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中机器人飞行平台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机器人指能够实现自主或者半自主飞行的无人飞行器,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自主执行任务能力.自主特性减少了其对地面站的依赖,但同时要求飞行平台有良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飞行高效、安全、可靠.本文介绍了空中机器人的种类、实用价值和使用要求,并为此设计了一款飞行平台,论述了该飞行平台总体设计与分析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搭建的"哨兵"无人机系统,在2005"枭龙杯"中国空中机器人中大赛表现不凡,获得固定翼5公斤级亚军、飞行器系统设计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本文的计算结果在无人机系统试飞和比赛中都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美国内华达州的环球空中监视公司研制的“幽灵”(Wraith)无人机是一种加速迅速的长续航无人机。其飞行试验用全尺寸模型飞机的翼展为8.54米,机长为2.74米,大部分结构用复合材料制造,重量为32千克。“幽灵”无人机在设计中引用了秃鹰翱翔的飞行原理,可以在飞  相似文献   

3.
对揭示和描述无人驾驶飞行器空中飞行规律的运动方程的推导过程,和运动方程中各个参数物理概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将无人飞行器的运动方程与有人机运动方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导弹和有人机空中飞行遵循同一个飞行规律。  相似文献   

4.
小型自主飞行无人机系统又称为空中机器人,泛指各种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的无人飞行器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论述了一种5kg小型自主飞行无人机系统的飞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选择与集成、图像处理的方法、电磁兼容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主飞行,并在"枭龙杯"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上获奖.设计方法在无人机系统试飞和比赛中都得到了验证,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长航时无人机是一种续航时间长,能长时间执行空中侦察、监视、探测和战场损伤评估等任务的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有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与中空长航时无人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为13700~18000米以上,续航时间一般在24小时以上;中空长航时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在8000~13700米,续航时间不少  相似文献   

6.
该无人机是美“航空环境公司”按NASA的订单制造的。它是一个翼展33米的飞翼。机上6台发动机依靠安装在翼面上的太阳能电池工作,用于研究地球大气层的最外层,以及检测地球表面的生态状况。该机目前创造了22.5千米的太阳能飞行器飞行高度记录,打破了以前17千  相似文献   

7.
徐德康 《国际航空》2011,(1):66-66,68,69
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的“猎户座”(Orion)遥控驾驶飞机,可在6100米高空,携带450千克任务载荷,连续飞行5天(120小时),这种能力增加了无人机与混合飞艇等长航时ISR飞行器竞争的筹码。  相似文献   

8.
1903年12月17日综台前人100多年的探索工作并依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飞机试飞成功,留空时间12秒,飞行距离36.5米,首次实现了载人可操纵的和有动力的重于空气航空器持续成功的飞行。1906年11月12日桑托斯杜蒙创造了欧洲第一个官方承认的飞行纪录。飞行距离22米,飞行时间ZI秒。这是国际航空联合会承认的第一个纪录,杜蒙使用的飞机是“14—his”。1907年11月13日法国人科努驾驶自制的直升机试飞成功。飞行高度0.3米,留空时间20秒。1907年11月30日寇蒂斯在美…  相似文献   

9.
图片消息     
该机实际上是一架NASA和美国莱特试验室研究的速度M5.5的高超音速飞机的试验用缩比模型,于去年底在加州的莫哈韦机场首飞。这架低可探测性无人驾驶飞机是6架试验模型中的第一架。该机重约36千克,长2.45米,机上装一台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能产生约19千克的推力。首飞共进行了34秒,飞行高度约45米,并进行了180度转弯飞行试验。随后,飞机因飞行控制问题在跑道一侧用机腹着。但这次首飞仍示志着一种采用乘波方案设计的飞行器首  相似文献   

10.
余辉 《国际航空》2008,(6):50-51
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针对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的“秃鹰”超长航时无人机项目,提出了一种三段可独立飞行的模块机翼飞行器——“奥德修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简讯     
“飞马”无人机将开始飞行试验由诺斯罗谱·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飞马”(又称X—47A)海军舰载型无人驾驶战斗机技术验证机(UCAV-N)已于7月30日出厂,预计于年底之前进行飞行试验,试验将延续3个月,包括低速操纵品质、飞行器的着降和拦阻性能、新的飞行器管理系统(BAE提供)以及与舰载全球定位系统的兼容性。这种风筝外形的无人机的前缘后掠55度,后缘前掠30度,翼展和机长都为84米,翼面积35.7 平方米。总重26吨(内装油454千克),由一台14.2千牛的PWCJT15D—15C涡扇发动机为…  相似文献   

12.
目前,美国NASA正在执行一项“超高速X”计划,该计划旨在开发和验证能够把空气发动机用于高超音速飞机和可重复使用航天飞机上的技术.根据该计划,一种正在研制中的命名为X-43的飞行器将用于硬件和软件的测试试验.据NASA称,以空气发动机为动力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能载运更大的有效负荷,因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重量要比常规的火箭发射系统轻.据NASA兰利研究中心称,计划于2000年初进行的X-M3首次飞行速度将被设定在M7以下;第三次和第四次速度将达M10.M7的飞行高度约为2.9万米,而M10的飞行高度将达…  相似文献   

13.
军事动态     
由美国军方主导研制的“猎鹰”高超声速技术飞行器(FalconHypersonic Technology Vehicle)即将进入试飞阶段。这是一种最高速度为24000千米/小时(声速的22倍)、飞行高度可达30~45千米的超级飞行器。按照计划,第一架“猎鹰”的试飞在2007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航空系统研究所正在研制“中翔”(Chung Shyang)11无人机。该无人机具有光电和红外探测能力,最大飞行高度为3660米、速度为150千米/时.续航时间10小时。目前研究院希望能将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一项为时5年的“无襟翼飞行器”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11月开始,一个被称为”一体化验证机”的缩比无人机模型将进行飞行试验。验证机外型基本上是按照波音X-45作战无人机外形仿制的,飞行器上完全没有常规的操纵面。飞行器的纵向运动通过流体推力矢量进行控制,而横向运动则用空气动力环量进行控制。流体推力矢量技术是  相似文献   

16.
德云 《国际航空》2009,(9):71-73
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不仅是最早从事高高空无人机研制的探索者,而且也是复合飞行和混合动力无人机的开拓者。今年6月24日。公司研制的“神剑”涡轮喷气发动机-电动升力风扇混合动力无人机开始飞行试验.这种非常规布局的无人机既可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又有很高的前飞速度和机动性,代表了未来无人作战飞机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用航空》2009,(11):57-59
2007年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RVSM),在我国大陆8400米至12500米之间的空域里,航空器间的垂直间隔由600米缩小为300米,飞行高度层由7层增加至13层,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因空中管制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误得到明显减少,民航发展的空域环境大为改善。而且,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已于2009年10月份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尚属首次,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民航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10月3日,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首架生产型“银河”公务机进行了从巴黎至纽约的首次跨大西洋飞行.由于飞机遇到比平时更大的季风和空管延误,这次飞行从起飞到着陆持续9小时9分钟.飞行过程中,逆风速度多次超过100节,平均风速为65节.飞行高度的平均气温为ISA-10C,有时高达ISA-15C.飞行速度  相似文献   

19.
新机纵横     
《航空科学技术》2006,(5):45-46
首架升级型KC-130T即将开始试飞首架升级后的KC-130“T大力士”空中加油机即将开展几个月的飞行试验,并将在2007年初返回沃斯堡的海军陆战队234空中加油中队。美海军航空兵武器系统司令部官员9月18日宣布,首架升级型KC-130T已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交付给了海军陆战队。该机花了近5个月时间完成升级,剩余飞机将用3至4个月时间完成升级。美国动力公司首次公“开战斗猪”垂直起降无人机美国动力公司(A m erican D ynam ics)至少已试飞了两种型号的“战斗猪(BattleH og)”近距空中支援垂直起飞和降落无人机。“战斗猪”基本型去年1月进行…  相似文献   

20.
威廉斯国际公司为了试验正在研制中的低成本的通用航空涡扇发动机而设计了V-“喷气”空中试验台。由于飞行试验包线不断扩大,所以它的飞行高度已达9144米,速度达55O千米/小时。设计这种飞机的目的只是为研制先进的FJX-2涡扇发动机时作飞行试验台,不会批生产。据威廉斯公司说,该机将用于验证未来装涡扇发动机的轻型飞机所需的新发动机,而新发动机能达到的飞行高度和速度与未来轻型飞机的相一致。 为了确定该飞机的现有构形,采用了三个全尺寸的模型和约12个缩尺模型。这种碳纤维全复合材料的双发飞机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