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磁化工件点选择的理论分析,结合300M钢的B~H、Br~H和U~H曲线,对主起落架材料300M钢按检查要求的不同制定出了相应的磁化规范,同时通过大量的试验,用交流与直流电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主起落架的磁粉探伤磁化方法的确定作了一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淬火介质冷却金属时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隔离膜,45钢和40Cr钢在不同浓度介质中淬火,可得到比水淬、油淬更大的淬透深度和更小的淬火变形,并可防止淬火开裂。淬火后的组织正常,机械性能符合要求。故表明,此种介质用于钢铁零件淬火非常有效。本文还对使用中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目前,国内外资料所介绍的淬火介质,虽然种类繁多,但基本上都是随着钢种、零件的几何形状和精度要求而有所不同,还没有一种能适合所有钢种淬火的介质。为了寻求一种能适用于多钢种的淬火介质,我们参考国外专利,并进一步试验研究出一种新型淬火介质—双钠淬火介质。它弥补了水和油作为淬火介质的缺陷,解决了低淬透性钢、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渗碳钢、碳素工具钢的淬硬、变形和开裂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对煤油,汽油,柴油,工业酒精和水五种液体进行了喷雾粒度试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对液体介质进行磁化处理有减小液雾粒度的作用。这对改造低效率的燃烧器是一个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任尚坤  徐振瀚 《航空学报》2014,35(5):1452-1458
为了精确检测和早期评价铁磁试件的应力集中状况和疲劳损伤程度,对灵敏微分磁导率检测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探讨了灵敏微分磁导率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研制搭建了灵敏微分磁导率检测的试验平台,对部分碳素钢结构材料的灵敏微分磁导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测量低场磁化曲线的方法对碳素钢材料的灵敏微分磁导率进行了测量验证。理论证明了检测信号与微分磁导率成正比,试验发现20钢、35钢和235钢的灵敏微分磁导率即初始微分磁导率,并与振动样品磁强计低场磁化曲线的测量结果一致。对20钢,当拉应力接近断裂强度时,灵敏微分磁导率的变化量可达30%;对45钢,当拉应力接近断裂强度时,灵敏微分磁导率的变化量可达35%。可见,灵敏微分磁导率检测技术是一种新的高精度测量应力分布的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淬火温度及冷却方式对16NiCo钢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不同温度淬火风冷与油冷后,随淬火温度的提高,性能变化趋势相近,强度至800℃~830℃达最大值,而后开始降低,860℃淬火冲击韧性为最高。860℃油淬与830℃风冷相比,强度下降不多,冲击韧性提高幅度比较大,并且随淬火温度的增加,两个强度指标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不同介质下钛合金切屑变形的高速铣削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介质、不同铣削速度对切屑宏观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及其原因,得出了干铣削、空气油雾和氮气油雾介质下切屑变形的各自特点以及切屑变形随速度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前言真空淬火工艺中,油淬是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但在高强度钢30CrMnSiNi2A制作的航空重要受力构件上,国内尚未见有应用先例。对30CrMnSiNi2A钢进行真空加热后油淬与目前通常应用的热处理油淬方法如:盐炉油淬、电炉油淬及涂料保护电炉油淬相比,组织和性能有什么不同?真空油淬在30CrMn-SiNi2A航空构件上应用存在什么问题?本文根据一系列试验结果,从组织、特别是某些性能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试验内容一、试验用钢采用102钢厂生产的φ18毫米30CrMnSiNi2A棒材,炉号为6414。成分:C 0.27%、Cr1.14%、Mn1.19%,Si1.07%、Ni1.68%、Cu<0.15%、S 0.004%、P 0.007%。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406、406A、D6AC高强钢在几种水性介质中的应力腐蚀试验结果,并对传统使用的0.5%重铬酸钾水溶液和不同浓度硼酸盐溶液缓蚀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以四硼酸钠溶液代替重铬酸钾溶液作为高强钢压力容器理想的打压试验介质。  相似文献   

10.
冲压发动机超薄壁波纹形件的粘性介质压力成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是一种采用具有高粘度并且可流动的半固态介质作为软凸模的成形方法。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温合金超薄壁波纹形件成形过程坯料形状、应变分布、厚度分布的变化和界面摩擦对板料成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形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厚度均匀;与钢凸模成形相比较,可以避免局部较小半径曲面之间的严重颈缩;对于具有局部较小半径曲面的复杂形状薄壁件,粘性介质压力成形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D6AC钢奥氏体湾分级淬火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D6AC钢奥氏体湾分级淬火优化工艺对力学性能。断裂韧性、显微组织、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奥氏体湾分级淬火工艺为900℃/30min→530℃/30min油冷,530℃回火2h。此工艺可保证材料常规力学性能,提高断裂韧,降低淬火应力,减少了壳体变形,解决了D6AC钢用常规淬火变形超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借助动电位极化技术分别测得不同浓度NaCl溶液和水介质中7B04铝合金和30CrMnSiA钢的极化曲线。采用数值模拟与电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不同阴阳极面积比下、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7B04铝合金和30CrMnSiA钢的电偶电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耦合前后7B04铝合金和30CrMnSiA钢试样腐蚀后的微观形貌。基于当量折算法的原理,以极化曲线作为边界条件建立数学模型,折算出多种阴阳极面积比下与30CrMnSiA钢耦合后的7B04铝合金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与水介质中的当量折算系数。结果表明,Cl-浓度和阴极面积的增加均会加剧电偶腐蚀,相较而言,阴阳极面积比的影响更为强烈。与30CrMnSiA钢耦合后,7B04铝合金加速腐蚀,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与水介质中的当量折算系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3.
9SiCr合金刃具钢在不同介质淬火后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9SiCr合金刃具钢在清水、锭子油和高压气体等淬火介质中淬火对比实验,研究了9SiCr合金刃具钢在不同介质淬火工艺处理后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淬火时试件表面与中心的温差较大,锭子油次之,高压气体较小;试件高压气体淬火时,温度梯度小,整个断面冷却比较均匀,可以预计,相应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也比较小;应用适当压力的氮气能够实现淬透性比较好的9SiCr合金刃具钢的淬火处理。  相似文献   

14.
对30CrMnSiA钢大直径薄壁燃烧室壳体热处理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壳体的直径和长度变化主要受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影响,且组织应力的作用大于热应力,导致热处理后直径缩小,长度在一定范围变化。燃烧室壳体椭圆度及母线直线度主要受吊装方式、壳体焊接质量、油冷时壳体入油速度等工艺方法影响,采取专用工装,可以校正燃烧室壳体椭圆度及母线直线度。  相似文献   

15.
Bren.  RJ 《航空制造技术》1996,(4):46-47
用分级淬火油来控制工件变形好富顿国际公司R.J.BRENNAN分级淬火油这个名词是1942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将钢件由奥氏体状态放到温度比Ms略高一点的介质中进行淬火。钢件放在其中的时间恰好使各部分温度平衡,随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从而减少表面和芯部转...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5号、30CrMnSiA为主的淬火钢(硬度HRC35-50)铣削加工的研究,分析了淬火钢铣削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优化了切削参数,确定了适合加工淬火钢的刀具几何参数及材料,明确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淬火钢时,应该采用油雾冷却,为以后的淬火钢铣削加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液压油的种类 液压系统中的工作介质是液压油。飞机液压油要求粘度适中、化学稳定性好、不易燃、不易爆、对人体无害、不腐蚀飞机结构材料。早期飞机使用的“蓝油”属于一种植物基液压油,因这种油燃点较低、易变质,有逐渐被淘汰之势。现代小型飞机广泛使用的“红油”属于一种石油基液压油,这种油化学稳定性好,但遇到特定的有机溶剂时易燃。现代大型飞机使用的“紫油”属于一种磷酸酯合成液压油,它为阻燃型,耐热性好,使用温度可达100℃以上,即使燃烧也不扩散。缺点是易被水污染、对密封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1Cr16CO5Ni2Mo1WVNbN钢的金相组织、室温拉伸、冲击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随淬火温度升高,回火温度降低,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降低,而室温拉伸强度略有升高;淬火介质对室温力学性能以及金相显微组织的影响不明显;淬火保温时间和回火保温时间对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和室温拉伸性能影响不大。因此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1100oC×90min,油冷+680℃×3h,空冷。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高低温循环条件下某种导弹用密封氟橡胶材料的老化机理,对某牌号的弹用密封氟橡胶试样进行了高低温循环油介质加速老化实验。对其在高低温油介质条件下的压缩永久变形、机械性能、微观形貌、分子结构、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计算了氟橡胶分子几个重要的化学键的离解能。结果表明:高低温循环下特种氟橡胶的最大拉伸强度与拉断伸长率随着循环周期数的增加逐渐降低,油介质中贮存的氟橡胶试样压缩永久变形率在老化前期逐渐增大,老化后期略有恢复,随着老化时间增长氟橡胶分子侧基分解,主链柔顺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5号、30CrMnSiA为主的淬火钢(硬度HRC35-50)铣削加工的研究,分析了淬火钢铣削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优化了切削参数,确定了适合加工淬火钢的刀具几何参数及材料,明确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淬火钢时,应该采用油雾冷却,为以后的淬火钢铣削加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