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航空航天电子测量领域实验阶段需要模拟多通道任意波形信号的测试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LAN和FPGA的八通道任意波形发生器。该任意波形发生器以LAN为通信接口,采用微控制器STM32F427为主控核心,控制网络芯片实现网络通信,并根据上位机的控制命令,设置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各种参数。同时在FPGA内构建八通道DDS处理模块,经高速D/A和模拟处理电路输出八通道任意波形。该系统可同步输出幅度、频率、相位和波形类型可调的八通道任意波形,能通过网络通信接口下载任意波形,输出正弦波时模拟带宽可达30 MHz,幅度可达10 V。经测试结果表明,该任意波形发生器体积小、稳定性高,各通道输出信号参数均可灵活设置,可以满足航空航天系统多通道模拟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Z80单板微型机的几种模/数(A/D)、数/模(D/A)接口电路和编程使用方法。并举例说明A/D、D/A接口电路,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微型机模拟以及用微型机产生各种控制波形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双通道高速实时大容量数据采集存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通道高速实时大容量数据采集存储系统,采用FIFO和多微机,多硬盘了列存储技术,实现了在每通道达20MHz采样速度的情况下,对I,Q两个通道同是地采集存储数据量达1000Mbyte的高速实时大容量数据采集存储系统。  相似文献   

4.
超音尾喷流流场的自动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套用于对超音速尾喷流场进行全自动测试与控制的系统。在系统中采用软件模拟硬件的独特方法,自行设计的由步进电机驱动的三维坐标架,能平滑无停滞地在流场中作三维往复移动,精确定位并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数据传送率达500Kbit/s,较常用的A/D板相比,其精度大大提高,并可有效地节省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FPGA为核心的实时视频图像采集与存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通过Verilog编程实现了视频解码A/D配置,视频图像采集逻辑控制和图像存储逻辑控制等功能模块;采用IDE接口硬盘作为存储介质,FAT32文件系统作为图像存储形式来记录实时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实时性强、集成度高、存储能力强及易于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86/300微机常用的 ST-711、SBX311 A/D 板的 PL/M86采集程序。  相似文献   

7.
全并行结构FFT的FPGA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全并行结构FFT设计方法,采用X IL INX公司最新器件V irtex II P ro,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和图形输入相结合的方法,在ISE 6.1中完成设计的输入、综合、编译及布局布线,并用M od-e lS im和M atlab对设计作了联合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利用FPGA器件中大量的乘法器、逻辑单元及存储器等硬件资源,采用全并行加流水结构,可在一个时钟节拍内完成32点FFT运算的功能,设计最高运算速度可达11ns,可实现对高速A/D采样数据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基于V/F变换的高精度干式变压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 ,采用LM2 3 1A/F变换芯片和89C5 2单片机实现工业现场测量对象的A/D转换。V/F变换器具有高精度 ,高线形度 ,且外围电路简单的特点。采用单片机直接与V/F变换器连接进行A/D转换 ,不需要额外的硬件电路 ,充分利用硬件资源 ,精心设计软件 ,系统分辨率可达 12位 ,转换精度可达 0 .0 2 %。当传感器与上位机距离较远时 ,可以采用RS -4 85接口或无线数据发送 /接收模块实现远距离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外回路控制结构,系统地阐述了此结构在直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内回路主要使各个通道解耦,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使系统具有速率响应特性;外回路采用输出反馈,对已解耦的不同通道分别进行单回路设计。其中内回路的解耦特性是内/外回路设计概念的基础,采用特征结构配置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内回路的通道解耦。采用内/外回路结构所设计的直升机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指令跟踪性能、抗干扰特性以及良好的解耦响应特性。实例研究充分展示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控制系统的内/外回路设计概念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外回路控制结构,系统地阐述了此结构在直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内回路主要使各个通道解耦,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使系统具有速率响应特性;外回路采用输出反馈,对已解耦的不同通道分别进行单回路设计。其中内回路的解耦特性是内/外回路设计概念的基础,采用特征结构配置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内回路的通道解耦。采用内/外回路结构所设计的直升机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指令跟踪性能、抗干扰特性以及良好的解耦响应特性。实例研究充分展示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试验现场数据采集具体应用,采用FPGA器件Cyclone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件,利用Cyclone控制A/D转换芯片AD1674执行采样控制,在QuartusⅡ平台下执行软件编程实现正确的A/D转换的工作时序控制流程,并在FPGA片内实现对AD采样后的数据实现串行结构FIR滤波处理。又设计了FPGA对nRF2401的逻辑接口,以通过射频链路向外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引发前线聚合法(TFP)快速制备了蒙脱土/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含量对前线聚合反应的前线推动速率Vf和最高前线温度Tmax的影响,并通过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不同固化物的性能与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体系的前线推动速率和最高前线温度均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大而变小;采用TFP法使蒙脱土/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完全固化;蒙脱土在固化物中实现了插层或剥离,对基体树脂具有较好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进行一种啤酒发酵检测与控制装置的研制,装置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端,STM32智能网关,物联网云平台三部分。数据采集端一方面通过PT100传感器和HX711芯片构成的放大和A/D转换电路完成温度采集,将数据通过类似I2C的通信方式传给STM32 ARM核心电路,然后由PID串级算法实现温度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复合电极和LM358电路实现信号检测与放大功能,采样pH差分电压信号,送入STM32 ARM完成A/D转换。STM32 ARM网关一方面通过LCD液晶屏显示测量数据,另一方面与4G LM61模块以PCIE接口相连,将数据以MQTT协议的方式上传中国移动OneNET云平台,并通过时间调度算法管理多个任务的执行,系统符合工业4.0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场显示的方法研究了旋转U型通道内的流场.该U-型通道的横截面为50 mm×50 mm,弯道的平均半径Rc与通道的水利直径D的比值为0.65,旋转轴与弯道的曲率轴线平行.在雷诺数为100 000时,分别对转动数为Ro=-0.2,0和0.2的三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和通道曲率的共同效应对通道内的流场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在弯道的下游影响更大;不同的转动数下流场的形态有明显的差别,这表明由哥氏力引起的二次流在确定流场结构时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空气动力学/计算结构动力学/计算气动声学(CFD/CSD/CAA)耦合的声气动弹性时域仿真方法。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声学分别采用大涡模拟和Lighthill声比拟理论进行计算。采用D’Alembert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二维简支壁板在超声速流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在时域内进行求解。其中几何非线性采用Von Karman大变形理论描述。以二维弹性壁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音速流场中噪声、气动力、和壁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非线性颤振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长输埋地管道振动台试验的过程中,针对数据信息的采集量测以及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管-土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内容包括埋地管道结构纵、横向在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受力变形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主观测断面及辅助观测断面的位置及观测断面上传感器布置的位置,在满足基本信息采集要求的前提下,对可供采用的信息采集通道进行了优化分配,由此确定本次试验的观测断面以及传感器的具体测量部位与数目。成果对试验获得成功起到了保障作用,可为同类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小矩形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当量直径为0.633~1.079 mm的微小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工质为 液体水,雷诺数Re为100~3 000.试验结果表明,该尺寸范围的通道内层流向紊流转变的临界雷诺数约为1700,层流表观阻力系数和努塞尔数的试验值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恒定泵功及恒定流 量条件下不同结构参数通道的换热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最佳换热结构.  相似文献   

18.
泡状隔板对涡轮叶片内冷通道换热和流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增强涡轮叶片内部通道的换热、减小流动阻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泡状隔板结构。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等热流边界条件下泡状隔板结构的半径以及形状对通道换热和流阻特性的影响,并与直隔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对称型泡状隔板结构能够大大减小通道流动阻力,随着泡状结构半径的增大,减阻效果增强;不对称型泡状隔板结构只在半径最大时能减小流动阻力;泡状结构对于换热的影响并不明显。实验结论可以为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导向叶片热气防冰腔结构改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型发动机导向叶片热气防冰腔的流动与换热性能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微小通道换热结合气膜排气的新型防冰腔结构。数值模拟中采用分区对接块结构化网格,通过求解EULER型的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控制方程,得到了气膜影响下导向叶片外的三维水滴撞击特性,并将改进后防冰腔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热气防冰腔的换热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气膜对过冷水滴的遮蔽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水滴直径是影响水滴撞击特性的重要参数,而撞击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冰冰形,因此,在结冰数值模拟中,如何合理选取水滴分布模型,对于保证计算精度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求解雷诺时均N-S方程获得的流场结果,采用拉格朗日法计算水滴撞击特性,并采用Messinger模型进行结冰增长模拟,研究了水滴直径、水滴多尺寸分布对水滴撞击特性和结冰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滴的多尺寸分布对于结冰数值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采用Langmuir D分布能够满足数值模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