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环腔燃烧室置换单环腔燃烧室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保持燃烧室的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与单环腔燃烧室一致的前提下,将燃烧室重新设计为径向分级的双环腔结构.采用相同的物理模型,用Fluent软件对单、双环腔主燃烧室分别进行全流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双环腔燃烧室,可明显提高燃烧室的总压恢复系数、燃烧效率;降低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NOx/CO等污染的排放,尤其是慢车状态下的CO排放.用双环腔燃烧室置换单环腔燃烧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脉冲爆震作为一项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的新技术,成为国外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研究的一个焦点。脉冲爆震发动机因为其结构简单、推重比高和推进效率高的理论性能以及较低的耗油率等优点,其脉冲爆震技术被研究应用在涡轮发动机燃烧室上,其中一些研究方案已经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未来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脉冲爆震技术在涡轮机上作为加力燃烧室应用的原理、优势以及进展、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对燃烧室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试验台上,通过调节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壁面扩张角和燃料喷注位置,对燃烧室构型进行了试验优化,并定量分析了燃烧室构型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组织燃烧室形面调节,每个形面进行5种喷注位置的试验,每次试验通过文氏管调节燃料流量实现3个当量比的燃烧室工况。利用试验数据构造了燃烧室性能关于构型参数的响应面模型,经两次渐进优化获得了最佳燃烧室构型,其推力增益比基准构型增大了10.4%;试验误差小于5.0%,且试验调节参数基本呈正态分布;参数影响分析表明燃烧室性能受各耦合因素的强烈影响,各因素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且较小的第1级、第2级扩张角和较大的第3级、第4级燃烧室扩张角以及适当集中靠前喷油、适当提高当量比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燃烧室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美国国防预研局安静超声速空中平台(Q SP)计划的要求,艾利逊先进技术开发公司在罗·罗公司、印地安纳大学-普度大学和N A SA帮助下,正在开展定容燃烧室(C V C)技术研究。该研究意在降低超声速巡航飞行过程中的油耗,满足军民用远程超声速飞机的需要。创新的定容燃烧室技术把脉冲爆震技术和气动波转子技术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气动波转子和脉冲爆震技术的优点。定容燃烧室燃烧过程在转子上进行,有极高的压升和几乎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内流和外流,结构非常简单,采用自冷方式;燃烧室转子支承采用了磁性轴承。即使在先进的常规发动机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维定常计算方法,考虑各种部件效率的影响,在双燃烧室发动机总增压比为32,涡轮前总温为1900K时,与高温升燃烧室涡轮前总温为2400K时进行了总体性能对比,并指出了双燃烧室结构发动机2个燃烧室的热量分配方法.结果表明:温升同为1463K时,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比双燃烧室发动机单位推力高2.7%,耗油率低3.8%.双燃烧室结构发动机更有利克服超声速下的冲压损失, Ma大于1.5之后,增力比大于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请您首先谈一谈先进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民用航空发动机,重点要解决燃烧室什么问题? 徐华胜:燃烧室的功能是将燃料的化学能高效转化为热能,供涡轮膨胀做功,喷气发动机从诞生时采用的单管燃烧室,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的高温升、高热熔短环形燃烧室,燃烧室的工作压力和温度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7.
NASA燃烧室试验设备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SA刘易斯研究中心具有一系列功能独特的燃烧室试验设备。这些设备用来评估和验证新发动机主燃烧室和加力燃烧室的设计,试验其耐久性以及新型高温材料的性能。本文简要介绍这些设备的空间布置,空气流路,试验参数,设备能力和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8.
燃烧室电火花点火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掌握影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点火边界的关键因素,并建立燃烧室点火边界预测模型,对单头部燃烧室的点火过程及点火边界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获取了燃烧室点火过程的火核生成与传播特性曲线,形成了拓宽燃烧室点火边界的优化方法,基于点火恢复时间建立了燃烧室点火边界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高喷嘴雾化性能是提升点火性能的最有效途径,点火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度较好,模型的最大误差小于20%,满足燃烧室工程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9.
小型燃烧室改型设计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赵宝珠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董亚良增压器试验室需要空气流量为1kg/s、压力不高于4kg/cm2、燃烧排温不高于800℃的燃烧室。利用工厂现有压缩空气源(压缩空气额定压力1MPa,流量可视为不受限制),燃烧煤油或...  相似文献   

10.
燃烧室进口流场对某回流燃烧室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燃烧室进口流场对某回流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在轴向扩压器上安装带偏转角度的导向叶片,获得不均匀的燃烧室进口流场。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均匀进气、导向叶片偏转角度25°及导向叶片偏转角度35°共计三种方案的燃烧室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带偏转角度的导向叶片使燃烧室进口流场变得不均匀,燃烧室进口截面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偏转角度和切向分速度;带偏转角度的导向叶片使主燃孔和掺混孔的进气存在一定的偏转角度,随着导向叶片偏转角度的加大,主燃孔和掺混孔的轴向速度小幅增加,主燃孔和掺混孔的切向速度逐渐加大且增幅较大;随着导向叶片偏转角度的加大,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逐渐降低;带偏转角度的导向叶片对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影响不大;随着导向叶片偏转角度的加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较大;在同一径向高度,随着导向叶片偏转角度的加大,燃烧室出口周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高温升三旋流燃烧室与双旋流燃烧室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保持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与单环腔燃烧室(SAC)一致,将燃烧室头部旋流器从双旋流结构设计为三旋流结构,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双旋流燃烧室(DSC)和三旋流燃烧室(TSC)的流动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在高温升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传统的DSC已不能满足油气比为0.037的高温升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等性能需求,TSC可获得比DSC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燃烧效率以及温升,更低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和径向出口温度分布系数(RTDF);在油气比为0.037情况下,设计的高温升TSC总压降在5%以内;OTDF为0.162,RTDF为0.106;燃烧效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12.
黄玉辉  王振国  周进 《推进技术》2002,23(6):492-49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燃烧室一维冷流和两维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着重研究了温度、密度、熵等变量的脉动与压力脉动的区别,以及喷射过程与声学振型的耦合,结果表明,压力和速度主要表现声特征,温度和密度部分表现声特征,部分表现流特征,而熵则只表现流特征,对于化学反应过程激发的燃烧振荡,最容易受到激发的振型是压力波腹与化学反应分布相关最强的振型。  相似文献   

13.
本综合介绍了现代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技术发展情况,指出了技术难题和关键所在,并根据作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发展我国航空燃烧室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中推预研核心机矩环燃烧室的方案设计应用,包括设计要求和性能水平,总体方案,结构尺寸,系统,测量分析和壁温,材料和工艺以及试验方案等。并且指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进行反复计算和多次迭代,最终得到了合理而折中的软件,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燃烧室长度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外研究者完成的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实验数据,通过分别改变燃烧室等直段长度和扩张段长度,对不同总长的燃烧室工作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基于压力的2阶迎风差分数值方法,物理模型为轴对称结构,燃烧模型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finite-rate/eddy-dissipation),湍流模型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 k-ω模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燃料进口边界由用户自定义函数的方式给定,分别分析了不同长度,即不同等直段长度或扩张段长度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场特性及其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等直段长度的增大,燃烧室出口处燃烧效率逐渐减小,从72.74%降低至66.81%,而燃烧室内总压损失逐渐减小,燃烧室推力逐渐增大,可由85.83N增加至108.55N;改变扩张段长度,发现扩长段长度变化对燃烧室流场结构的影响较小,随着扩张段长度的增大,燃烧室出口燃烧效率和燃烧室推力都略微减小.在燃烧室长度的设计范围内,增大等直段的长度要比增大扩张段长度对提升燃烧室各项性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加力燃烧室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试验评估了X型加力燃烧室的流动特性和燃烧特性。其结果是:流动损失与经验关系预估值相符;稳定器的缩尺以及其后的回流区(稳定器头部进气)结构对稳定特性有重大影响;燃烧效率相对预估值低4-7个百分点;加力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较点火来得猛烈,相对冷却气量既随工况改变也随输油圈的工作情况改变;对全尺寸加力的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的管路主要用于供油、引气和测试等,其重要性往往易被忽视,而成为故障易发部位。为了提高燃气轮机燃烧室管路部件的可靠性,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总结了燃烧室的管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管路材料、直径以及壁厚的选择,形状的确定,相配件的热膨胀协调、卡箍与支架的设计,振频及动应力计算与测试,焊接方式的选择与工艺控制,后期校形控制等主要因素。通过对以上各设计细节的控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管路易出现的各种问题,降低燃烧室管路故障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随者航空技术的发展,设计出高性能、长寿命的发动机以适应未来战争及民用航空的需要已成为各国航空界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近20多年来,由于材料性能的提高,特别是冷却技术的发展,使涡轮前燃气温度T4*有了突破性的提高.目前性能先进的燃气轮机的已高达1850K以上,增压比已高达25以上,再过20年,TLC将高达30以上,TLC可望高达2400K,推重比可高达到15~20,这就为燃烧室等热端部件(包括涡轮)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航空发动机可变几何燃烧室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燃烧室中可变几何结构包括气流分配器、旋流器、掺混孔、火焰稳定器等。可变几何的概念提供了一种灵活控制燃烧室内部气流分配的可能性,为减少发动机尾气排放、提高燃烧效率、保持燃烧室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