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TDRSS的现在与未来性能梗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TDRSS系统当前和预期性能的概况。本文分类一节,空间部分能力-第一节。天基/地面部分能力-第二节。卫星TDRSF1-F7/TDRSH,I,J业务能力比较-第三节。  相似文献   

2.
美国三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4月,NASA将首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送入地球同步轨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NASA已经部署了两代TDRS,当前正在发展第三代TDRS。本文介绍了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演变过程,讨论了每一代TDRS和地面终端站的采购策略与技术要求,比较了第一代和第二代TDRS的特性和能力,并给出了各地面终端站的当前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了利用GPS和GPS有关技术确定TDRS星轨道的二种不同方法。第一种TDRS星上装GPS接收机,直接测得到GPS卫星的距离,以此确定TDRS星历,不需要地面测控网;第二种TDRS星发一适当的信标信号,地面多台接收机同时跟踪GPS和TDRS卫星。这两种方法都能满足未来TDRS—Ⅱ的测轨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DAS(按需接入业务)作为一种新兴业务,不但扩展了美国TDRSS(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多址返向能力,而且还采用模块化的体系结构,为未来的空间网络互联提供了支撑。根据规划,我国未来的中继卫星系统也将提供按需接入业务。因此,在简要介绍TDRSS DAS概念与体系结构,并对其用户分类、返向波束工作方式、典型操作场景、服务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6种DAS应用模式:1)航天器用户+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任意TDRS或全TDRS服务模式;2)航天器用户+非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特定TDRS服务模式;3)航天器用户+非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任意TDRS或全TDRS服务模式;4)非航天器用户+随机接入+静态波束组合方式+特定TDRS服务模式;5)非航天器用户+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任意TDRS或全TDRS服务模式;6)非航天器用户+非随机接入+动态波束跟踪方式+特定TDRS服务模式,以期能对我国未来中继卫星系统S频段多址业务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NASA将利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对地球卫星进行跟踪和通信。本文评述了利用TDRSS为航天器导航的能力。用加权最小二乘批处理技术拟合跟踪测量值,得到东TDRS卫星和几个用户航天器的轨道解。所研究的用户航天器有太阳峰年卫星(SMM),陆地卫星-5,地球辐射预算卫星(ERBS)和太阳散逸层探测器(SME)。以相继轨道解的一致性作为度量,评定了东TDRS卫星的轨道精度。将TDRSS跟踪获得的用户航天器轨道与同一时间由地面跟踪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用户航天器的轨道精度。研究了跟踪测量值特性和摄动力模型计算对轨道解的影响。介绍了东TDRS卫星和用户航天器的轨道确定结果,对这些结果进行的分析和评价以及由此得出的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6.
哥达德航天中心飞行动力学部委托应用技术联合公司在基于DOS个人计算机上开发实时定轨/增强型系统(RTOD/E),作成卫星轨道序贯测定法的样机系统。本文介绍了研究结果,即比较了TDRSS用户星——陆地星—4利用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RTOD/E的定轨精度和利用在主机上运行的哥达德测轨系统(GTDS)正规成批最小二乘系统的精度。陆地星—4测轨结果将为地球观测系统(EOS)系列卫星提供很有用的经验。确定了1992年5月18日到24日的陆地星—4的星历表,这一段时间有密集的TDRSS对其的跟踪数据。期间发生了二次独立的调轨机动,一次是TDRS卫星(东TDRS),另一次是陆地星—4轨道微调机动。对成批法和序贯法得出的轨道解进行了多种独立的一致性检验(成批法是重迭比对,序贯法是协方差和一次测量残差)。陆地星前向滤波的RTOD/E轨道解与确定性的GTDS轨道解进行比较;当滤波器进入稳态后,两轨道解的差一般小于30米。  相似文献   

7.
自第一个航天器飞入空间以来,哥达德航天中心(GSFC)一直在为其数据采集网的用户提供各种程度的支持。作为测控网发展计划的—部分,开发了 TDRSS 网(TN)以继续满足近地轨道先进航天器不断增长的通信和定软要求。网中各组成部分作了大范围的变更,这些变更的实施、纽装和测试阶段正接近完成,为1983年初开始发射 TDRS 系列星作好了准备。在宣布 TDRSS 可以全面支持所有用户之前,组装的最后阶段一定要在 TDRS 星入轨后,与 TDRSS 网的各实用组成部分一起进行全面的试验。TDRSS 网同以往测控网设计方案完全不同,它把网的商用部分和政府部分(即NASA 部分)组合起来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端到端的系统。打算利用商用部分(即由一个中心地面终端监控的地球静止轨道的一系列卫星)来取代 NASA 现有的全球分布的地面站。NASA 部分(即政府部分)包括一系列的测控网设备,按照飞行任务支持型合同,为监控整个网提供特殊的勤务和服务。本文介绍了这种可以满足80年代和90年代初科学用户星要求的新型测控网。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打算在1981年左右用两颗中继卫星组成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取代美国用于跟踪低轨卫星并进行数据和指令传输的现有地面站网。除本国用户使用外,NASA还可将该系统提供给其它国家的用户使用。本文就美国采取了该措施后对欧洲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欧洲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间需要执行的任务,这里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在相同工作能力下,从费用以及其它方面,将欧洲中继卫星的两种方案与租用TDRS系统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看出,采用本文提出的欧洲中继卫星系统方案更有利一些。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杂质对尾流化学动力学与电子密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把杂质(Na、H_2O、F_2、C_2F_4)加入到空气尾流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而获得的。化学体系是由26种粒子,35个化学反应组成的。为了独立地判断各类化学反应(杂质)的作用,把复杂的化学体系分解为由简到繁的九个化学子体系,它们是:Air、Air-Na、Air-F_2、Air-C_2F_4、Air-C_2F_4-F_2、Air-H_2O-Na、Air-F_2-Na、Air-C_2F_4-Na、Air-C_2F_4-F_2-Na。计算结果表明,杂质对尾流电离起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是Na,它能使纯空气尾流电子密度增加1~3个量级。另外也表明,与Air-F_2子体系一样,Air-C_2F_4子体系的电子衰减的主要机理是F_2、F对电子的吸附反应,该反应产生大量F~-离子,同时清除了尾流中大部分电子。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进展带来了许多新要求:数据增加、工作可靠性提高、覆盖范围扩大到同步高度以外,地面用户和航天器上实验组件之间更加直接的联系等。新技术的发展又开辟了研制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九十年代后继型系统的新途径。这种新的跟踪和数据采集系统称作TDAS。本文介绍了研制高成本效率TDAS必须研究的系统结构问题,其中包括系统要求,基本设计参数以及各种系统和技术问题。最后,本文按照任务性质及计划组织关系介绍了目前已订合同的TDRS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该文叙述了1 1问题(即任意大于4的偶数至少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解决办法、与以往求素因子办法不同。首先给出了一个等价性命题。接着提出了一个新的筛法。群筛法和加边群筛法。给出了满足哥德巴赫猜想数的估值公式,提出了公式的余项或误差项可取为2π(F_1)或π(F_1)、π(F_1)表示等于,小于F_1以下的素数,本文对文献(6)进行了、修补、完善和简化。  相似文献   

12.
雷海锋 《推进技术》1990,11(4):40-46,78
本文主要报导国产芳纶Ⅰ(简称F_(14)),芳纶Ⅱ(简称F_(1414))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工艺,包括φ150压力容器的芯模制作,容器缠绕成型,容器水压试验及其内器性能,并与K-49(965)型纤维复合材料缠绕的同类压力容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冷挤压工艺流程用冷挤压的办法生产零件,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毛坯制备——冷挤压——后续加工。毛坯制备对于有色金属冷挤和黑色金属冷挤略有不同,有色金属冷挤一般有如下程序:下料——(校正)——退火——涂润滑剂。对于黑色金属冷挤,其程序:下料——(校正)——退火——磷化处理(或草酸盐处理)——涂润滑剂,有的采用肥皂水作为润滑剂,在磷化处理之后立即进行,与磷化处理合为一个工序。若需要多次挤压,则根据实际情况在两次挤压之间增加退火(软化处理)和润滑处理  相似文献   

14.
“高级中继和技术卫星”(ARTEMIS)是欧洲空间局数据中继和技术卫星(DRTM)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ARTEMIS和数据中继卫星(DRS)。Artemis工程的主承包商是意大利的ALENIA SPAZIO(ALS),它领导了一个由若干欧洲和加拿大的大型公司组成的工业财团。ALS目前正在制造这颗卫星,预计1998年中作好发射准备(发射时间已推至2000年—译注)。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Artemis卫星的性能和关键特性。Artemis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用于数据中继(光、S/K波段载荷)关键技术的开发,还包括高级通信业务(用于移动通信的L波段载荷)的开发。 此外,Artemis还将试验一些能改进欧洲卫星平台的实用化技术(离子推进器,镍—氢电池和精密太阳传感器)。 为承载上述要求很荷刻的载荷,ALS开发了一种卫星平台,能承载600kg以上载荷,提供ZkW的功率。研制过程中特别强调开发一种可重复用于未来航天计划(例如数据中继卫星计划)的平台。卫星设计中密切注意了与多种运载火箭的兼容性,以适应绝大多数发射市场的运载火箭。 第三节介绍该星的开发方法。为使准备制造的各种研制模型最佳化,确保系统成功验证,制造了一系列子设备/装配系统的模型,并经过专门的质量检验测试,包括绝大多数环境试验,旨在降低未来卫星的成本。本文最后一节介绍该计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以1996年第二届TDRSS专题研讨会的内容为主,介绍美国TDRSS的现状,新研制星TDRS—H,I,J的主要技术指标改进,高精度定轨技术,TDRSS工作频段向Ka波段的过渡,几代用户转发器的发展情况,并较全面地介绍近几年来试验成功的若干TDRSS新应用,例如用于极区数据采集站高速数据中继,长期气球、无人飞行器和海上浮标的数据采集,运载火箭全程遥测数据的转发,遥感飞机高速图象数据和前向信息的传递以及正在研究的利用TDRSS对运载火箭发送靶场安全指令,为小卫星服务的按需接址业务等。  相似文献   

16.
在九十年代及后续的时间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第二套地面终端站(STGT)将为NASA天基网(SN)的用户提供高可用性指令和控制能力及更高级的服务。TDRSS这一天基网(SN)将是国际空间站和其它用户航天器及其地面支持部分的主要通信关口。STGT含有一套带备份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对带备份的射频(RF)到基带的设备链进行组配与控制,以完成用户数据的透明传输、用户星的跟踪测轨和中继卫星(TDRS)的控制和监视。STGT与位于哥达德航天中心(GSFC)的NASA测控网控制中心(NCC)有接口,通过该接口对STGT进行自动调度和控制。STGT还备有一个TDRSS本地操控中心(TOCC2)和一套与国内通信卫星(DOMSAT)的接口设备。TOCC2用于本地监视和备份控制,接口设备用于数据分发。本文专门介绍STGT,并重点描述为用户航天器进行中继业务的各部分的配置及其监控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1984年4月,美国用航天飞机发射了第一颗 TDRS 卫星。随着这颗卫星的成功部署,开创了通过同步卫星对中、低轨道航天器进行跟踪和数据通信的新时代。这颗卫星目前有一副 S 波段单址天线有些故障,但从总的工作情况来看,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美国航空航天局共花了10亿美元,十多年时间研制并部署这种天基测控系统。这种新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目的对仿RT/duroid材料,也就是微玻纤增强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下面简称F_4)的气动热烧蚀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中、低空导弹雷达天线罩选材提供依据。 通过电弧加热的超音速气流产生的加热量高于真实飞行时总加热量,同时,作用于实验件表面,这时滞止温度高于材料的热解温度,便认为产生了烧蚀现象。这一过程中产生热解烧  相似文献   

19.
资讯     
《航空港》2014,(1)
<正>第六届金投赏国际创意节探讨创意界的"中国梦"2013年末,在全亚洲最盛大的创意领袖峰会——第六届金投赏国际创意节上,来自中国的金投赏国际创意节创始人贺欣浩首发第一部商业创意理论著作——《商业创意》,从理论角度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第六届金投赏国际创意节,汇聚超过  相似文献   

20.
各种实验和试验计划都有一种倾向,即需要多套重复的处理系统以满足它们各自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不断购进新的设备;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得不使用不可靠的旧设备。“遥测数据处理系统”(TDRS)计划是一项新的技术进展,它为将来的试验计划提供实时的、集中而可靠的数据处理。现代通信技术使这种处理可为在任一地方进行的试验服务,使原来将数据送到工程师手里的时间减少了几天。本文阐明了采用这种系统的必要性,描述了选择所用设备的基本依据,并报道了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