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国内、外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编码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编码的有关标准,提出了国内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编码有关标准的发展建议,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编码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飞机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机身应用现状及航空制件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概况,阐述了航空复合材料零件验收标准的制定依据和原则,以及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验收标准的主要内容;对比并分析了国际主要航空企业的无损检测验收标准,简述了飞机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及机身无损检测标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说明了航空工艺标准在航空型号研制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国航空工艺标准的现状,指出我国航空工艺标准是随引进国外产品、与国外合作研制及转包生产飞机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绍了麦道、波音公司工艺标准的一些情况,最后对加强航标工艺标准制定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详细阐述了开展航空机轮和刹车装置零组件及结构要素通用化研究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航空机轮和刹车装置专业通用化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航空机轮和刹车装置零组件及结构要素通用化工作的方案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品漏油故障,通过对螺纹连接件密封结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对比不同标准关键要素的要求,结合试验验证结果,分析航空发动机螺纹连接密封结构设计标准符合性结果是否具备一致性,为航空发动机类似故障维护保障问题提供一种可遵循的共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依据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和构建方法,借鉴相关标准,编制了《航空机务人员胜任力词典》,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调查问卷,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问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最终确定了航空机务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及胜任力要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公司航空产品工装典型结构的现状分析,结合航空产品工装典型结构特点,对工装典型结构提出了设计规范化、要素通用化、结构系列化的标准化工作思路。以型材拉弯模、拉弯夹头典型结构标准化设计工作为实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航空产品工装各类典型结构标准化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光纤通道标准及其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光纤通道(FC)的协议结构、拓扑结构、分类服务及标准情况,对其代替MIL-STD-1553总线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分析了其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应瞄准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抓住时机,从其基础标准“光纤通道 物理和信号接口”开始,研究并制定适合于我国航空电子系统的光纤通道标准,为新机研制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用航空的发展,对小型飞机及小型航空电子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小型综合航电系统的结构与应用需求,通过分析ARINC615A标准,设计了一个基于TnIP协议的数据与应用加卸载系统架构。针对系统架构中的难点,提出了TFTP协议栈、数据卸载与应用软件加载等三项关键技术,给出了具体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系统在Vxworks平台上实现,目前已在某小型综合航电系统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航空工业在机轮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如:制定了航空机轮系列型谱标准;研制了歼六、歼七各型飞机通用的LS16D机轮;使歼八主轮和强五主轮使用同一种刹车片。“三化”取得了缩短产品研制周期,节省费用,便于外场使用、维护,方便供应和后勤保障等明显效果。航空机轮的“三化”仍存在型谱规格少,通用化不易落实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对“三化”重要性的宣传,完善结构要素标准,并建议将机轮作为推行“三化”的试点项目。  相似文献   

11.
按具体用途和功能将航空卡箍进行了分类,对国外尤其欧美国家和国内的航空卡箍标准进行了梳理,并从卡箍的产品结构、材料选用、试验验证及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现有和未来新型歼击机、舰载机、运输机等各种型号需求,对航空卡箍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王岭 《航空发动机》2019,45(3):91-98
为了推进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通过分析其本质和特点,研究国外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的实践与发展趋势,及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与内、外部挑战。认为推进商用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的关键是构建产品、生产和业务3个维度高度集成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针对商用航空发动机行业特点和技术、管理现状,提出构建基于模型的企业、实施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推进大数据应用、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以及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等是推进商用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在航空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祥芬  蔡峻青  张利寒  唐杰  侯晨光 《航空学报》2018,39(12):22311-022311
针对大数据在航空系统中的应用问题,阐述了学术界与航空工业界在航空大数据采集传输、分析技术及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航空大数据平台基础架构,对目前推出的几款航空大数据分析平台结合优化运营、优化维护、降低成本、降低风险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评述。指出大数据在航空系统中的应用还存在着理念、方法、技术、人等方面的挑战,并相应地提出大数据组织专门化、处理方法混合化、分析平台柔性化及跨界合作深入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飞阶段可靠性评估方法及试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将基于2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小子样零故障寿命试验方法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高可靠性航空武器装备设计定型试飞阶段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评估以及可靠性专项试飞/地面试验设计,通过计算给出可靠性评估及试验设计系数用表;同时采用Matlab对航空发动机历史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对应的形状参数;在此基础上,以某航空发动机为例对该方法工程应用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可用于解决试飞阶段航空发动机等高可靠性产品可靠性评估及试验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发动机研发领域内不同专业之间数据彼此孤立,相同专业的数据名称、符号、量纲不统一,无法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层次分析的问题,通过对发动机数据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建立了航空发动机大数据平台方案,从而挖掘数据间隐藏的规律,解决发动机复杂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全寿命周期内发动机不同阶段、不同专业数据的现状及管理的不足,开展了航空发动机大数据平台建立的需求分析,并利用工程经验开展了数据种类分析,首次定义了航空发动机元数据的概念及组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多维度、多专业数据关联的命名方法,为后续科研院所及发动机承制厂商建立航空发动机大数据平台提供了数据间关联的支撑,摸索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途径,从航空发动机设计的专业角度提出了大数据平台实施方向,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国内外数据体系架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航空产业特点和分析航空产品研制过程产生的大量数据,提出一种面向航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和全业务域的数据体系架构;为今后数字化转型下,可以依据顶层的数据体系架构对航空产品涉及的数据进行规范和统一、形成一套标准体系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企业动态联盟环境下的产品数据分布存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产品数据分布式存储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面向多联盟环境下的产品存储模型,定义了产品存储模型中的信息关联关系和资源关联关系,建立了联盟企业和产品数据的关系矩阵.以航空某企业联盟为应用背景,进行了关键技术的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8.
潘鹏飞 《推进技术》2021,42(12):2826-2837
在航空发动机飞行试验阶段,发动机技术状态变化快、故障频发,为了实时监控发动机工作参数变化情况,快速及时地预测并诊断发动机故障,本文研究了试飞数据驱动的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文章基于实际试飞数据建立了航空发动机ANN-NARX参数预测模型,考虑到建模样本量大、模型结构复杂、训练时间长、输入输出延迟等因素,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的最小数据样本需求和结构进行了改进优化,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确立了参数预测模型的自适应告警门限,同时基于构建奇偶空间残差模型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典型故障诊断。结果表明:实际试飞中只需有限架次试飞数据的训练学习,即可得到发动机参数预测模型,高压转子转速、压气机后压力、涡轮后总温及滑油总回油温度预测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1.0%、1.7%、0.2%和1.2%,综合模型建模误差和参数测量误差后的自适应告警门限有效降低了模型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已有数据样本集上的典型故障识别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制造业发展过程及智能制造发展的驱动要素,针对航空产品制造过程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型制造需求,分析了智能生产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关键要素,讨论了智能生产系统构建方法、智能化关键技术,提出了模块化智能单元体模型,给出了制造过程、生产系统结构的分析表达样例,为航空工业智能制造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概要介绍了国外先进航空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标准体系的构成;通过对航空工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需求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航空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标准体系的框架构成;论述了航空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标准体系发展的工作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