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青年科学家魏格纳在翻看地图时,忽然发现地图上的非洲大陆海岸和美洲大陆海岸的图形相似,在互相拼接后两块大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间隙。他设想,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发生了“撕裂”,将陆地一分为二。这个假说,就是今天的“大陆漂移说”的起源。但是,由于受当时的科学条件限制,魏格纳去世前也没有找到证据能够证明非洲和美洲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大陆。   20世纪 70年代初,海洋学家利用水下声纳探测技术,发现了大西洋底有一条 4万多千米纵贯南北的中脊,在中脊顶部有一条很深的大裂…  相似文献   

2.
1910年德国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惊异地发现,南美洲海岸的突出部分和非洲海岸凹进去的部分非常吻合.为什么这样凑巧?莫非在远古时代这两块大陆本来是一个整体,后来裂开,漂移形成现在的样子?经过艰苦的研究后,魏格纳大胆抛弃了过去一直认为地球的大陆是固定不变的传统理论,采用不崇拜权威和不盲目从众的超常思维,提出了后来得到举世公认的"大陆漂移"学说.  相似文献   

3.
澳洲大陆的有袋类以其集中于有胎盘哺乳类而著称于世,其中大多是袋鼹、袋小鼠和袋猫之类,也有一些集中于袋鼠类,它们与鹿的进化地位相近.这就使得澳洲大陆没有“袋虎”或其它大型有袋食肉动物格外令人惊奇.难道在第一个欧洲探险者登上这块大陆前.这些动物就已完成了进化并灭绝了吗?  相似文献   

4.
非洲探秘     
吴再丰 《飞碟探索》2011,(11):40-42
非洲是一个充满了谜和浪漫色彩的神秘大陆,人类学家认为这个大陆是人类的发祥地。另外,大量史前的岩画和石造建筑,使考古学家将这个大陆称为“黑色的亚特兰蒂斯”,着力搜寻失去的文明。本文将探讨残留在非洲大陆的那些文明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据法国1997年8月29日的《航空与宇宙》报道,人口占72亿、有42个国家的非洲大陆迄今还没有单个国家的通信卫星和直播卫星,仅有“阿拉伯卫星”系统为其22个成员国提供通信和电视广播。但从1998年初起,随着埃及的“尼罗河”卫星(Nilesat)的发射入轨,非洲大陆没有单个国家通信卫星的历史将宣告结束。埃及信息部长M.萨夫瓦特·艾尔·切利夫在参观法国马特拉一马可尼空间公司正在图卢兹中心结束“尼罗河”卫星组装工作时称:埃及的第一颗直播卫星——尼罗河卫星一l将改为非洲服务。他还说,我希望第2颗尼罗河卫星一2作为非洲卫星计划来研…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家们认为远古时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不低于80%,地球上的几块大陆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直到农业文明与后来的工业文明的出现.这两种文明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人类对木材的需求量剧增.从取暖到城市建设,从造船到修铁路,工业均需消费大量的木材.这样在4000~5000年的时间内,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就剧降至目前不足20%的水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7.
南海“魔”现1975年,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学者L.D.库什出版了《揭开百慕大三角区的秘密》一书,提出了地球上存在12个“魔鬼三角区”的理论。12个“魔鬼三角区”的分布为:南北半球各5个,南北极各1个。北半球是:百慕大、日本本州南部、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沿岸、阿富汗。南半球是:非洲东南部海域、澳大利亚西部海岸、新西兰北部海域、中南美洲东部、东南太平洋东部。“魔鬼三角区”的特点为——等距离分布,地球因此被分成20个等边三角形,“魔鬼三角区”就在三角形的结合点上;南、北半球的“魔鬼三角区”均位于纬度30°…  相似文献   

8.
大愚 《太空探索》2003,(1):10-12
五十年代的西子湖畔一所部队小学校,有一个不起眼儿的小男孩,叫叶培建,40年过去以后,这个不起眼的小男孩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卫星专家。 用叶培建自己的话说,他孩提时代,跑不快,跳不高,往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时,总是排不上“大王”和“二王”,甚至“三王”都排不上,只配当小兵。上中学时就大不一样了,学习成绩跑在最前面,仅用两年时间就读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被学校保送到浙江省湖州中  相似文献   

9.
有“宇宙流浪汉”之称的流星雨,在古今中外曾给人类带来许多奇思妙趣。1902年的一天,一位编年史作者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他所见到的情景:“夜间5时,整个天空星光四射,群星突然脱离了天空,向地球上降落。”而在钟楼上的打钟人恰好也看见了这次流星雨,他惊恐地对人说:“许多天使在射火箭,箭像瓢泼大雨一样掉落下来。”1933年的流星雨,使许多欧洲人和非洲人至今难以忘怀。那次流星雨让许多人丧魂落魄,以为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灾难。在非洲,人们击鼓以恐吓魔鬼。据说,流星是部落领袖死亡的征兆。但由于流星比部落的领袖要多得多,因此魔鬼显然做了某…  相似文献   

10.
研究宇宙的学者焦乌科夫斯基,相信存在着一个人口稠密的宇宙.他是几位看到了罕见的、但官方认为不存在的物体的前苏联科学家的保证人.1965年7月26日傍晚,3位前苏联天文学家罗伯特、埃斯马达尔达和梅尔德斯在拉脱维亚的奥格雷观察到天空有发光的云.当他们朝西北方向观察时,他们突然发现了一颗亮“星”在缓慢地向西移动.天文学家们急忙将望远镜对准该物体.  相似文献   

11.
1988年,罗伯特·巴索罗缨和我首次提出用易幻想性性格理论来解释有关外星人诱拐事件的报道.该理论是一种可反证的和可验证的理论.从那以后,它引起了很多争论.然而近来某些方面对这个理论甚至对易幻想性性格本身做了一些不准确的表述.因此,对目前的争论情况做一个回顾已经很有必要了.发现在开始时先应该说明易幻想性性格本身是心理学的一项重大发现.顺便指出:我认为“易幻想性”这个术语选得不好,应该用中性的“易想象性”.80年代初,两位美国心理学家谢利尔·C·威尔逊和西奥多尼·X·巴博遇到了一种新的性格类型,他们称其为易幻想性性格(FPP).在他们发现的类型中,筛选了一组被认为是极好的催眠对象的妇女,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爪哇岛也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大岛,位于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西部。特里尼尔是爪哇的一个小村庄,也是一个对人类学具有重大意义的地方,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历史。1891年,年轻的荷兰医生尤金·杜巴斯在这里发现了"爪哇人"——科学界首次认定的人类直系祖先直立猿人的化石。他捡到了半块头盖骨和三颗牙齿。直立猿人分早期和晚期猿人,最早在非洲东部发现的早  相似文献   

13.
在大洋的底部,大陆板块之间,没有阳光,没有空气,却依然存在着神秘的生命。它们把寻求生命起源的人类带进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1996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读博士后的丁抗研制成功了一种探头,中文翻译为“高温实地化学感应器”,它可在约400℃温度下进行化学测定。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化学难题,从丁抗读大学到成为博士后的20年时间里,世界上没有人能解决。丁抗的论文被发表在美国最著名的两本自然科学杂志上。他想到海洋底部进行测定的请求同时也得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批准。在科研组里,他是惟一的地球化学专家,也是…  相似文献   

14.
直立人是极为成功的流动群体,事实上,他们的旅行十分顺利,人们最初发现的直立人化石距离他们原来的非洲家园有好几千公里.在19世纪90年代,尤基尼·多布尔斯,一位富于冒险精神的荷兰物理学家,他加入了荷兰军队以此为藉口到达了荷兰属的东印度群岛(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多布尔斯同意查理·达尔文的理论,认为早期人类与大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东印度群岛上有猩猩存在,所以多布尔斯认为这里可能拥有“丢失链”的化石.  相似文献   

15.
二、何处有生命哪里有生命迄今在回答“哪里有生命”这个问题上,还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第一,人们还无法给“什么是生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第二,我们还囿于太阳系一隅,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才刚刚起步,谈论那里是否有生命还为时过早。因此,我们只能立足于太阳系。而在太阳系,主要还是以地球为首指,因为地球是迄今已知惟一有生命的星球。1990年,“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行途中经过地球时,探测到地球大陆的表面上有一种绿色覆盖物——吸收阳光的植物,它们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气体——氧;还探测到一些奇特的…  相似文献   

16.
广勃 《太空探索》2000,(10):30-32
1951年10月12日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纪念日。这一天,在纽约城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名称为“首届太空旅行年度研讨会”。不到一个月后,美国空军航空医学学院和洛夫莱斯医学教育研究基金会又在圣安东尼奥主办了一个为期4天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上层大气物理学与医学”。上层大气?“上”到多高?为什么不到一个月内开了两次这种似乎神神秘秘的会?这预示着什么?这引起了当时美国著名“四大周刊”之一的《矿工》杂志记者的注意。为了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杂志社派一名记者参加了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这位记者见到了  相似文献   

17.
早在17世纪初,发现行星三大定律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阳系中的金星、水星、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都不太远,但比较而言,从火星到木星之间好像空出了一大块,显得有些不太协调。于是,他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和谐论》一书中强调了他的这个看法,不过没有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可能存在一颗行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有一座著名的石头城,它坐落在该国维多利亚堡东南27千米处的一片崎岖林地上,是古代一个王国的都城,全城由90余万块花岗岩砌筑而成,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已是一片废墟,但当年古城的宏伟规模仍清晰可见。石头城的古建筑群组合精巧,构思开阔,围墙坚厚,石塔高耸,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它不仅在津巴布韦现存的200余处古代遗址中最负盛名,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主流科学家的意见是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据说那是在150亿或120亿年前,大爆炸形成了时间、空间和物质。数学物理教授图罗克最新提出的“开放暴胀”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像豌豆大小的物体,悬浮于一片没有时间的真空,“豌豆”状的宇宙存在的时间与“大爆炸”相隔一个极短瞬间。他认为,“豌豆”状的宇宙在大爆炸前的瞬间内经历了被称为“暴胀”的极其快速的膨胀过程。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由于爆炸不断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又将坍塌,然后整个宇宙乌呼哀哉,所有的一切宣告消亡。虽然科学家宣称宇宙的消亡也要有一二百…  相似文献   

20.
“太阳黑子(日斑)周期可能是更长的太阳活动周期的一部分.”一位美国空军部队的科学家瑞恰德·阿特洛克如是说.他曾在美国沙克莱曼托山顶的国家太阳天文台进行过观察研究,并说“连续的太阳循环周期会有部分交迭”.阿特洛克在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根据1990年的数据资料得出了他的结论.这项研究表明,一次完全的太阳循环周期可能延长到接近20年.而且,除可见的太阳黑子之外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磁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