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叠氮复合固体推进剂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航天器和导弹武器系统对固体推进剂提出的新的要求和实现这些要求的技术途径。介绍了国外研制低特征信号叠氮固体推进剂的主要原材料叠氮粘合剂、含能增塑剂、高能高密度氧化剂的发展概况和关键技术。分析认为,由以上材料组成的叠氮复合固体推进剂具有含能量高、密度大、发动机排气羽烟对微波、激光和可见光的透过率高等特征,因此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推进剂。 相似文献
3.
4.
简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固体推进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概要地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及固体推进剂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球形铝粉在丁羟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固体火箭推进剂中,用球形铝粉代替非球形铝粉的实验结果表明,含球形铝粉推进剂的单向拉伸性能、工艺性能比含非球形铝粉的推进剂有明显改善,只是燃速略有下降,其他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维非稳态传热、传质、裂纹扩展方程,对复合固体推进剂在静电激励下的危险性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使一种HTPB推进剂发生危险的临界放电能量为0.74 J,与文献报道值0.76 J接近,说明本数值计算模型比较准确。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考察了某推进剂的特征参数,如断裂韧性、裂纹扩展速度、固相分解热、燃速及静电放电时间对该推进剂发生危险时的临界放电能量和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放电时间、断裂韧性、裂纹扩展速度、燃速对推进剂发生危险变化的临界能量影响较大,断裂韧性越大、裂纹扩展速度越低、燃速越高的推进剂越容易在静电激励下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技术》2021,44(5)
将具有颠覆性的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领域,相比于传统设计和生产工艺,增材制造技术不受装药芯模限制,可设计生产出药型结构复杂、推力可变的药柱,能够大幅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并有望实现一体化打印成型。综述了国内外增材制造用复合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及药柱性能、增材制造工艺、增材制造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浆的粘性和含能特点,目前大部分研究聚焦在材料挤出成型工艺改进及其相应的复合固体推进剂配方调试、打印药柱的性能提升方面。亟需解决大型复杂药柱配方设计、固化时间长、药柱易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以实现复合固体推进剂增材制造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国外固体推进剂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总结了固体推进剂技术发展情况,综述了国外固体推进剂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外高能量密度材料、含能粘合剂及增塑性,氧化剂,添加剂以及新型固体推进情况,并提出了固体推进剂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11.
铝冰发动机内流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铝冰发动机的性能,用颗粒表面反应模型和气相反应模型模拟铝颗粒在铝冰发动机燃烧室中与水蒸气的燃烧过程,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计算颗粒沿轨迹的参数,分析了数值模拟的结果,并进行了相同尺寸的铝冰发动机实验,把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得到的燃烧室稳态工作压强约为9.38 MPa,与实验结果接近,燃烧室平均温度为2950.65 K,相比热力计算得到的推进剂燃烧温度略低。通过对铝冰发动机的内流场数值计算,得到了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高加速度冲击下固体推进剂药柱轴向形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截面形状、长径比及模量对固体推进剂药柱受到高加速度冲击时发生形变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当药柱为厚壁柱壳、星形及圆柱形时,药柱截面形状对发生小变形药柱的应变影响不显著,三种形状药柱的轴向形变、应力、应变值差别不大。而轴向形变与长径比成正比关系,并与模量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高能固体推进剂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在分析研究现代固体推进剂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固体推进剂技术的发展规律及技术创新本质。结合国外发展现状,提出了高能固体推进剂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17.
18.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及羽流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FLUENT流动计算软件对某空射型导弹发动机的喷管及羽流流场进行了一体化的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导弹飞行高度和马赫数对喷管羽流流动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地面热试车观察到的结果相吻合,可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固体火箭发动机羽烟特征信号的分类及测试评估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分类标准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羽烟特征信号分类及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内容涉及发动机羽烟特征信号的定义、产生根源、对使用的影响、理论预估及特征信号测试评估的各种实验方法和设施,并预示了羽烟特征信号测试与评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