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与载人龙飞船顺利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形成鲜明对照,被美国宇航局寄予厚望的另一种商业载人飞船——波音公司的星际线飞船,研制进程可谓举步维艰。波音公司是世界航空航天业的龙头企业,虽然在美国宇航局的新一代深空载人飞船竞争中输给了洛·马公司,但在商业载人飞船竞争中中脱颖而出,凭借星际线飞船(CST-100)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近些年来星际线飞船的研制试验坎坷不断。  相似文献   

2.
<正>既然要登月,火箭和飞船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似乎不缺少飞船,正在研制的载人飞船就有"猎户座""载人龙"和"星际线"这三种。然而"载人龙"和"星际线"并不是为星际航行准备的,也就是说它们只能飞到距离地球表面三四百公里的高度,在这里地球的电离层能够为航天器提供相当重要的防辐射保护。超越这个高度,就必须为载人飞船研制更加厚重的防护层,防止宇宙射线对航天员的健康造成破坏。从目前来看,只有猎户座飞船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晓月 《国际太空》2005,(10):18-18
据2005年8月30日的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超强材料,它将被用于未来的星际飞船。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国外载人航天领域共开展14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7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7次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美国“载人龙”(CrewDragon)飞船开展3次载人任务,“货运龙”(CargoDragon)飞船开展2次货运任务,“天鹅座”(Cygnus)飞船开展2次货运任务,“星际客船”(Starliner)开展1次无人轨道飞行任务,“猎户座”(Orion)飞船开展1次无人绕月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关于地球上的神秘失踪者被迫同外星人签订《星际劳务合同》的真实故事。澳大利亚民航飞行教官弗雷德里克.瓦林季奇按照这一《星际劳务合同》已被迫为外星人驾驶他们的飞船近30年!尽管这一切都是从地球人的单纯好奇而开始的,但一切又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6.
航天简讯     
美国研制出用于星际飞船的新型超强材料□□据2005年8月30日的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超强材料,它将被用于未来的星际飞船。这种新材料属聚乙烯家族,专家们称之为“宇航塑料”。与其他金属防护材料相比,它质地轻巧,还能够保护飞船中的航天员少受太空辐射的危害。专家们还强调,如果再增强这种材料的耐热性,那么它完全可以被用于制作成各类宇宙飞行器的热防护层。在此之前,学者们曾认为只有全金属材料外壳的载人飞船才能保护航天员顺利穿越行星周围的带电粒子流。而如今,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新型“宇航塑料”将会更好地应对…  相似文献   

7.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48-51
1992年,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专门为发射神舟号飞船研制成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从1992年开始研制,经适应性修改,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11.2吨,不仅可以发射各种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还可用于发射月球探测器或星际探测器。1999年11月20日,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遨游21d、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第二天凌晨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地球旅客,欢迎您乘坐本次星际航班。我们的行星际飞船所搭乘的运载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请您系好安全带,关闭个人手持电子设备;在飞船入轨并实现平稳自主飞行前,请不要离开您的座位。本次航班全体舰组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祝您旅途愉快!"2020年12月,随着嫦娥5号的顺利返回,中国已经向星际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埃隆·马斯克则提出在2024年使用新型BFR超级火箭将人类送往火星的宏伟计划。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波音公司近日首次高调曝光了旗下"星际线"(Starliner,亦称CST-100飞船)载人飞船的配套舱内航天服,这款航天服在美国航天飞机时代舱内航天服的基础上做出了众多改进。新一代的载人飞船自然要有新一代的航天服,波音公司虽然在飞船研发上进度落后,舱内航天服反倒提前曝光。虽然媒体对这套"蓝精灵"航天服的外观褒贬不一,但是随着美国民营航天的大踏步前进,载人航天从"大国游戏"向"企业特产"的逐渐转变,航天服的设  相似文献   

10.
正载人飞船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重要工具,在载人航天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国外仅有俄罗斯联盟MS(Soyuz MS)一型飞船处于服役状态,俄、美等国均依靠该飞船实现地面与"国际空间站"的往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载人航天的持续发展,主要航天国家、优势商业航天企业纷纷开展新型载人飞船的研制或论证工作。除俄罗斯联盟MS飞船外,美国大力推动"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CST-100"星际客船"(Starliner)等新一代商业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围绕载人月球探测活动,美国正在发展"猎  相似文献   

11.
正熟悉美国载人航天历程的人们在看到"星际线"的时候就会发现它非常眼熟,它和波音在2006年竞标美国宇航局"乘员探索飞行器"的方案外观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推进舱的长度略短一点,连圆锥体返回舱的锥度都一样。如果再向前追溯一点,会发现"星际线"和早年的阿波罗飞船也很像,只是推进舱短了一多半而已。那么,"星际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空间站是目前人类建造的最大、运行时间最久的的载人航天器,目前常驻6人,大约每半年轮换一次。航天员在天上也成不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同样会生病,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疾病,万一真的出现重病怎么办呢?现有的"联盟"号载人飞船,甚至未来的载人"龙"飞船和"星际线"飞船都存在过载较大的问题,所以一些美国工程师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案,以成功的X-37B无人航天器为基础,研制国际空间站救护飞船。  相似文献   

13.
1未来岁月的某一天,一艘大型星际飞船正在返回地球的航程中。飞船上的电脑由于收到一组奇怪的求救信号,改变了航线飞往一个陌生的星球,同时七位处于休眠中的宇航员也被唤醒了。当副指令长芮普莉发现那个奇怪的信号并非求救而是警告时,为时已晚。陌生星球上巨大的化石状虫卵中的  相似文献   

14.
星际推进     
在过去几十年中,为在广阔的宇宙航行中缩短星际距离,从减少载人飞船的飞行时间、尽快取得科学数据出发,对未来空间飞行器提出过多种设想。现在到了为短期飞行任务选择方案的时候,我们应确保没有任何合适的想法被遗漏。技术背景、实际选择和应用当前,对21世纪初往返...  相似文献   

15.
来自外星的启示世界著名UFO专家利奥·斯普林考,曾经对上百起与飞碟近距离遭遇的案例做过调查研究,然而,当他说出了自己孩童时期在外星飞船上令人吃惊的一次星际航行的经历时,他的同行们非常震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斯普林考博士通过对近200多人施行催眠术从而...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10月称,俄罗斯将最早于2009年向环绕火星的卫星发射探测器。该局局长佩尔米诺夫说,正在研究实施这一项目,其目的是获得科学和技术数据。此外,这一项目还可以收集到有关太阳系其他星球的信息,其中包括未来行星际载人飞船人员将来可能会利用的潜在资源。他表示,就飞往其他星球的载人航天项目而言,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星际探测、空间站运营等需求而论证的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增加乘员人数和提高运货能力。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发火箭发射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简称试验船)送入太空。随后,船箭分离,试验船进入近地点近170公里、  相似文献   

18.
正美航宇局与波音公司签发了"商业载人计划"下的第二份订单。波音在研的飞船称为CST-100"星际客机"。这为波音和太空探索公司载人飞船未来执行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任务的常态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按照同两家签署的"商业载人运输能力"合同,美航宇局承诺从每家订购至少两次、最多6次飞行,但要先成功通过该局的认证才能正式获准投  相似文献   

19.
<正>NASA网站2017年4月24日报道,利用卡西尼(Cassini)探测器、两艘旅行者(Voyager)号飞船、恒星际边界探索者(IBEX)的观测数据,发现日球层(heliosphere)的形状可能为更规则的球形,而非之前普遍认为的长尾彗星形,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Astronomy上。日球层包括太阳和受到太阳风影响的区域。当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到达日球层边界时,这些带电粒子有时会与星际介质(ISM)中的中性原子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太阳风中的磁场重联通常与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有关.本文分析了1995年10月18日WIND飞船观测到的一例磁云前边界层中的复合重联喷流事件.该复合排空区由相邻两个不同方向的喷流构成,这两个喷流分别经过Walén关系的证认,符合行星际磁场重联排空区等离子体喷流的特征.结果表明,在磁云前端可能存在众多重联点,从而将磁云本体的磁场剥离,形成比单一重联喷流区更复杂的三维边界层结构.磁云边界层中可能发生多点多次重联,从而不表现出单点重联的排空区特征,这可能是行星际磁场重联排空区较少在ICME前端被观测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