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和提高性能,美国洛马沃特系统公司开始重新设计其低成本自主攻击系统(LOCAAS)。 LOCAAS是一种小型无人驾驶飞机,打算装入SUU-64标准集束弹箱挂在美国空军的战斗机机翼下,以后将装在F-22和联合攻击机的内部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覆冰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械式除冰是治理导线覆冰的重要方法,具有安全性高、费用低的特点。通过推导冰的本构方程的增量式,编写了用于 ABAQUS仿真的 VUMAT 程序,并建立了碾压除冰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覆冰温度、覆冰厚度、导线直径以及除冰轮尺寸对除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简讯     
简讯俄罗斯在米格一31飞机上装备反卫星导弹据悉,俄罗斯在其反卫星计划下对米格-31M飞机进行了改装,在该飞机上装备了能够拦截卫星的一枚大型导弹。美国也利用麦道公司的F-15飞机开展了类似的反卫星计划。改装之后的未格一3iM装设了翼尖端板,机翼前沿根部...  相似文献   

4.
考虑机翼弹性变形时的传递对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递对准时 ,飞机机翼的弹性变形会对挂在机翼上导弹的子惯导系统的对准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对弹性变形进行建模。此时 ,KainandCloutier提出的“速度 +姿态”匹配的方法已不再适用。本文提出了一种“速度+角速度”匹配的快速传递对准方法 ,并且采用了一种更符合实际飞行情况的仿真方法对安装误差角和弹性变形角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这种匹配方案的对准精度比“速度 +姿态”匹配的对准精度提高了至少一个量级以上 ,而且可以达到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航天飞机防热系统材料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正 《中国航天》1993,(5):44-46
一、防热系统材料方案选择 载人航天器防热系统设计与材料问题是公认的实现载人航天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世界各国很重视载人航天器的防热系统材料研究。特别是航天飞机要求多次重复使用(美国和前苏联是设计使用100次),而且是载人飞行,因此要求安全可靠的、耐高温的、轻质的热防护材料。 1973年美国在进行航天飞机轨道器设计时,决定采用防热和结构分开的设计方案,即除鼻锥帽和机翼前缘采用热结构外,机身、机翼的其他部位采用冷结构加防热层的方案。如蒙皮结构采用常规航空铝合金来承载,它的外面采用轻质陶瓷瓦起防热隔  相似文献   

6.
机翼翼型变体技术可以根据任务和环境自适应地改变机翼形状、厚度、弯度等重要参数,使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都能取得较理想的气动特性。柔顺机构是实现机翼蒙皮光滑变形的驱动装置,相比传统液压机构具备质量特性好的优势。采用鱼骨型柔性钢架与四连杆机构实现了机翼前缘上下蒙皮向内收缩、前缘形状由钝变尖的弹性变形过程。通过设计“撞块”机构实现驱动行程的有效分解,解决了前缘尖端开口处蒙皮回收与机翼变形控制所需的驱动行程不一致的内在矛盾。变形后翼型与目标翼型误差最大位置不超过4 mm,变形过程中结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许用应力值。相比传统采用纯液压机构驱动的变形机翼设计方案,该基于柔顺机构的变体机翼结构减质14.1%。  相似文献   

7.
空天瞭望     
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报告公布经过近7个月的调查,哥伦比亚号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8月26日公布了关于该航天飞机失事原因的最终报告。报告指出,美国航宇局长期以来在安全问题上的放松和疏忽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报告说,造成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的具体原因是左机翼前缘上的防热系统破损,而这一破损则是由起飞后81.7秒从外贮箱左侧双脚架斜面段上掉下的一块绝热泡沫材料引起的。这块泡沫材料砸到了左机翼8号增强碳-碳板的下半部附近区域。在再入过程中,防热系统的这处破损使得过热空气透过了前缘防热层,并使左机翼的铝制结构逐渐熔化,导致结构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4,(12):40-41
美国航宇局的X-43A试验机2004年11月16日在太平洋上空以接近10马赫的速度成功地进行了一次飞行试验.以验证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技术。长3.66米的试验机速度达到了9.7马赫。装在飞马座火箭上的X-43A是挂载在一架B-52飞机的机翼下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升空的。在约12公里的高空,火箭和试验机脱离飞机,火箭发动机点火工作90秒,以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9.
提出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 ,对安装在飞机机翼上的应变传感器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其频率特性。并将该方法与传统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探讨了使用小波变换对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飞机升力大小主要随飞行速度和迎角而变.飞机超过了临界迎角就会出现失速.为了使飞机在更小的速度下仍具有足够的升力,机翼上采用了增升装置.运五飞机的增升装置是前开缝翼,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机翼临界迎角,以获得最大升力系数.缝翼的开启时机一般在飞行速度为95±10公里/小时时,过早或过晚开启或关闭缝翼都会对飞机的飞行性能带来极大的影响.一、故障现象运五飞机在试飞或飞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开缝翼不同程度的开启故障.其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左右开缝翼开启不一致;(二)两缝翼开启虽然是一致的,但开启的时机过早.前者导致了飞机的纵轴不平衡,后者造成升力系数下降,二者都将给飞行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1.
据《航空周刊》一九八○年十一月十日报导:载有“战斧”Ⅱ型中程空面导弹—MRASM 的海军/格鲁门公司的A—6E 攻击机在载飞试验期间由加利福尼亚海域的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上弹射起飞以鉴定巡航导弹装备在航空母舰飞机上的适应性。挂在 A—6机翼吊舱内的导弹在模拟飞行试验中通过导弹的的地形匹配系统为载机提供导航数据。这次模拟飞行试验于加利福尼亚州中国湖的海军武器中心终止。  相似文献   

12.
“速度积分”匹配传递对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递对准时,飞机机翼的弹性变形会对挂在机翼上导弹的子惯导系统的对准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速度积分"匹配传递对准方法,通过与速度匹配和"速度+姿态"匹配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速度积分"匹配方法比速度匹配和"速度+姿态"匹配方法更适用于机翼存在较大弹性变形时的传递对准。另外,此种方法对由时间延迟所引起的时间标记偏差也有比较好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持续性的通信系统,不但技术先进,而且整体规划合理。美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由时间上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现有运行的系统;另一部分是计划中的系统,这部分属于美军卫星通信转型。现有系统之间互有分工,各负其职;计划中的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金属波纹管作为流体导管、密封接头、接头以及需要挠性连接的场合已经应用许多年了。例如波纹管已被用作飞机机翼导管,在此为了适应机翼运动和温度变化,采用挠性导  相似文献   

15.
失重飞机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失重飞机通过抛物线飞行,可以产生连续几十秒的失重,也可以产生与月球和火星相似的重力水平。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地面太空游都开展了失重飞机体验项目,也许有一天你也能在失重飞机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觉。不同的人在进行失重飞机训练时,会有不同的感受。NASA的2004届航天员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在进行失重飞行训练时各自不同的训练体验——这也许对你将来体验失重飞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早在 1 0年前 ,美空军的EF - 1 1 1和F - 4G“野鼬鼠”飞机以及海军的RF - 8G就已开始退役。RF - 4和RF - 5现已日落西山 ,传统的专用战术侦察飞机后继无望。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 ,传统的战术侦察已由美国内战时期的气球 ,1 9世纪末德国实验的风筝和火箭 ,发展到安装在飞机上的照相侦察设备。今天的图像侦察 (IMINT)已应用了许多数据搜集手段 ,如传统的雷达、红外成像系统、光电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和逆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显示器等 ,它们都能提供战场的“图片”。战术侦察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用无人机取代专用的有人驾驶平…  相似文献   

17.
前缘切口对冲压式翼伞的气动力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压式翼伞是一种高性能的降落伞 ,其充气后的形状与飞机的机翼类似。翼伞前缘切口是翼伞区别于机翼的主要特征之一。文章利用CFD工具 ,对二维翼型剖面的切口模型进行了气动力计算 ,研究了两个切口参数 (切口角度和切口高度 )对翼型剖面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飞行颠簸及危害飞机颠簸强度与飞机大小、机翼载荷、空速和飞行高度都有关系;飞行颠簸分为轻度颠簸、中度颠簸、严重颠簸、极严重颠簸。由于大气的对流,产生颠簸无处不在,飞机遭遇颠簸时可能带来以下一些危害:降低旅程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和提高性能,美国洛马沃特系统公司开始重新设计其低成本自主攻击系统(LOCAAS)。LOCAAS是一种小型无人驾驶飞机,打算装入SUU64标准集束弹箱挂在美国空军的战斗机机翼下,以后将装在F22和联合攻击机的内部武器舱中。这种“智能弹药”是美国空军耗资3300万美元的先进技术验证(ATD)计划的一部分,由洛马公司和美国空军各承担50%的研制费用。ATD计划将于2001年年底启动,那时美国空军将开始进入产品方案和降低风险阶段。在21世纪头10年中期将开始工程和制造研制阶段。在最初…  相似文献   

20.
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加工业还刚刚开始,研究人员正在为随时都可以获得微重力环境而努力,这是空间材料加工进入 商业化的基础。目前美国和欧洲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了大约140项材料流体科学实验,而且还利用探空火箭进行了250项同类试验。由于美国航天飞机飞行曾一度受挫,使西方各国进入空间的机会受到了限制,苏联光子号回收舱和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并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中国和苏联在其返回式卫星上不止一次为西方搭载过微重力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