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阳光 《航天》2011,(10):12-12
欧空局局长多尔丹在莫斯科航展上说,该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联合开展首次载人火星探测。但他没有给出时间表,也未说明将使用哪方的飞船。双方联合开展的“火星”500载人火星飞行模拟项目已持续了442天,封闭在隔离设施内的志愿者还要在其中停留78天。俄欧的联合载人火星探测将面临美国的竞争。航天飞机计划结束后,NASA预计将会继续建造能用于深空探测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而低地轨道人员运输工作将外包给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9,(10):45-46
NASA莫斯科办事处负责人鲍曼8月25日在一次国际航空航天会议上说.NASA已邀请俄方联合开展一项载人火星探测飞行。俄眼下打算在未来某个时间开展自己的载人火星探测任务。鲍曼说,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应利用国际空间站项目所取得的成就,机组人员应来自多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5,(2):45-45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透露,征集6名志愿者进行载人火星飞行模拟试验的工作即将结束。他说,参加模拟的6名志强者均为男性。俄航天部门将与他们签署合同.合同中将注明参试条件和可能存在的危险。试验中.如志愿者不愿继续试验,可在任何阶段退出。试验预计于2006年在俄科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进行.将持续500天,差不多跟载人火星飞行整个航程的时间相同。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10,(4):7-7
7月7日.俄罗斯航天局长宣布载人火星任务计划将在2035年之后开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1):46-46
欧空局选定的参加火星飞行任务模拟的4名志愿者去年12月11日在巴黎与媒体见面。作为欧空局载人航天署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火星”500火星任务模拟项目的一部分,从2009年3月24日起,其中两人将与4名俄罗斯志愿者一起在设在莫斯科的一座隔离设施内生活和工作105天,以为将在2009年晚些时候开始的全面模拟做准备。全面模拟也将由6人参加,但封闭时间将达到执行载人火星探测所需的520天。这4人是从5600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法国3人,德国1人。  相似文献   

6.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3,(12):12-15
核聚变火箭可用于载人火星探测 一些科学家称,用核聚变动力超快速飞船将航天员送往火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事该项技术研究的一个团队称,核聚变火箭的物理原理已得到实验室验证,很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用于送人开展90天的飞往火星之旅。现有化学推进系统往返火星约需500天。身处深空这么长的日寸间会让航天员遭受大量辐射,  相似文献   

7.
正NASA官员5月9日在载人火星探测峰会上表示,作为30年代送人前往火星计划的一部分,该局可能会在20年代末派宇航员在绕月轨道上飞行一年。NASA助理副局长威廉斯说,NASA最近宣布,其眼下的载人火星探测规划包括在月球周围建设一座"深空门廊",以充当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所需操作和技术的试验场。他说,这座月球前哨站最终还会作为载人火星探测飞船的发射点。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2,(5):10-10
近日,美航宇局空间站计划经理萨弗雷蒂尼表示,航宇局正考虑利用国际空间站来演练载人飞往火星。空间站可作为研究人体对长期微重力反应的试验场,而这将是需耗时数月的载人火星飞行的特征之一。他说,该局正在探讨在国际空间站上模拟飞往火星的可能性,为此航天员们在站上停留的时间将超过通常的6个月,并将经受飞往火星时将遇到的其它条件。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8月6日13时31分,NASA新一代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MSL)经过8.5个月的飞行,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并传回第一组火星照片。作为迄今为止最庞大、最复杂、最先进、最昂贵的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不仅将使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且将为美国本世纪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计划验证关键的支撑技术。本文着重分析“火星科学实验室”取得的主要技术突破及其对美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类社会和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星探测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从1960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无人火星探测器至今,人类已发射无人火星探测器47次,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载人火星探测在探索地外生命、星际移民、推动科技发展、提升国家地位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航天运输系统技术是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实施的基础技术,其技术水平对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风险、复杂度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开展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庞之浩 《中国航天》1991,(10):27-31
自人类登上月球之后,下一个要征服的目标将是火星。本文介绍了目前科学家研究出的三种载人火星飞行方案,及美国、苏联和欧空局的载人火星计划,最后提出了载人火星飞行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外文献综述了为保证未来载人火星航行的安全和航天员的健康与活力,应开展的生物医学与预防措施及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等的必要性和研究内容;分析了载人火星航行面临的主要环境危险;最后介绍了为载人航行开路的机器人火星探测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3.
正洛马公司已提出一项任务方案,拟在2028年在火星轨道上建起一座由6名宇航员值守的实验室。NASA迄今只给出了载人登火星规划的前几步。它正在研制"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并在与洛马共同研制"猎户座"载人飞船。该箭船组合定于2018年进行首次无人联合试飞,2023年将进行首次载人深空飞行,届时  相似文献   

14.
杨孝文  徐菁 《航天》2010,(8):46-49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于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在密封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11,(8):47-47
NASA8月4日宣布,其“火星侦察轨道器”(MRO)的观测数据表明,火星上在最温暖的几个月里可能有流动水。博尔登局长说.NASA火星探测计划使人类距确定火星能否支持某种生命形式越来越近,并再次表明火星是未来载人探测的重要目的地。观测表明,火星某些山坡上在春末到夏季有深色手指形特征出现和向下延伸.这些特征在冬天消退.第二年春天又会再次出现。探测器上的仪器对火星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几个陡坡上这些重复出现的特征进行了反复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0月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NASA火星征程:制定太空探索的后续步骤》,阐述本世纪30年代人类到达火星空间、最终登陆火星并开展可持续探测的战略目标,提出以载人登陆火星为总目标的空间探测实施战略、原则和挑战,循序渐进地迈上"依赖地球"、"试验场"、"独立于地球"三个台阶,指导未来载人火星探测活动。载人火星探测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提出的规模最为宏大的航天工  相似文献   

17.
棚梓 《航天》2014,(10):20-21
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三辆火星漫游车已经在火星上各自跑了不少路,于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至今仍在运行。虽然载人登火星依然遥遥无期,但NASA决心不断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以延续技术发展,为载人登火星积累经验和知识。根据计划,NASA的下一代火星漫游车将在2020年发射,称为“火星2020”,它将携带“一组精心选择的设备”前往火星。  相似文献   

18.
黄志澄 《航天》2014,(10):14-19
最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对美国航宇局(NASA)的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评估报告中,将“进入、下降与着陆(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E D L)”技术,列为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第一项关键技术。其余两项分别是空间推进及能源和辐射安全。对于载人火星探索任务,为何EDL 技术会显得如此重要?为了问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首先从“好奇”火星探测器的EDL过程说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1998,(4):10-11
国际空间站将用来验证载人火星探索技术图1充气式运输居住舱样舱将对接到国际空间站上美国航宇局准备对国际空间站的用途作一次重大调整,让这座470吨重的空间设施与开发载人火星探索所需的专用硬件和技术更多地联系起来。该局已初步确定将在2014年发射一颗载人火...  相似文献   

20.
张雪松 《航天员》2013,(3):24-25
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最适合人类移民的行星。历史上人类对火星曾满怀梦想,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类深空探索或移居的热门星球。2010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放弃星座计划后,指示NASA将载人航天的重点转向小行星和火星,其他国家也把注意力慢慢转向了火星。新的航天形势下,各国民间也出现了一波载人火星任务的新高潮。载人登陆火星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呢?我们回顾人类探索火星的起源及其历程,或许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