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术成像显示试验系统(TIDES)的目标在于研制由战场指挥官控制、根据需要以合理成本发射的小型战术应用成像卫星。其成像有效载荷为两台改进型施密特相机,采用线性CCD,在700km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率可达到5m。实验表明,应用一些新技术,如采用新研制的编码本处理芯片(CPC)的矢量量化(VQ)技术将有能力在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同时把图像压缩12:1或更高。这就可减小从卫星到地面的数据传输带宽、星载存储量及功率。卫星及有效载荷结构中均不含有运动部件。因此,这种卫星可靠性高、成本低,操作支持要求也最低。地面站可移动,在任何地方都可工作,且只需要一名经过简单技术培训的操作人员。本文将介绍对TIDES的研究及样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资源一号卫星的红外相机和CCD相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耀 《中国航天》1999,(11):13-15
于1999年10月14日首次发射并成功入轨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携带了3台遥感器:中国研制的可见光-红外线多光谱扫描仪(简称“红外相机”)和CCD(电荷耦合器件)相机及巴西研制的宽视场成像仪。本文简要介绍红外相机和CCD相机的具体组成和主要性能。红外相机资源一号卫星的红外相机是一种采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工作的线成像装置。该相机的工作谱段有4个:一个在全色谱段,波长为0.50~0.90微米;两个在近红外谱段,波长分别为1.55~1.75微米和2.08~2.35微米;一个在远红外谱段,…  相似文献   

3.
三、美国将其航天侦察力量大量应用于战术任务中(1)情报侦察卫星系统已成为美军作战行动的重要信息来源1961年9月美国正式成立国家侦察局(NRO),专门负责操纵美国情报界的所有情报侦察卫星,如成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等,以确保美国始终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小卫星的发展非常迅速,同时适于小卫星的有效载荷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小型CCD相机已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重点之一。以色列ELOP光电公司正在研制的轻型CCD相机--CEREM(监测地球资源的空间相机),不仅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而且还有较高的分辨率,非常适合在小卫星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6):46-46
印度于当地时间4月20日在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采用“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CA型火箭发射了“雷达成像卫星”(RISAT)2侦察卫星以及安娜大学的“安娜大学星”(ANUSAT)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2重约300公斤,有效载荷为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配备有抛物面形雷达天线.寿命为3年。它不受光线和天气条件影响,能透过黑夜、云层和伪装进行侦察。卫星轨道高度约为550公里,倾角41度。据报道.卫星研制工作得到了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肖择 《上海航天》2007,24(2):15-15
据报道,英国DMC国际成像公司计划于2008年发射一颗高清光学成像卫星(DMC-2),利用直接的下行链路,向地面用户提供持续的陆地级成像。DMC-2卫星是一低成本地球观测(EO)卫星,质量仅120kg,将携带一较高分辨率(22m)的DMC成像仪,成像仪成像范围660km。该增强型微卫星具有频繁的广域覆盖能力,可每日回访、持续成像,并实时向地面站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7.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制造的辅助过程实行并行、一体化设计,促进开发者始终考虑从概念形成直到用后处理的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的一种系统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并行工程的概念,以及工行工程在卫星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总结了卫星研制生产中采用并行工程的优点,提倡在卫星研制生产中实施并行工程。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2,21(3):95-95
据美国太空参考网站2012年5月2日消息,地球眼-2(GeoEye-2)近日成功完成卫星平台的通电测试,它是洛马公司与地球眼公司研制的下一代新商业地球成像卫星。该测试验证了初步的电力集成,检验了卫星的界面,并为集成硬件和软件试验铺平了道路。研制人员已在卫星结构上成功安置了电源子系统部件、安全带、跟踪、遥测和控制硬件,以支持按时定期检查集成设计。  相似文献   

9.
多颗小型卫星组装发射技术由于小型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研制成本不高,而且又能满足一般军事和民用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开发应用的要求,所以近年来出现了研制小型卫星的热潮。为适应这种新的航天发射商务形势,国外(特别是美国)许多公司都在研制专门用于发射小型卫星的小...  相似文献   

10.
FG-47固体发动机是CZ-2C/FP运载系统轨道转移装置,它可以将卫星(如铱星)从椭圆停泊轨道转移到630km圆形运动轨道。该发动机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河西化工机械公司研制,于1997年9月首飞成功,将一个模拟卫星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11.
费雅佳 《中国航天》1998,(12):10-13
@费雅佳五、洛克希德·马丁通信公司洛克希德·马丁通信公司在卫星制造方面已有40年历史。1986年通用电气公司兼并了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制卫星的宇航电子分部,将其与通用电气公司宇航分部合并。1993年4月2日,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完成了对通用电气公司空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空军2006年12月16日发射了战术卫星-2(TacSat-2),作为卫星快速生产、发射、运行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肖择 《上海航天》2011,28(6):6-6
据报道,以色列国防部已批准LiteSat计划的市场化工作,以寻求合适的国际合作者。LiteSat计划由以色列Rafael武器研制局负责,旨在建设一个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微卫星星座。项目设想一次从地面发射若干质量100kg的卫星,并为战术作战及时响应型太空运行最优配置地面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用于自旋静止气象卫星大回路成像试验的太阳、地球、卫星相关模拟基准源。本基准源是用于测量自旋静止气象卫星星上同步控制系统的性能,检查云图传输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并作为地面测试卫星云图传输性能的基准设备。本文论述了其基本原量,介绍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集成电路TMS320C25实现的方法,并分析了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5.
廖春发 《卫星应用》2006,14(1):F0003-F0003
2005年12月2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研制的首颗电视直播卫星采用欧洲阿丽亚娜-5G火箭从法属圭亚那成功发射入轨。该卫星是印度自行研发的新一代通信卫星的第一颗,称为印度卫星-4A(INSAT-4A),也是印度迄今研制的最重、最先进、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更是印度首颗满足直接到户(DTH)要求的电视直播卫星。  相似文献   

16.
Heer  C  Shutie  P.  F  罗先志 《空载雷达》2007,(2):16-20
阐述了最近在Astrium完成的两项SAR研究,简述了大地测量合成孔径成像雷达X型(TSX)卫星的能力。两项研究是在SAR成像模式时采用新颖天线波束形成概念的高分辨率宽条带成像雷达(HRWS)和LCMA(低成本多个馈电天线)。分析了它们的设计、性能和样机框图,并将它们与采用有源相控阵天线的TSX—SAR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高分多模(GFDM-1)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首颗高分辨率光学对地成像敏捷遥感卫星,其最高分辨率达到0.42 m,成像模式灵活且丰富.为实现卫星设计、研制与应用的紧密结合,确保卫星入轨后实现高成像质量、高成图效率、高应用效益,切实解决用户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了星地一体化专项工作,在卫星像质保证、任务定制、数据处理、在轨综合效能评估等方面部署了研究课题,在卫星工程研制和在轨测试阶段全程同步实施.通过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测试与应用,并在卫星入轨后迅速支持卫星任务定制、载荷定标、数据处理与业务应用,实现了星地一体化同步协调发展,提高了空间基础设施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公司开发电脑卫星应用业务针对个人计算机在日本迅猛的销售势头,日本一些厂家已开始开展多媒体个人电脑的卫星应用开发。位于东京的空间通信公司(SCC)定于6月份开始试开通一项个人电脑卫星通信业务。称为直通电脑(DirecPC)的这项业务将使用该公司的超...  相似文献   

19.
陈三星 《上海航天》2002,19(1):49-53
结合“风云一号”C9(FY-1C)卫星姿轨控地面测试系统的研制实践,阐述了为适应卫星型号研制中试验任务多变,试验场所多变的特点,地面测试系统应采用先进的主流总线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的领域的现有成果,遵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三化”要求,研制性能价格比高的地面自动化测试系统,卫星在轨的正常运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SkySat卫星的系统创新设计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器工程》2015,(5):91-98
介绍了美国天空盒子成像公司的新型微小商业遥感卫星系列——"天空卫星"(SkySat)的性能、产品及系统运行情况。简述了此卫星系列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高清视频数据产品指标、应用定位及设计和研制中的新理念。描述了其天地一体化的系统运行模式,并重点分析了其独特的系统设计思想,以及数字延迟积分成像、谨慎商业现货应用、动态任务规划等技术创新。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在遥感卫星应用模式多样化、卫星系统设计一体化、低成本小卫星星座化等方面对微小卫星研制及应用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