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8年入冬以来天气偏暖,许多人认为是气候异常所致。中科院的研究人员指出,“暖冬”将持续下去,可能要延续30年。他们说,和本世纪初相比,全球平均气温约提高了0.5℃。由于今后几十年内,温室气体(主要是CO2)还将增长,因此,全球升温的势头不会停下来,到2030年,估计我国华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将升高1.5℃,夏季将升高0.7℃左右。全世界气候变暖,气象学家们都在关注这一现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气象专家小组,考察了北极后发现,若温度上升2℃,将使北极冰原释放出超量的CO2,这些CO2转而再使气温升…  相似文献   

2.
根据武昌电离层观象台接收的罗兰-C LF无线电波的传播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1985年和1986年冬季的低电离层中的行星波扰动及其垂直传播。结果表明:(1)两个冬季中,在75km和95km高度上,均存在明显的行星波扰动,主要成分是5-10天和10-20天周期的波动,扰动幅度随高度增长,但增长值小于理论增长值;(2)在75km高度上的扰动和95km高度上的扰动,具有十分相似的扰动形态。根据行  相似文献   

3.
美国GOES领导静止气象卫星新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佳 《国际太空》2002,(8):13-14
□□2002年5月10日,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称,将把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9(GOES-9)静止气象卫星借给日本使用,当日本的静地气象卫星向日葵-5在轨出现故障时,作为该星的备份星,以保证连续获取覆盖全球的天气信息。 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可持续不断地对同一地区观测,每隔30mi  相似文献   

4.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20,40(2):144-144
NASA网站2020年1月15日报道,根据NASA与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的分析.2019年全球地表温度创下继1880年有记载以来的第二高记录,仅次于2016年。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ISS)的研究人员发现,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51—1980年的平均气温高0.98T。利用气候模型对全球气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气温上升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快鸟-2卫星的技术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数字全球(Digital Globe)公司于2001年10月18日用德尔他-2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其快鸟-2(QuickBird-2)卫星。这是数字全球公司发射的高分辨率商业卫星系列中的第3颗,前2颗(EarlyBird和QuickBird-1)均告失败。QuickBird-2卫星的全色波段地面分辨率为0.61m,多光谱波段  相似文献   

6.
使用1989/1990年冬季在DYANA试验中从5枚Chaff火箭测量获得的高分辩率水平速度数据,讨论80-100高度范围内水平速度垂直波数谱饱和波谱的一致性,并决定特征垂直尺度。  相似文献   

7.
美国航空航天局定于2003年发射一艘名为毕加索-塞勒的宇宙飞船,它将对全球范围内的云层进行观测,测量云底高度。通过搜集到的数据,我们便可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导致云层变薄这一现象是否具有全球性。  据2000年10月1日的《气候》杂志所载,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份研究报道称,云层并不能使地球脱离当前气候持续变暖的险境。我们知道,云层好比一道天然屏障,它可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从而对地球气温的变化造成一定影响。但云层又如一张巨大的毛毯,阻止热量的散发。  在大气变暖的情况下云的这些特征具体将做出怎样的反应,目前还不甚清…  相似文献   

8.
漫话海中飞碟高明强海洋中出现的飞碟,有人直呼为“海中飞碟”,也有人称之为“USO”。据世界海中飞碟协会统计,截至1995年,全球已经发现1000多个案例。其实,这一类水中飞碟在我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例如,南北朝时代的《拾遗记》就有这样两则轶闻:尧登位...  相似文献   

9.
U档案     
《飞碟探索》2014,(6):33-33
2014年4月16日,美国摄影师杰夫·坦普林在堪萨斯州上空拍到一个神秘飞行物。在坦普林拍到这个神秘飞行物前几周,有人曾在得克萨斯州发现一个神秘飞机,被认为可能就是坦普林拍到的飞行物。这位摄影师表示,这个飞行物的飞行高度与喷气式客机相当。一名退役的海军陆战队队员表示,在得克萨斯州出现的神秘飞行物可能是SR-72间谍飞机。SR-72能够在30分钟内飞越整个美国,SR-72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称,SR-72最早将于2030年服役。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一批重要发射计划(包括第一批用于全球电话业务的星座发射)确定之后,1996年美国“宇宙神”火箭和欧洲阿里安-4火箭将发射21次。阿里安空间公司希望打破1995年发射11次(入轨13颗卫星)的记录。阿里安-4是设计用于同时发射双星入轨的火箭,但1...  相似文献   

11.
1气象卫星□□欧空局于1977年11月用美国火箭发射了其试验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Meteosat-1,并开始参与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和气象监测网。前3颗卫星为试验型卫星,从1989年3月Meteosat-4卫星开始陆续发射工作型卫星,1991年3月发射了M...  相似文献   

12.
全球暖化造成气候变迁、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会议上,科学家公布最新研究数据指出,即使全世界积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下个世纪来临前,海平面高度至少将上升1米。  相似文献   

13.
太阳活动低年低纬地区VTEC 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福州台站(26.1°N, 119.3°E, 磁纬14.4°N)电离层闪烁与TEC监测仪2006-2010年的观测数据, 对该地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进行时间变化特性分析. 结果表明, 春秋冬三季的VTEC平均最高值出现在06:00UT, 夏季出现在08:00UT, 所有季节的平均最低值均出现在21:00UT; VTEC变化存在季节异常和弱冬季异常, 春秋季节高, 冬夏季节低, 夏季VTEC比冬季低且最大值出现时间延迟; VTEC在2006-2009年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 2010年开始增强, 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VTEC变化与太阳活动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 地磁活动则显示了弱相关的特性; F10.7与VTEC的相关性随着每天Kp指数总值Σkp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环境观测技术卫星(APEOS-2),是对其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大面积观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人类共同关心的地球环境问题,日本拟从弄清全球规模的水、能量循环的机理入手,通过ADEOS-2卫星获得大量珍贵的地球科学数据。该卫星拟于1998年用H-2火箭发射。为达到上述目标,ADEOS-2卫星上应该搭载能提供下列数据集的探测器,其中最为核心的探测器有高性能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和全球成像器(GLI),此外,还搭载其它机构的探测器,如环境厅的改进型大气边缘红外分光计(ILAS-2…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1996年1O月14日至20日的《空间新闻》报道,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提出了一个研制和试验未来卫星的新战略。按照此新战略,日本将花125亿日元(合1.13亿美元)开展“任务验证卫星”(MDS—-MissionDemonstrationSatellite)计划,其目的是利用较小、较简单的卫星来大大缩短技术试验卫星的研制时间,并大幅度降低成本。NASDA建议利用此计划来开发遥感、广播和通信技术。此计划的头两颗卫星称为MDS司和MDS-2,它们将分别于ZODO年夏季和ZOOI年冬季用H-ZA火箭发射。MDS-l卫星专门用于两项互不相关的任务:一是…  相似文献   

16.
空间活动大事记(1997年5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10时55分,美国德尔他-2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成功地将第一批共5颗全球通信系统的“铱”卫星送入了轨道。12日北京时间0时17分,中国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由新型长征-3A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7.
1999年4月9日至5月4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国运载火箭已经失败了4次,其中大力神-4失败2次,雅典娜-2失败1次,德尔他-3失败1次。这些失败对美国运载火箭计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是自1986年多次失败后又一个最为严重的时期。它将推迟美国所...  相似文献   

18.
路迪 《国际太空》1999,(10):5-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预计将在2000年4月开始实施一项包括4颗卫星的全球气候监视计划。NASDA目前已申请了大约1.2亿日元(合100万美元),用于对2颗拟于2005年发射的全球变化观测卫星(GCOM——GlobalChangeObservationMission)进行研究。这笔研究经费尚待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的批准。第一颗卫星称为GCOM-A1,其重点任务是大气监测。第二颗卫星是GCOM-B1,将携带5种遥感器,其重点任务是地球观测。它们的2颗后继星GCOM-A2、B2,将于2010…  相似文献   

19.
利用FY-3C极轨卫星提供的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的GPS无线电掩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全球范围内抽样频率为50 Hz的C/A码SNR扰动情况,进而对偶发E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偶发E层在夏季半球中纬地区的扰动强度远远大于冬季半球同一纬度地区的扰动强度,偶发E层在纬度40°附近扰动明显增强;在E层100 km高度附近,Es层在10:00 LT和22:00 LT达到峰值;Es层在夏季半球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冬季半球;FY-3C卫星的掩星观测结果与COSMIC系统的观测结果较一致,可以利用FY-3C卫星的掩星数据研究电离层偶发E层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夏光 《国际太空》2002,(11):9-10
□□加拿大雷达卫星计划项目官员称,加拿大计划研制双雷达卫星的前景取决于国家军方的资金支持,该计划将从2003年开始。双雷达卫星主要用于收集地貌估测的数字信息。 加拿大国防部已经开始对计划发射的军用雷达卫星-3测绘卫星独立进行研究工作。雷达卫星-3将和之前已经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