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过载自动驾驶仪模型,分析了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的结构特点,研究了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的鲁棒性。研究表明:相对于两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引入攻角反馈构造了新飞行器,使构造飞行器回路处于较高频段,而驾驶仪的主导极点处于与设计参数相关的低频段,这使得过载自动驾驶仪的特性与原飞行器特性的相关度较小,而更多取决于设计参数,从而使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有更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自动驾驶仪回路可变参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作仁 《上海航天》1991,(1):50-53,43
为了使自动驾驶仪对弹体气动参数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其回路中应设置相应的可变参数.以某型自动驾驶仪的俯仰回路为例,详述了可变参数的设计原理、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3.
讨论自动驾驶仪回路可变参数的设计精度及其评定方法.通过实例,详细讨论利用仿真试验方法来确定可变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自动驾驶仪阻尼回路的参数优选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自动驾驶仪阻尼回路时,试用优化理论,对系统提出适当的指标,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该指标函数达到最小.这样可在计算机上直接优选参数,避免了以往的试凑法. 一、自动驾驶仪阻尼回路的数学模型驾驶仪阻尼回路简化数学模型如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飞行器稳定回路参数选择的快速估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某些设计要求同时确定两个状态反馈系数。所给的算例表明,该方法十分简便,而且可以适用于某些广为应用的自动驾驶仪设计。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用侧向直接力姿态控制的拦截弹,设计了一种工程上比较可行的侧向直接力姿态控制方式的自动驾驶仪.首先,将侧向直接力发动机组看作一个离散的"鸭式"舵,进而对弹体进行线性化,得到弹体的传递函数;然后,在传统三回路增稳自动驾驶仪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前馈通道的方式来设计直接力侧向稳定回路;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种自动驾驶仪能够显著提高导弹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7.
对大长细比的飞行器做自动驾驶仪设计时,其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结构弹性的影响。长期以来,总假定在驾驶仪闭合后实际飞行时的振型与结构的纯弹性振型是相同的。而实际上,它是弹性——气动——控制系统交互耦合的复杂系统。在控制回路闭合后,不仅频率甚至连“刚体”运动在内的其它振型都发生了变化。在此以前,文献[2][3][4]等在分布参数领城内对此问题做了讨论。本文结合自动驾驶仪的设计特点,在回顾了工程近似处理方法以后,讨论了气动弹性谱、增益反馈谱、补偿器反馈谱以及发展方程和临界稳定性(风标稳定性与方向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导弹飞行空域广、参数摄动大、鲁棒性强等控制特点,采用H∞控制的混合灵敏度和线性二次调节(LQR)设计了自动驾驶仪俯偏回路。其中,内回路采用LQR限定模型的不确定性界,外回路用H∞控制混合灵敏度设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驾驶仪可较好地抑制参数摄动,鲁棒性较佳。  相似文献   

9.
奚勇 《上海航天》2016,33(3):113-117
为满足战术导弹自动驾驶仪滚动回路面临的抑制严重干扰和稳定滚转姿态的需求,针对常规控制采用折中方法设计存在的问题,对基于残差反馈控制的自动驾驶仪滚动回路设计进行了研究,以解决系统鲁棒性与动态性能的矛盾。用Youla参数法分析标准闭环控制系统,提出针对被控对象发生模型摄动的控制策略:控制器分为两部分,针对无干扰等未建模特性的额定状态控制器和针对外来干扰、内部噪声等未建模特性时的残差信号反馈控制回路,分别保证系统稳定性、动态性能与鲁棒性。给出了自动驾驶仪滚动回路设计。用仿真与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张欧  严曙馨 《航天控制》2020,38(4):34-39
自动驾驶仪在防空导弹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刚性弹体的运动模型,针对5种不同控制结构的自动驾驶仪,理论推导了驾驶仪控制回路的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比较了各自的系统性能。基于极点配置方法,对各驾驶仪控制回路的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种控制结构的自动驾驶仪各有优缺点,相比于经典三回路结构,改进PI控制结构的性能最差,伪攻角+PD控制结构的综合性能最优。研究结果可为防空导弹自动驾驶仪的选型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弹性飞行器敏感元件位置设置与参数优化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弹性飞行器敏感元件位置的设置问题,分析了敏感元件位置对弹性飞行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几类飞行器自动驾驶仪敏感元件可能合适位置的选择准则。从飞行器弹性振动闭环系统方程出发研究了弹性飞行器参数优化综合的某些方法。通过算例得到控制系统返馈系数,陀螺位置,舵面位置优化综合的数值模拟结果。这些结果与该飞行器实际采用的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讨论用于静不稳定弹体的自动驾驶仪的设计原理和控制特性.适当选择阻尼回路的参数能使静不稳定弹体可稳定并可控制.使用静不稳定弹体能显著提高导弹的过载能力,过载能力随弹体不稳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放宽静不稳定度有一定的限度.静不稳定弹体自动驾驶仪要求其阻尼回路的传递系数足够大,时间常数比较小,并且还要求舵机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和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3.
超音速反舰导弹人在回路的电视末制导系统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操控员和超音速反舰导弹随机鲁棒自动驾驶仪数学模型,建立反舰导弹人在回路的电视末制导仿真分析系统,并对某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电视末制导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给出在反舰导弹导引回路中人对制导精度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许红羊  李宏君  凡永华  闫杰 《宇航学报》2019,40(10):1224-1233
针对无人飞行器远程操控系统设计时,由于远程操控飞行器动力学的非线性和飞行器控制系统性能的不确定性,无法精确建立远程操控飞行器控制系统模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状态观测器设计方法实现对远程操控飞行器的控制系统模型的估计。首先将飞行器的动力学环节与自动驾驶仪构成的闭环回路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远程操控飞行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然后针对模型中存在未建模动态的问题,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在线辨识,并引入鲁棒项对附加扰动进行抑制。最后设计自适应律对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实时调整,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观测器的估计误差是最终一致有界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观测器能够保证远程操控飞行器在存在未建模动态和附加扰动的情况下对飞行状态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BTT防空导弹控制原理、发展概况以及对驾驶仪的基本要求.详细推导了BTT导弹弹体动力学方程.对三种交叉耦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规律和方案设想.最后,对所建立的BTT自动驾驶仪原理框图进行扼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黎科峰  田源  任章 《上海航天》2006,23(4):27-29,33
为克服升力式再入飞行器现有分段控制方法的缺陷,根据动力学模型,将滑模变结构控制和神经网络动态逆法控制分别用于飞行器再入控制的外环与内环回路。建立了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法无需大量的增益调节,能自动适应非线性、强耦合的对象特性,以及环境的剧烈变化,减小不同飞行条件下对气动和结构参数的依赖性,自动补偿不确定因素和扰动,能较好地实现飞行器的再入控制。  相似文献   

17.
具有频域指标约束的BTT导弹自动驾驶仪二次型法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系统的加权阵与频域指标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回路成形理论给出了加权阵选择方法,并将其应用于BTT导弹的自动驾驶仪设计。在建立了无静差控制模型的基础上,获得了满足预定频域指标的设计结果,并通过自动驾驶仪系统的非线性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单通道控制的自动驾驶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伯炎 《上海航天》1998,15(5):54-60
导弹采用单通道控制,虽然系统简单,但控制技术复杂。从这类自动驾驶仪特点出发,在介绍其功能、组成、控制方式基础上,对设计、分析、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方法,并对此类驾驶仪的数字化问题提出了设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自动驾驶仪可靠性设计的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创 《上海航天》1995,12(5):7-10,22
以地空导弹自动驾驶仪系统可靠性的故障树分析(FTA)为例,建立了故障树、结构函数,并进行了系统可靠度计算。实践表明,本方法具有通用性,也可用于其他弹上设备的故障树分析。  相似文献   

20.
滚转导弹具有气动、惯性及控制耦合特性,三回路过载驾驶仪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但俯仰与偏航双通道之间会存在耦合。为了实现了双通道完全独立,采用动态解耦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与输入变换的解耦过载驾驶仪,弥补了三回路驾驶仪无法消除耦合特性的不足。滚转导弹制导段跨越的空域较大,气动参数非线性特性较强,在特征点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传统的基于插值方法的控制器参数增益调度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滚转导弹耦合和传统增益调度设计有缺陷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度算法(BPASM)。仿真结果表明,在特征点数量较少时,解耦效果更好,且在线计算量小,设计简便,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