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激光干涉仪远程触发端口的应用方法。根据测试要求,将实际触发信号经过分频,以满足激光干涉仪所能接受的频率;同时设计了移位叠加的方法完成全行程的小间隔的自动测量,为工作台运动评估和控制性能的改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机床定位精度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双频激光干涉仪检验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原理、方法及测量误差分析,采用英国Renishaw公司的ML10激光干涉仪对三坐标轴激光焊接数控机床进行了测量。最后对三坐标轴激光焊接数控机床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机床的精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航天领域精密测量的应用需求,结合星间激光干涉仪测距技术逐渐成为航天领域高精度测距手段的研究现状,文章对国内外星间激光干涉仪测距技术及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星间激光干涉仪测距技术发展的特点。研究表明,高精度、高动态测量是星间激光干涉仪测距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使星间激光干涉仪测距技术在我国航天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选用美国惠普激光干涉仪,对引进日本的H6C机床的精度进行了阶段性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发现X轴的线性运动精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分析找出精度误差的原因后,用激光干涉仪对机床的有关硬件逆行了调整,使X轴的精度恢复到出厂时的线性精度(±0.005mm)。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为使用与维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平板的平面度测量中,最常用的、精度最高的方法,是利用光电准直光管或激光干涉仪测量一族直线在与平板垂直方向的直线度,然后根据直线度数据来确定平板的平面度。如何选择这一族直线是平面度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绝对基准与浮动基准的概念。对于采用浮动基准的方法,例如准直光管法和激光干涉仪法,从理论上阐明了选线原则为:(1)线族的总自由度必须小于或等于三;(2)至少必须测量三种不同方向的线;(3)二条对角线是确定平面轮廓的最佳线;(4)平板平面度测量中应取四条周线与二条对角线为基本测量线。  相似文献   

6.
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基于1913年发现的萨纳克(Sagnac)效应.六十年代初用激光顺、逆两方向在环形干涉仪中探测出的频率之差,与转动角速度严格成正比,具有天然优越的线性度与恒定性.据《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82年9月6日报导:美国两台大光程激光陀螺GG-1300的比例因子比常规陀螺恒定性高100倍.在一次46小时的实验中,30度/秒角速度作用下,比例因子偏差为千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星载干涉仪测向解模糊失败问题,基于波束形成原理提出一种解模糊失败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干涉仪测向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了各通道接收信号的幅度信息,通过合成信号功率判断测角结果正确与否,可有效提高星载电子侦察系统的情报准确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Sagnac横向剪切干涉仪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实体Sagnac型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几何尺寸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对实体棱镜构成的干涉仪用展开成平板玻璃的方法来计算分束膜的投射高度,简单且快捷。结合实例给出了计算结果,并对干涉仪的加工要求与装调方法等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激光球面干涉测量中凹球面干涉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球面干涉定位误差与聚焦物镜数值孔径N.A.的平方成反比。为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在聚焦物镜的最佳成象位置上的整个波面象差应控制在1/100λ到1/200λ之间。 介绍了研制成功的激光凹球面干涉头,其干涉定位误差达土0.6μm左右。它既可装于SIP生产的三坐标测量机上测量150mm以内的凹球径,测量精度±1.5μm,又可装在专用激光球面干涉仪上测量20mm以内的凹球径,测量精度为±O.83μm。  相似文献   

10.
外界振动对双角镜摆臂式傅里叶变换干涉仪(下简称干涉仪)运动机构速度均匀性的影响,可以通过干涉仪光程差速度稳定度来定量分析。文章针对空间光谱探测过程中,在轨微振动影响下的干涉仪运动机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更全面的光程差速度均匀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外界激励引起的干涉仪结构响应作为一项影响因素纳入到稳定性的分析中,从而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干涉仪在轨工作的可靠性,更准确地判断干涉仪能够承受的微振动临界。文章论述的方法为外界激励扰动下机构运动可靠性的判断以及机构控制优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