在欧洲,用于法国技术试验卫星的PPS-1350推力器已完成寿命试验,将在2001年上半年进行飞行。在SMART-1技术论证任务中,PPS-1350将用作轨道空间主推进系统。 (本刊通讯员)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型固体推力器阵列的轨道控制点火算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决基于微型固体推力器阵列轨道控制的推力器组合点火问题,优化了阵列布局,使其适用于轨道控制,得出了推力器坐标位置分布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推力器阵列组合点火算法,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进行了算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推力器阵列优化方案能够满足皮纳卫星轨道控制要求,所建数学模型能有效解决点火问题,设计的算法能够实现较快寻址。  相似文献   

9.
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低功率工作模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稳态等离子体动力器(SPT)是技术性能和空间适应性良好的电推力器,是小卫星空间动力的理想选择。从实验的角度研究了额定功率为660W的SPT在低于其额定功率下运行,推力器的放电特性、推车特性、推力效率、比冲等性能随推力器工作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660W的SPT推力器在低于其额定功率下工作,具有稳定的放电特性和确定的推力性能,可以将较大尺寸的SPT推力器在低功率模式下运行来替代小尺寸SPT推力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比冲高等优点,是微纳卫星空间推进的理想选择。为了研究其关键特性以及基本性能,设计了一套环形微阴极电弧推力器样机,包括推力器本体和功率处理单元。高速摄影对推力器点火的观测验证了磁场存在时阴极斑点的旋转,并获得了阴极斑点旋转速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通过飞行时间法、打靶法分别对离子速度、元冲量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推力器出口离子的轴向平均速度在15~30km/s,没有磁场时,元冲量为0.132μN·s,磁场强度为0.0457T时,达到0.262μN·s,推力器平均推力大小在μN量级。通过研究得到: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烧蚀均匀,性能易于调节,适用于微纳卫星。  相似文献   

11.
细长体结构卫星的自旋运动是不稳定的,章动有发散趋势,须进行实时的章动监视,且章动角的测量值包含有误差.通过引入一个离散控制过程的系统,介绍了卡尔曼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自旋卫星自旋运动简化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运动方程和观测方程,详细地推导了适用于自旋卫星章动控制的卡尔曼滤波处理过程,利用该模型对某自旋卫星章动进行仿真计算,并对姿态章动联合控制和应急章动控制情况下的章动控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卫星章动角计算的方法正确、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海上测控系统"风云二号"(FY-2)控制处理软件在应急章动控制中存在加速度负向过零时刻计算不准、应急章动控制反弹跳以及交叉控制过程脉冲前沿时间补偿等技术难点。在分析应急章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并给出了软件实现的具体流程图。经过"风云二号"04~06星内部联调以及与测控中心联调任务的验证,软件计算结果准确,运行稳定可靠,实际控制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tation-keeping activator subsystem of a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using electric thrusters is analyzed by modeling the probabilistic behavior of the system as a homogeneous Markov process.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particular case of a 400-kg satellite using 1.5-mN cesium contact electric thrusters. lt is shown that certain system configurations offer a mass improvement without loss of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4.
通信卫星推力器可靠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通信卫星推力器服役寿命长、试验费用高、寿命试验所得数据通常较少等具体特点,提出一种推力器极少失效数据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并建立不同试验工况下试验信息的相互折算原则,有效解决了通信卫星推力器的高精度可靠性评估难题.对某型推力器脉冲试验和稳态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分别给出其同步轨道运行可靠性和转移轨道运行可靠性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卫星姿控发动机喷管羽流撞击效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中试验研究了卫星姿控发动机喷管羽流对平板模型的撞击效应,包括气动力和气动热效应。试验气体为加热的氮气。对两个卫星姿态控制发动机喷管的十种实验状态进行了测量。测出了平行于喷管轴线的平板模型上的压力分布和温度变化及处于喷管上方后流区的挡板的温度变化,给出了平板模型上的气动力和气动热分布规律,并判断是否形成后流区。测量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可靠,具有工程应用价值,能为姿控发动机在卫星上的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敏捷卫星的联合执行机构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  孙兆伟  王剑颖 《航空学报》2012,33(6):1108-1115
 针对对地观测敏捷卫星大角度快速机动、高控制精度的任务需求,提出了联合推力器与飞轮作为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综合利用2种执行机构的优点:推力器以前馈的形式提供机动过程中所需的主要力矩以实现航天器大角度的快速机动,而飞轮以反馈的形式提供精准的控制力矩以提高机动过程中的姿态控制精度。为补偿由于初始状态偏差和推力器输出力矩不准确所带来的控制误差,采用变结构控制设计了2种姿态跟踪控制器,使航天器能够渐进地跟踪上参考轨迹。并对姿态机动控制过程中,飞轮力矩及转速可能出现的饱和问题作了相应的修正。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控制策略及所设计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用有限元法数值分析了通讯卫星上用于姿态和轨道控制的单组元发动机的热回浸现象。计算表明,燃烧室工作后的热量主要是通过支撑圆杆的热回浸和辐射而散失的。所得模拟结果还说明,工程设计中采用毛细管输送燃料,确实能有效地阻止发动机工作后燃烧室中的热量通过输料管传到电磁阀,可充分保证电磁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This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ttitude stabilizing system for adrodshaped satellite in which stabilization is achieved by use of a spinning ing energy dissipator. The system can operate by being mounted on the rotor of a dual spin satellite of by being connected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satellite through a motor and bearing assembly. In the latter situation, the stabilizer acts both as a nutation damper and a momentum source and thereby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an additional rotor element to provide the spacecraft momentum. The spinning energy dissipator may be designed to use four identical al wheels mounted coaxially with and at the ends of the arms of a cruciform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may then be spun about the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arms, to provide angular momentum along the spacecraft spin axis. In the event of any spacecraft nutation, n, the wheels experience the torques produced by inertial forces. The necessary damping and restoring (spring) torques are provided by means of a torsional arrangement built around the center of each wheel. In order to provide damping at lower threshold of spacecraft nutations, the dissipator wheels may also include viscous ring dampers mounted on or around each wheel.  相似文献   

19.
脉冲测量雷达卫星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脉冲测量雷达卫星标定方法的原理和工程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标定模型和方法,分析了雷达跟踪能力和卫星定轨保障等工程应用问题,并对标定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a high-performance nutation damper for use in dual-spin spacecraft. The damper described here makes use of a wheel of uniform mass distribution. The wheel experiences torques which are produced by inertial forces. Damping and restoring (spring) torques are provided by means of a torsional arrangement built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wheel.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ove nutation damper are evaluated by considering the small astronomy satellite (SAS-A) spacecraft parameters, and the results for an optimum design of the damper are presented. Finally, the result for the optimum performance is checked with the help of an approximate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