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振动的功率流理论和一般概率摄动法,研究了多源激励浮筏隔振系统频域内振动传递路径的功率流传递概率的度量问题,提出了频域内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的功率流传递度的新概念和方法,在考虑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后,在频域内清晰地描述了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的功率流传递度.   相似文献   

2.
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的传递可靠性灵敏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薇  张义民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5):1080-1086
基于Kronecker代数、矩阵微分理论、向量值、矩阵值函数的二阶矩技术及随机有限元方法,实用有效地提出了具有随机路径的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的传递可靠性及可靠度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在考虑传递路径参数,包括质量、刚度、位置参数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对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的传递可靠性和可靠度、灵敏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给出了随机振动传递路径系统传递可靠度及可靠性灵敏度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据此可以考虑工程实际中大量的传递系统中固有的不确定性,为解决不确定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的问题提供有效方便的途径,为其结构的动力修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封闭差动齿轮系统在减振降噪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从传动系统运动分析的角度出发确定其振动传递路径并分析各路径贡献度的研究方法。以齿轮啮合时产生的时变啮合刚度和误差等效位移作为内部激励,分析封闭差动齿轮系统的振动传递路径,基于功率流法分析各振动传递路径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接受结构输出轴、差动级太阳轮和封闭级行星轮在最大共振频率下对应的最大共振幅值分别为14 010、3 314 (m/s2)/Hz和95 180 (m/s2)/Hz;包含封闭级内齿圈和输出轴的路径4在差动级外啮合激励、差动级内啮合激励、封闭级外啮合激励和封闭级内啮合激励对应的振动传递路径贡献度百分比分别为777%、775%、786%和699%,封闭级内齿圈和输出轴在封闭差动齿轮系统振动传递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振动传递规律是业内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控制整个机械系统振动传递,通过找到振动能量的传递主要路 径,进行了结构优化和参数设计。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振源机理及研究进展,分别对航空发动机规律性激振源与非规律性激振源进 行了系统地论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转子系统故障的研究情况;详细分析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及其衍生方法相关技术的优点以及 近年来传递路径分析法(TPA)、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法(OTPA)、扩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法(OPAX)等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汽车、地 铁、船舶、航空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不同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传递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 展望。由于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并未系统开展,分类综述了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传递特性研究成果,搜集整 理了应用于转子-轴承-机匣-吊挂系统振动传递分析方法,可为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传递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某型螺旋桨的传力结构与动力学模型,对其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采用锤击方法进行了螺旋桨振动传递试验研究,得到了由螺旋桨到功率输出机匣的振动传递率,应用该振动传递率对功率输出机匣测量振动进行了修正,并将其结果用于螺旋桨叶片振动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试验研究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6.
附件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过度振动常常会造成附件结构的局部破坏。针对某航空发动机具有多个安装结构支撑的滑油箱系统,开展不同飞行状态(空中慢车、巡航以及最大工作转速状态)下滑油箱振动传递路径分析(TPA)。首先,基于TPA基本原理,建立了多支撑滑油箱系统TPA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基于某发动机实测滑油箱振动载荷谱,仿真分析了滑油箱多个目标点的振动响应。进一步地,基于仿真TPA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飞行状态下安装结构对滑油箱振动响应的贡献量大小。结果表明,在N1、N2及2N1处,滑油箱振动响应相对较大;在空中慢车和巡航状态,安装结构不同振动传递方向对目标点振动响应贡献量排序为Y>X>Z;在最大工作转速状态,不同安装结构Y向和X向振动传递方向对目标点振动响应贡献量相对较大。最后,通过降低主要传递路径的传递函数和工况载荷,滑油箱振动响应分别下降了1.5、2.8 dB。本文所使用的TPA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航空发动机复杂多支撑外部附件系统的动力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整体传递矩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复杂多轴齿轮传动系统整体传递矩阵方法及在直升机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分析中的应用.首先说明了直升机传动系统传递矩阵方法力学模型,推导了传动系统中典型齿轮副啮合传递矩阵、并车级和行星级齿轮啮合传递矩阵,说明了这种具有多种齿轮副啮合的复杂多轴系统整体传递矩阵模型组集方法,最后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典型直升机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分析,讨论了这种直升机动力系统振动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翼吊发动机安装结构隔振特性并优化其隔振器设计,建立了发动机安装节-吊架-机翼结构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态验证并分析了安装结构的隔振特性.进行发动机3种典型工况下的结构动响应分析确定了振动传递的主路径.基于振动传递路径法研究了隔振器参数和安装位置对安装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振动载荷经安装结构后低压转子转频和高压转子转频峰值响应分别降低22.03%和14.65%.低压转子转频振动传递主路径为发动机-前安装节-吊架-机翼,高压转子转频为发动机-后安装节-上连杆-机翼.通过合理设置隔振器位置可以使安装系统隔振率达到50.41%,隔振器的频率比为5和阻尼比为0.25时安装系统隔振率可达70.67%.为了优化整个发动机安装系统的隔振效果,设计隔振器时必须选取合适的安装位置和参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格变形技术的涡轮叶片变形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学科耦合,需要在涡轮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气动模型和结构模型之间传递温度、气压和变形等载荷.研究结构变形向气动网格传递的实现方法.参数空间插值方法解决耦合面网格不一致时的变形插值问题;网格变形技术用来调整气动网格内部节点的位置,保证变形传递后的网格质量.某涡轮叶片变形传递实例的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中的变形传递.   相似文献   

10.
整体传递系数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大型复杂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新方法。本文应用整体传递系数法分别对单转子、双转子系统碰摩故障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碰摩现象的瞬态响应,应用傅立叶变换对振动响应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出单转子和双转子碰摩故障的频谱特征,并与实验结果对比,得出了较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多架无人机协同航路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敌方防御区域内雷达,导弹等威胁阵地的具体分布情况,采用划分Voronoi多边形的方法制订初始航路,然后对初始航路进行了合理的离散处理,最后采用动态链类比法调整航路,航程并对航路进行光顺处理,提出了一种协调多架无人机(UAVs)于同一时间到达目标点的航路规划方法,用数字仿真技术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An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en made of phase-front distortion in microwave signals sent over a slanted path. This distortion is important in systems involving phase measurements between a ground station and a moving upper terminal. To insure path stability, the upper terminal was simulated by a series of mountaintop antenna arrays. Phasefront distortion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time variations in radio range on a single path and in terms of first and second range differences between pairs of paths. The cross correslations of pairs of range and range difference records are discussed, and the strong dependence of correlation on fluctuation frequency is emphasized. Mountaintop terrain effects on the spatial homogeneity of the phase front are found to be insignificant. Some of the phase-front statistics are found to be weakly dependent on time of day and on wind velocity at the lower terminal.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飞机结构的振动信号和舱内噪声信号,采用FXLMS(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算法设计主动降噪系统对发动机转子引起的飞机客舱内噪声进行区域化降噪控制。首先对主动降噪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采用的算法进行了阐述和推导;然后对客舱中布置的麦克风及振动传感器采集到的舱内噪声和结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计算出舱内空间的声场分布情况,并在噪声较大区域安装麦克风作为主动降噪系统的降噪目标。基于相干性原理,计算了飞机结构振动信号与舱内噪声信号之间的相干性,并依据计算结果选取相干性最高的一组振动信号作为主动降噪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最后在客舱中安装若干扬声器作为次级声源,实际测试其到目标区域麦克风之间的误差通道,根据测试的误差通道传递函数并结合振动、噪声数据进行主动降噪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主动降噪系统能够在目标区域取得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水避石原理的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宵  王宏伦  李大伟  吕文涛 《航空学报》2013,34(7):1670-1681
借鉴自然界流水避石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流体计算的无人机(UAV)三维(3D)航路规划方法.首先介绍了球心位于坐标原点时,球形障碍三维绕流问题的解析解.之后采用旋转平移矩阵与流线数据叠加方法生成了任意位置多障碍同时存在的三维流线.为验证解析解的有效性同时给出该方法基于数值模拟的计算过程,对适合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的流体模型和数值求解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通过数值模拟求解航路的方法.最后,根据无人机机动约束对流线进行处理得到可飞航路,将航路长度、纵向和横侧向机动次数作为子目标函数对航路进行综合评价.仿真结果表明:解析法航路规划中,圆球障碍的地形建模简单计算量小,航路集中在由起点至终点的航路带间;数值法航路规划适合障碍分布复杂的地形,航路分布于规划空间中.这两种方法的航路平滑,能够满足无人机飞行约束,航路具有绕流意义的最优性,可以避免势场法的局部极小问题,并且可以提供多条备选航路.  相似文献   

15.
在常值风作用下,为了使多枚反舰导弹能实施高度协同的攻击,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常值风作用下的多弹协同航路规划算法.首先,分析了常值风对导弹地速及航路飞行耗时的影响;其次,重点讨论了航路的评价问题,采用了随种群进化而变化的时间协同度评价策略,并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子;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协同航路规划算法在常值风作用下...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动态路径规划实时性强和动态跟踪精度高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能够同时发现并追踪多条最优以及次优路径的改进多元优化算法(IMOA)的求解方法。首先,通过利用贝赛尔曲线描述路径的方法把动态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动态优化问题;然后,把相似性检测操作引入到多元优化算法(MOA)中,增加算法同时跟踪多个不同最优以及次优解的概率;最后,用IMOA对贝赛尔曲线的控制点进行寻优。实验结果表明:当最优路径由于环境变化而变为非优或者不可行时,利用IMOA对多个最优以及次优解动态跟踪的特点,能够快速调整寻优策略对其他次优路径进行寻优以期望再次找到最优路径;其综合离线性能较其他方法也有一定的提高。因此,IMOA满足动态路径规划的实际需求,适用于解决动态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7.
飞机舱内噪声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孔成  陈鹏  王政  田昊  唐道锋 《航空学报》2016,37(8):2370-2384
飞机舱内噪声是影响乘客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舱内噪声的最小化是国内外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对飞机外部噪声源特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噪声源/传递路径识别、舱内降噪措施以及声学试验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噪声源以及噪声传递路径识别主要从各种识别技术手段方面展开了讨论,包括频率分析法、相关技术、修改噪声传递路径、空气传声以及结构传声的识别。而舱内降噪方法主要从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两方面进行全面介绍,指出被动降噪是一种修改与优化噪声传递路径的方法,而主动降噪能自动感应识别并控制噪声源,并分别给出了两者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在噪声测试与仿真模拟方面则介绍了国内外地面实验室舱内噪声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国内的不足,对仿真计算理论进行了梳理,列出各自的适用范围。最后,指出了目前舱内噪声研究依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给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人机应用环境的多样化,在复杂环境中寻找无碰撞路径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可以找到可行的路径,但它们在时间效率和路径长度之间没有很好的平衡,传统的几何算法只能避免特殊形状的障碍物。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几何路径规划算法,使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开任意形状的障碍物,找到较短的路径。首先,针对不规则障碍物,建立了凸多边形覆盖模型。然后解决了传统几何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提出了从相邻路径段生成无碰撞路径的二次规划思想,并针对该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阀值策略。最后,为了验证算法的性能,在不同的复杂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并从几个方面对所提出的算法与A*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